本报讯 4月25日至28日,第二届吉狄马加诗歌及当代彝族作家作品研讨会在云南昭通举行。会议由昭通学院主办,云南民族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云南省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基地(昭通学院)等单位承办。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邱华栋通过视频致辞。戈昌武、陈红、李若青、王国旭等主办方代表,王家新、耿占春、雷平阳、李骞、纳张元、杨玉梅等数十位作家、诗人、评论家与会研讨。
邱华栋说,吉狄马加的作品根植于彝族的历史文化传统,同时又融汇到当代文学的大潮中,发出了自己独特的诗歌之声。特别是最近十年来,他的很多长诗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深入的探讨。这些长诗以宏大的气魄呈现了当代世界的复杂状况,深入思考了人类的前途和命运。随着众多彝族作家作品的涌现,当代彝族文学越来越得到重视。吉狄马加与当代彝族文学、文化之间的关系,与其他彝族作家、诗人之间的互动,应该是这次研讨的重要内容。
围绕吉狄马加的作品,与会者谈到,吉狄马加在40多年的诗歌创作中,始终保有一位诗人的理想和情怀,秉持一位诗人的视野和追求。他既以对于自己民族的历史文化与风俗习惯的描写见长,同时又不断拓展自己创作的思想疆界,笔触穿越了地理空间,开拓了更广阔的创作视野。因此,他的诗歌不再单纯是本民族流逝记忆的挽歌,而是对土地、山野乃至地球的关切,是对有生之灵的关注,是对人类、文化以及精神的负重,有高度、有锐度、有力度。
与会者还从不同维度对当代彝族作家作品进行研讨。普驰达岭、邱婧等从宏观上分析彝族诗歌创作的整体特征,聚焦彝族诗歌与寓言、族群记忆之间的紧密联系,分析其在全球化语境下的审美新变。王红彬、刘启涛、尹宗义、王莉娜、艾自由、米豆、普顺良等与会者重点分析了吕翼的《马嘶》《肝胆记》等小说,认为作者善于在巧妙的情节中塑造生动的人物形象,表达对于人情人性的深刻思索。李乔的地域书写,阿库乌雾、李骞的抒情诗,杨佳富、杨昭的小说创作等也都得到了与会专家的关注。大家表示,彝族作家的作品在传统与现代之间进行了较好的融合,深刻思索了新语境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展现了人民的崭新精神风貌。(昭 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