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书香

藏在名士之“名”的背后

——评刘勃的《世说俗谈》

□两司马

魏晋之际,大名士嵇康被司马昭处斩前曾感叹:“袁孝泥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他曾想贯彻庄子逍遥避世的理念,远离政治漩涡,却最终做了心向曹魏的卫道士。而他更想不到,虽然他将儿子嵇绍托付给山涛时,就想到了嵇绍会最终入仕司马家,然而却从未想到嵇绍会为了保护司马家的皇帝而牺牲生命。

八王之乱中,朝廷战败,晋惠帝左右四散逃亡,只有侍中嵇绍挺身保护惠帝,最终被杀。战事平息后,惠帝左右要取他的血衣去洗,晋惠帝说:“此嵇侍中血,勿去。”后世更是以“嵇侍中血”代称对忠臣的礼赞。这里嵇氏父子虽选择不同,但殊途同归都追随了自己的理想、坚守了自己的信念:一个为曹魏殉道,一个为司马氏而死,荒诞中也透露着无奈。

中国历史上魏晋南北朝时期,残酷的王室内斗、黑暗的政治环境给这一时期的人们留下了不小的心理阴影。人们曾说,魏晋南北朝就像从前的春秋战国,家族与贵族站在舞台中央,英雄与名士觥筹交错,在残暴与混乱中孕育新生。但当我们细看这段历史,那些细节仍然让人们感受到这个时代骨子里的恐惧。

刘宋时期的文学家刘义庆主持编撰了《世说新语》一书。该书记录了自东汉末年至东晋时期的各种人物,同时书中记录的内容并非如正史那般严肃认真,而是搜罗了大量逸闻趣事,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可谓包罗万象。这部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志人小说,成书距今已有1500多年,故事本是在当时的常识上写就,今人再看或会一头雾水,光是认人就会搞得兴趣全无,很难让读者感受到这是一部轻松雅趣的小说。这时我们不妨看看文史学者刘勃的新作《世说俗谈》。

《世说俗谈》是刘勃解读《世说新语》的历史随笔集,以“汉魏易代与始畅玄风”“竹林七贤”“中朝的浮华与梦幻”“江河之异”“绕不过去的老贼”五章,将《世说新语》里的内容按照时间顺序重新编排讲述。刘勃活泼风趣的叙事风格,恰恰符合原著的调性,一边讲段子,一边读历史,讲述这些简短精练的小文背后的真实情况,体会那个历史时代的真实面貌。

鲁迅先生曾说《世说新语》是“名士教科书”。的确,书中聚焦的名士身上,他们的言行举止点出了那个时代“爱名”“慕名”的潮流,刘勃在书中重述了当时的世家大族,以他们的故事诉说何谓“名士教科书”。

王戎是“竹林七贤”中最小的一个,也是仕途际遇最好的一个。本身琅琊王氏的身世就注定了在那个时代不可能被埋没,又加上他与嵇康、阮籍等人交好,在那个以名为本的时代,王戎就是一个耀眼的明星。当年阮籍与王戎的父亲王浑同事时,15岁的王戎和父亲一起,阮籍当时就对王戎印象深刻,直接对王浑说,跟你说话不如跟你儿子对谈,也正是阮籍将王戎带进了“竹林七贤”的圈子里。

“八王之乱”齐王司马冏执政时,年近70的王戎被任命为尚书令。另外两王来讨伐齐王时,司马冏在商议会上向王戎要主意。王戎只好说,您交出大权回去当齐王算了,虽然这可能是当时齐王唯一的选择。但齐王手下不答应,说话间就要王戎的命。王戎只好装作五石散药性发作,装疯卖傻,甚至一头栽进粪坑里。显然,齐王见此不会再追究他的责任,但王戎是心有余悸的。王戎一手溜须拍马的本领加上他在名士界的威望,退隐已经是不可能了。当他短暂感慨当年与嵇康、阮籍、山涛等自由自在的时光后,又去了下一个执政者那,重新穿上官服。刘勃在这里隐喻地评价了王戎的一生,“和跳进粪坑的那天一样,王戎身上穿着尚书令的官服。这件衣服已经清洗过许多次,也许根本是重新裁制的,可却似乎仍然隐隐散发出粪坑里的臭气。”

琅琊王家之所以长盛不衰,有赖于不断有人入朝为官,且成为重要人物。比王戎小20多岁的堂弟王衍可以说是“中朝名士”的领袖。王戎在朝中身居选官任官的要职,自然是大力提携这个同族小老弟。若说王戎是吝啬爱钱,那王衍就是虚伪爱名。在那个时代,你越是看不上名望,视政治如粪土,越容易得到当权者的青睐。曾有人看中王衍的口才,推荐他去做辽东太守,但王衍不敢去,害怕担责任,于是从此“雅咏玄虚”,这反而让他官越做越大。在时局变化多端的西晋王朝,王衍最终选定了东海王司马越为他的合作者,在王杀王的乱战中,东海王逐渐突出重围。尽管八王之乱已经接近尾声,但整个国家为此已经付出太多,此时没半点军事能力的王衍被任命为最高军事长官,跟着东海王带着西晋最后那点家底,往自己的封地转移。途中,东海王病故,作为政权二号人物的王衍,尽管多多推辞,但仍被架到了领导者的位置。待到石勒大军追上这支队伍时,魏晋之际最残酷的一场血腥屠杀也伴随着王衍生命的终结。有后人认为,西晋的悲剧不应该由王衍负责。但刘勃认为“王衍这些人占有巨量的社会资源,把持重要政治权力,却拒不负责的名士,肯定不会是雪崩时无辜的雪花”,并且书中王衍的例子解释了什么是标准的“清谈误国”。

这仅仅是那个时代的一个褶皱、一道缩影,琅琊王氏自大孝子王祥发迹,到王戎、王衍,之后还有辅助晋元帝建国的王导,有大权独揽的王敦,还有书圣王羲之等人物。刘勃通过对历史的思考,对《世说新语》的解读,讲述了名士之名背后的贪婪、自私、懦弱、无耻、责任、热情和真诚,无数的好与坏、得与失都藏在这个“名”中。这样一部与“名”关系至深的书,既让人看见正史之外的荒诞,也让人看到了杂说背后的严肃。

2023-05-08 □两司马 ——评刘勃的《世说俗谈》 1 1 文艺报 content69870.html 1 藏在名士之“名”的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