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需要考虑的一个更为重要的问题是,把观众带入小剧场这一近距离的、高度共享的、自由互动的观演空间中来,到底要实现怎样的戏剧效果,想达到怎样的艺术目的?”“小剧场戏剧最直观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如何使当代小剧场戏剧体现其意义和价值?”
近日,在中国剧协、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江苏省文联共同主办的“全国小剧场戏剧现状与发展高峰论坛”上,业内专家围绕当代小剧场的创作、发展与人才培养等话题展开了深入探讨。
小剧场意味着一种创新精神
“从更深入的层面来理解已有40年发展历程的中国当代小剧场戏剧,可以更清晰地理解其今天的发展现状或看到其未来端倪。”作为新时期中国小剧场戏剧40年历程的亲历者、见证者,中国剧协顾问、导演王晓鹰认为,今天的小剧场戏剧创作在保留“实验”品格的同时,还延续了追求娱乐性、商业性的创作意识,“实验性”作为中国小剧场戏剧的重要艺术特征又非其唯一属性或必备前提。相比之下,今天更值得关注的小剧场戏剧最直观的基本特征是其有别于传统大剧场的“非常规”的演出空间,及其从根本上对观演关系的改变以及由此带来的更加强化的、鲜明的戏剧艺术的“共享”特质。
“简单的空间会带给我们无限的创作可能,这是我们需要珍惜的。”回顾自己的创作历程,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艺术总监、编剧喻荣军感到,上世纪90年代之后,中国当代小剧场戏剧开始从最初的反商业化、反传统,以先锋和实验的态度为主流戏剧创作带来生机的创作面貌,转向了为挽救“话剧危机”而进行的商业化、市场化之路,小剧场戏剧一度出现了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创作现象,而这种状况在近10年来已得到了逐步改善。他以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自2011年起推出的“后浪-小剧场新运动”为例谈到,10年来更多的观众通过小剧场展演等各种演出了解了当代小剧场戏剧的创作状态,商业、实验、探索、先锋等各式各样的作品共同展现着创作者对“小剧场能给我们带来什么”这一命题的回答。在他看来,“小剧场不只是空间,更意味着一种创新的精神。创作者需要更多地在创作中发现自己,打破剧场的束缚,追求实践、探索、创新、自由的精神,这才是小剧场给我们带来的意义”。
小剧场藏不住“假”和“拙”
总结梳理近10年来中国小剧场戏剧的发展,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所长宋宝珍认为,新时期的小剧场戏剧依然保持着探索性和实验性,且探索、实验的点和面各有侧重,广度和深度亦有所扩展,更多的作品不再刻意强调自身所谓先锋前卫、反诘反叛的艺术姿态,也不再仅仅注重意识、形式的标新立异,而是在艺术的多层面、多环节上彰显了小剧场戏剧的生命力和存在价值。此外她还注意到,10年来大量小剧场空间纷纷涌现,充分显示了小剧场自身的生长力和社会需求,小剧场成为凝聚人气和艺术发展潜力的中心,也成为年轻戏剧人施展才华的场地。“直面戏剧、沉浸戏剧、肢体戏剧、多媒体戏剧、文献戏剧等多种剧场样式的出现,一大批原创、新创、经典新解作品和引进剧本的新编上演,以及中外小剧场不断开展的合作与交流等都说明,小剧场戏剧已不再是为了挽救戏剧危机所运用的‘手段’与‘补充’,而更多地在展现着自己的艺术追求。”
“相对于传统大剧场的演出,小剧场戏剧更具颠覆性和鲜明个性。”多年从事小剧场戏曲创作的北京京剧院导演白爱莲谈到,小剧场戏剧并不局限于单一模式或固定范式,而是一种多元的、包容性非常强的且与观众关系更为密切的戏剧演出形式,其创作空间更为自由,可以更多地表现作品的“作者性”。在小剧场,创作者可以放飞思想、大胆表达,而这些表达、思考和对每一个细节的用心创作,观众都能深切感受到。对此,北京人艺导演、演员王斑也深有同感,他谈道:“小剧场反而更要追求品质的精致。从剧本到演出的各种方面更需‘讲究’,演员的表演必须更加细腻生动。毕竟与观众的距离在咫尺之间,藏不住‘假’和‘拙’。”
“今天我们谈论小剧场是为了以‘小’见‘大’。”《新剧本》杂志主编、编剧林蔚然认为,小剧场是一个有容乃大的空间,创作者归根结底要找到自己生命中的独特体验,否则为“新”而“新”就容易陷入苦苦求索的“盲区”。“‘创新’二字要在日常生活中、对素材的提炼中时时闪耀。要不重复自己、不批量生产,不断突破舒适区和安全区,让小剧场成为我们可以大胆触摸边缘、拓展边界的场域。”
激发思想在“空间”里的充盈与成长
谈及小剧场戏剧原创力提升的话题,江苏省戏剧文学创作院院长罗周结合江苏艺术基金小剧场戏剧编剧人才培养项目的运作经验分享了她的思考。“小剧场戏剧人才的培养特别强调实践性、交流性、探讨性,因此要用各种方式和青年展开交流、实践,从而引领青年编剧不断向前。”她感到,青年编剧在小剧场戏剧的创作中体现出了对世界强烈的好奇、对人性细腻的观察和十分真诚的投入,因此理应为青年人提供更多的创作机会,为他们的戏剧演出配备更好的演员。
对如何推进小剧场戏剧的艺术探索,王晓鹰认为,创作者不妨更多地寻找、发现、开拓真正非常规、有特点的演出空间,相关的文化主管部门和小剧场戏剧节的主办者也可以有意识地为各具特色的作品寻找、提供这样的演出空间,激发思想在“空间”里的生发、充盈与成长。同时,在主流色彩浓厚或更偏向追求娱乐性的小剧场中,也有必要保护实验探索精神,因为这是小剧场戏剧生发的原初动力,也是整个戏剧艺术向前发展的内在动力。
“小剧场的艺术探索永远在路上。”宋宝珍希望未来的小剧场戏剧创作能进一步处理好情感视角的个人化和时代脉搏的关系、作品“小而精”与传播效应“广而久”的关系、小众先锋探索意识与大众接受的关系、艺术本体规律规范的守正与不断创新求变向前的关系。王斑期待,小剧场永远成为艺术家和观众互动、游戏、发挥想象的地方,创作者在这里展开想象的翅膀,打开观众的心扉,引起观众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