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国儿童文学创作发展迅猛,这一点在洋洋洒洒的数据和丰富热闹的创作题材上多有体现,但总觉仍具大有可为的空间。我们的孩子不应该只有一种阅读可能,我们的儿童文学也不会只有几种书写可能。
改革开放40年以来,我国社会发展迅速,科技研发能力逐步壮大,在不同领域铸就了一批令全世界刮目相看的国之重器。可上九天揽月,能入五洋捉鳖,这些深刻影响国家前途命运和人民生活福祉的大国重器,理应成为儿童文学书写的一大主题。文学之美与科学之美有没有可能兼顾呢?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叶梅《北斗牵着我的手》给出了答案。叶梅对儿童生活有近距离的观察和感受,其主编过的作品曾获冰心儿童图书奖。更加难得的是,她近十年来涉足科技界,作品曾获“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优秀科普作品奖”金奖,是少有的兼顾两方面的作家。《北斗牵着我的手》正是一部描写当下科学少年成长的儿童文学作品,能帮助更多怀揣科技梦想的孩子开启脑海中的那片星空。
对国之重器的自觉关注
2020年7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向全世界宣布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强调“参与北斗系统研制建设的全体人员迎难而上、敢打硬仗、接续奋斗,发扬‘两弹一星’精神,培育了新时代北斗精神,要传承好、弘扬好”。2021年,北斗卫星系统已经迈入全球化、产业化新征程。在新时代背景下,创作者可以寻求的创作切入点更加丰富。
《北斗牵着我的手》正是一部以北斗精神为背景创作的儿童小说。作品突破传统儿童文学的题材,例如民国时代、解放以前、建国初期的童年书写、校园生活、成长困惑等,而转向新时代,迈步新起点。作者自觉将中国社会发展进程融入文学创作,关注国之大者,给孩子讲述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这一重大科学成就,走向新时代儿童文学的星辰大海。书名中的“北斗”可以有两种理解,一是天上的北斗星,二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我”也有两种解读,一是主人公大冬,二是如大冬、佟星一样的小读者们。“牵着”也可以从两方面理解,一是让大冬魂牵梦绕的“北斗星雷达站”计划,二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实际应用,这关系到每一个人的生活。借此书名,这本小说的初衷也展现得淋漓尽致,希望通过这本小说,让小读者学习北斗的基本知识、感受北斗精神,激发儿童们爱科学、爱生活,也爱家人、老师和朋友的情感,同时启发小读者自觉关注身边的科技,提高下一代内心蓬勃的民族自豪感。
对文学品质的不懈追求
虽有科学底色,但本作品没有枯燥的数据罗列,而是从孩子的生活入手,作者将对我国航天事业巨大成就的赞扬真实自然地融入到充满童真和生活气息的文字中。《北斗牵着我的手》对文学品质不懈的追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人物塑造具有时代感、开拓性和价值引领性。全心投入工作,时时刻刻对工作保持热忱的佟星爸爸正是年轻科学家和科研工作者的缩影。有他们在,中国的航天事业才能一次又一次的腾飞。热爱前沿科技、想法天马行空的牛大冬和成绩优异、性格沉着的佟星正是当代科学少年的形象代表。有他们在,中国的航天事业才能后继有人,更进一步。
二是小说行云流水般的叙述一气呵成,非常耐读。从牛大冬与妹妹马小花之间签订“秘密合同”的来龙去脉,到牛大冬与“冤家”佟星之间关系的转变,再到小伙伴们听佟叔叔讲述西昌的故事,最后到一群科技少年在“科技星光”夏令营中的奇闻乐事。围绕小主人公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前后衔接自然,阅读过程就是亲眼见证小主人公成长的过程,就像在看自己熟悉的小学生的成长记录影像,亲切可感。
三是诗意语言的穿插充满意境,文学与科学的结合引人遐想。例如用童谣贯穿首尾,用诗意语言描写对北斗的想象:樱桃农庄里伴着“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听外公讲“万户飞天”的故事;密云水库旁,一首“北斗星”的儿歌让身处困境的牛大冬的内心一下子敞亮了;音乐演奏会上响起“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悠扬旋律感动每一个人……童谣生动的韵律,让文学之美妙和科学之气势如经纬丝线,完美交织。
对儿童生活的时代呈现
儿童文学的书写需要贴近孩子的生活,和他们站在一起,和他们一起去经历、去感受。作者基于自身生活体验的抒发,最具真情实感,如用“1802”门牌号,作为互联网时代的微信群号;用小说主人公牛大冬和马小花亲兄妹两人不同的姓,体现当代社会的和谐宽容。这些文学细节如春风化雨,可信可亲,有情有爱。再如第二章中牛大冬救助喜鹊阳阳的过程,充分展现了孩子爱护动物、纯真善良的天性。在放生阳阳的时候,牛大冬“趴在窗户边,追着它的背影叫了好半天:‘阳阳,阳阳!你别忘了回来!’”寥寥数语,一个富有爱心的少年形象跃然纸上。又如第三章中牛大冬参加好朋友佟星的生日宴时,将佟星爸爸——火箭工程师佟叔叔误认成了快递员的情节,让人忍俊不禁,倍感自然、亲切,现代生活气息实足。
除情节设置方面凸显儿童性,本书的细节内容也与当代儿童的实际生活非常贴近。如孩子们佩戴的电话手表、牛大冬和小伙伴通过手机上的H5应用查看北斗卫星的实时数据、孩子们的生活小发明等。这些细节刻画不仅让全书内容与小读者的生活实现“零距离”接轨,也让人感受到科学技术的确贯穿在当代儿童的生活之中,感受到书中描绘的故事就是我们身边发生的故事。
对科学信息的古今融合
回顾近几年主题出版中的儿童小说,鲜有科学少年的形象刻画,本书所包含的科技元素丰富,从头到尾一直有一条科技发明和科学精神的线索贯穿其中,且古今兼容。
牛大冬在北斗星建设雷达站的梦想是这条线索的开端,在樱桃农庄听外公讲“万户飞天”的故事,跟小伙伴们比一比谁连的星星多,听佟叔叔讲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故事,1802一家人在北京天文馆的所见所闻,相互交流对未来科技的畅想,“科技星光”夏令营中“用知识缝制铠甲”的感召,这些都是线索的重要环节,而尾声中牛大冬“北斗之梦”的升华是这条线索的收束。
这一条科学脉络隐秘但深刻,中国当代家庭就是千千万万个1802一家人,在这之中有科学精神的传承,也有科学理想的接续。中国的未来正是在这样的家庭中快乐地学习成长,全面发展。中国符号在世界科学领域的“闪光时刻”也借由此线索被串联在一起,古代有万户、张衡、祖冲之、郭守敬等诸多天文学家的探索,今天有钱学森、孙家栋、钟南山等现代科学家的突出贡献,都自然且清晰地展现在小读者面前。小读者在看小说、读故事的同时,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的种子也被潜移默化地栽种到小小心灵当中。
新时代文学艺术要培根铸魂,要有利于广大青少年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这也正是童书出版工作者的光荣使命,值得我们反复深思和探究。时代在前进,社会在进步,当代少年儿童成长的环境在不断变化。我们的文学不能老是拧着脖子往后看。新时代的儿童文学要向前看、向远看、向上看、向深看,要向着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