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经典如何更好地被少年儿童接受,是新时代儿童文学创作的使命,也是图画书创作的现实诉求。然而,传统绘画与现代设计、文化经典与儿童审美如何能够通过一部图画书实现对话,却是摆在作者面前的难题。若要将 “儿童本位”“寓教于乐”“时代诉求”等现代图画书质素统一于当代艺术审美的视域中,那作品本身便已不止于为儿童而创作的读物,更是一件具有经典品质的艺术作品,《你看见喜鹊了吗?》正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
以《清明上河图》为蓝本进行创作的图画书《你看见喜鹊了吗?》是画家郁蓉又一次成功的尝试。“端儿追寻喜鹊”的故事创作生发于戴芸对《清明上河图》作者张择端“画红人不红”的追问中。戴芸将《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张择端化身童年时期的“端儿”,讲述了端儿从一个懵懂的孩童一路追寻着象征幸福的喜鹊,最终确定人生方向、收获幸福的故事。从儿童阅读接受角度而言,这是一个适宜儿童读者阅读的传记文学类型的图画书故事,文字作者巧妙地将“寓教于乐”的叙事策略藏匿于端儿的精神成长与寻找喜鹊的对话与互动之中。
基于对《清明上河图》这一绘画经典的创作想象,作者开启了中国传统故事的现代讲述,首先,生活化的叙事题材贴近儿童日常。《清明上河图》是对古代汴京市井文化的日常描绘,不同时期的日常生活具有相似的世俗特征,这是儿童熟悉的情境和状态,这也是本书在题材上将文化经典融入儿童美育的路径。其次,图画书看似讲述了一个古代儿童的成长故事,却与现代儿童成长具有相似的模式,古今相通的成长叙事,易于引发当代儿童的情感共鸣。第三,本书在审美形式上贴近儿童趣味。作者既要保留《清明上河图》的特色及完整性,又要拉近经典与儿童之间的距离,这就需要与儿童审美心理相适应。
儿童相较文字而言对图像的敏锐度更高,而以《清明上河图》为蓝本创作的图画书,本质上是对原作的重构,新的文本能够更深层次地培养儿童对图画细节的发现、对原作的延伸与想象,拓展儿童观察力与创造力,领略古代画家“饱游沃看”的闲览方式,增益儿童阅读图像的体验。此外,这本图画书在视觉表达上遵循着竖排字和经折装的设计规律,既是对《清明上河图》原作阅览方式的回应,也是现代审美方式的新解。与整体的视觉传达相呼应,作品经折装的设计将内页与封面接连,形成故事的闭环,营构出完整统一的幸福世界。最后,游戏阅读的设计是创作的亮点,也是儿童本位原则的具体表现,而正反面的全景式画卷与特写式叙事相得益彰,在阅读行进中强化镜头感,将古代与现代的图像叙事风格相互对照,拓展了现代图画书设计的无限可能。
《你看见喜鹊了吗?》中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并不是单纯在文本中加入多种传统文化元素,而是将现代儿童成长与古代视觉经典在题材内容、审美形式、阅读策略、读者接受等方面进行互动与互通,充分利用艺术和儿童共有的超越时代与国别的特质,将儿童精神与艺术经典更好地结合。从图像叙事的角度来看,本书正是将儿童叙事与名画名作相互融合、成熟表达的代表作。这源于作者对儿童审美心理的熟稔,通过对经典的重构,使名画具有了新的叙事维度。以端儿与狗儿漫游汴京为线索进行图像叙事,使儿童读者能够更好地接受名画名作,形成具有游戏体征的全新图像。
事实上,在诸多艺术教育的认知类图画书中,作者都会尝试将儿童置入作品的介绍与展开中,通过一种代入性的体验,诠释观察认知与游戏体验两种童年掌握世界的方式。《你看见喜鹊了吗?》通过解构与重构、创造与再造、观察与游戏等方式连接了经典与儿童,沟通了文化与自然,在更高维度上诗化了儿童哲学之美。所以,这既是一部具有顽童气质的游戏性创作、一部兼顾教育格局的“为儿童”创作,更是一部具有童心审美形态的艺术之作。
(作者系青岛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青年教师,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中国现代艺术创作中的童心审美研究”[批准号:21YJC760084]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