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文学评论

陆梅《刷着阳光的树》:

孩子们是光的源头

□张家鸿

陆梅的散文集《刷着阳光的树》是美到极致的一本书,其内在的精神与品格之美非常动人,任何一个心有柔软之处的人读到它,都会心生对真善美的无限向往,这些就是生活中的光。

在作品中,陆梅讲述了自己的逐光旅程。她因读到申赋渔的《不哭》,经过一番辗转奔波,走进了安徽颍上王家玉孤儿院。孤儿院里有相当一部分孩子是智障儿童,在大学同学的帮助下,她带去了自己所能给予的帮助。她写了自己和朋友给孩子们带去的礼物,写了自己对王家玉老人的崇敬之意,更写了自己无法做到的种种。“我很汗颜我不能像那些志愿者老师们那样,自带干粮留下来,和这里的老师一起,给孩子们上课,一个月两个月,哪怕是一天两天。”这种深深的自责,为散文《不哭》营造了无奈与哀伤的氛围。

《刷着阳光的树》中写了许多孩子,或是作者在现实中遇见的,或是在书中读到的。令人难忘的是,孩子们见到客人来时的那份热情。“冷不丁‘突袭’你一下,从背后或侧面拍打你的手臂、拉拉你的手,拉了一次不够,再过来拉第二次、第三次……”这份热情不因初次见面而打折扣,孩子们渴望交流与倚靠的内心世界一览无遗。安迪是《我是跑马场老板》的人物,他用三块钱从捡破烂的老头儿那边“买下”跑马场。为凑钱他花了五个下午的时间,买到之后充满成就感的他不时咧嘴微笑。在这里,他主动和临时工交朋友,帮他捡废纸。在伙伴们为他是否被骗而争论不休时,他邀请他们身临其境地看赛马,阻止坏人给他们看上的马服用兴奋剂。“事实上,这个故事最精彩、最打动人心的那部分,就是我们看到了安迪童真而美丽的心灵世界。”读过这本书的多数读者,想必都会认同安迪被骗的观点,因为安迪属于“智障儿童”的身份是无法抹去的。可是,陆梅偏偏看到他在成为跑马场老板之后的满足与付出,以及为伙伴们做的许多事。诚如陆梅所言,“一切生命都是伟大的”。

此书之所以散发出美的气息、沉淀着美的特质,主要在于真实地写出置身某种情境中的孩子的某种状态。孩子的爱与恨、喜与悲、聚与散、担忧与无奈,与孩子有关的点点滴滴,是整本书中最璀璨最闪亮的一部分。在现实与虚构之间来回穿梭,陆梅无比珍视的是童心的闪耀、斑斓和清澈。

孩子们是这本书中当仁不让的主角。对身为儿童文学作家的陆梅来讲,他们是陆梅生命旅程中的一部分,他们所在的一角天空就是她心心念念的角落。不管是力所能及的帮助,还是放在心中的久久珍藏,都是她自我树立的标杆。书中写道,支教的最后一天,五年级的马银秀舍不得赵希婧老师离开。她先是从口袋里掏出一小包豆子作为礼物送给赵老师,老师舍不得拿,她用几近哀求的语气请老师收下,那双清澈乌黑的眼睛噙满了泪水。见此情景,赵老师只得收下,打开装得满满的袋子,里面竟然还有几颗水果糖,那是她从来舍不得买给自己吃的东西。实际上,赵老师收到的岂止是豆子和糖果呢?孩子已经给出最珍贵的全部。那是何家山村的一点光,光照进赵老师的生命里,被她用一生珍藏。

《刷着阳光的树》写了许多美好的人和事,语言婉转,感情细腻,作品集并非虚构之作,多数文章是源于生活的真实记录,展示了作者品读书籍、品读人间、品读风景之后的感受与领悟。“那些曾经感动过我们的人、事、物,因着阅历和年岁的渐长,我们慢慢觉得习以为常,或者干脆视而不见,甚至不屑一顾;而那些我们曾经唾弃的尘世的纷纷扰扰,有时竟成为眼前一份实实在在的诱惑。”这些感动过我们的点点滴滴,在她的笔尖呈现着,也在纸页间等待着,时时刻刻围绕着我们。写作就是不断靠近童心的美好,这是她写作道路不断前行的原动力。更重要的是,陆梅在书中展示的不是她已然拥有的,而是她正在追寻的、想要拥有的,无论是生命的珍贵、童心的清澈,还是相逢的缘分、爱与被爱的幸福,都与童心有关,又不止于童心。

2023-05-24 □张家鸿 陆梅《刷着阳光的树》: 1 1 文艺报 content70115.html 1 孩子们是光的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