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少数民族文艺

少数民族网络文学批评的学术意义

□徐 杰

从2002年开始,大量的诗歌、短篇小说和散文逐渐出现在许多民族文化网站上,少数民族网络文学的文学生态系统已初具雏形:文学素材从爱情、原乡、生死、宗教到修仙、穿越、战争等;文学平台从文学网站、微信公众号到微博、博客;文学形态从诗歌、散文到小说;文学作者的民族身份更是众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少数民族网络文学已初具规模,不过在网络文学的整体繁荣中被遮蔽了。

较之上世纪末学界已经在讨论的“网络文学”概念来说,“少数民族网络文学”在2009年才第一次被评家马季正式提出。究其原因,少数民族文学作品发表和阅读的习惯主要是传统纸媒,民族文学网络平台的建立也比较晚,文学创作和阅读并未在资本话语下演变为生产和消费。但这并不意味着少数民族网络文学不具备自己独有的媒介表征和批评价值。对少数民族网络文学作品和现象的批评和理论研究,在新的文学材料、本土文学经验、当代文学学科和中国当代诗学话语方面有着重要的学术意义。

第一,全新的文学作品、底层崛起的网络作家和持续涌现的文学现象值得关注。

从2002年开始,各大少数民族网站逐渐出现网络作家的身影,到现在,少数民族网络文学的发展已然蔚为壮观。“彝族人网”“中国彝族文学网”和微博平台等出现了相当数量的知名网络作家作品,比如阿库乌雾(罗庆春)、沙辉、艾慕、王国清(曲木伍合)、倮伍伟哲和勒巫吉布等的诗歌,吴琪拉达、罗木散、一心走路、李绍德等的散文,朱汉、李绍德、荷溪、田园、吉克阿嘉莫和阿凉子者等的短篇小说。“藏人文化网”也出现了相当数量的网络作家作品,比如刚杰·索木东的诗集《故乡是甘南》、王志国的诗集《春风谣》,还有包文俊、文次求培、嘉绒往事、苏娜旺姆、多果加、尼玛才吉等的组诗,杨素筠、罗凌、魏宗耀、此称、拉毛扎西等的散文,单增罗布、李刚、马丹、宗尕降初等的短篇小说。还有“壮族在线”上出现的诗人剑雨、罗勋、蓝建学等,“中国苗族网”上出现的潘大金、吴治由、韦斯元、罗俊忠、杨志军和刘岳峰等,以及“布依族在线”“满族在线”“瑶族在线”和“土家族文化网”等综合性网站上的部分网络作家。从不完全的罗列中,我们可以看到少数民族网络文学的题材广泛、体裁多样,作家人数多、人气高且民族身份丰富,对少数民族网络文学作品和现象进行批评和理论研究有着重要的学术意义。

少数民族网络作家群体在网络文学奖和网络文学评价之中的表现也可圈可点。1999年满族作家尚爱兰的网络短篇小说《性感时代的小饭店》获得首届“榕树下网络文学大赛”金奖。2004年满族作家金子的《梦回大清》被视为“清穿三大山”的开篇之作。2018年苗族作家血红的《巫神纪》被评为“中国网络文学20年20部优秀作品”。土家族网络作家罗晓的《大山里的青春》被评为“2018年优秀网络文学原创作品”。2019年满族网络诗人何孟梅获得 “2019年度中国网络诗人奖”。2019年血红获得第二届“茅盾文学新人奖·网络文学新人奖”,2020年12月10日受聘为上海大学兼职教授。不过针对少数民族网络文学单独举办的文学奖寥寥无几,只有由内蒙古日报社和内蒙古作家协会等主办的“蒙古语网络文学大赛”,从2011年首次举办到2018年已经成功举办四届。

第二,少数民族网络文学的研究塑造着文学研究的本土经验的新维度,构建了网络文学话语的新体系。

网络文学创作和批评为中国新世纪的文学实践和理论增添了新的文学格局和话语体系。追求“爽感”的生产机制、资本注入带来的商业性、写作的“程式化”等都成为新世纪中国网络文学特殊的文学现象,这些文学特质是以往纸媒文学批评极少面对和探讨的话题。正是网络文学创作和批评术语的本土性,使得21世纪文学有了新质。然而,类型化写作、快感机制、资本积累和技术化写作等让网络文学作品呈现出了相对浅白的特点,许多作品的接受维度往往是“一次性阅读”。当我们将研究眼光从一般意义上的网络文学,聚焦到少数民族网络文学时,不难发现后者以诗歌和短篇小说为主,少有动辄千万字的小说,其内容以探讨民族思想、现实人生和时代精神的严肃写作为主,文学气质以追求独立个性的审美趣味为主。我们需要看到网络文学内部是多元的,这并非故意为之的写作姿态,而是既有的语言事实、叙事风格和审美品格,以及在读者的阅读判断之中建立的特殊感受。少数民族网络文学的创作坚守,使得在网络文学现实性转向的语境之中显得更具文学价值。因此,少数民族网络文学为网络文学提供了非通俗文学的实践维度,也提供了新的文学经验和话语。

第三,少数民族网络文学为多民族文学与当代文学学科体系的完善注入新的思考。

本世纪以来,学者们逐渐意识到无论是中国古代文学史还是现当代文学史中,少数民族文学都是一种隐身或缺席的状态,大量少数民族文学作品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从根源上说,中华民族本身就是多元文化共生的,汉文学史本身也携带着多民族文化因子,比如南北朝时乐府民歌受到少数民族影响呈现出迥异的特色。因此,少数民族文学应该作为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中国文学史的书写并非等于“汉族文学”与“少数民族文学”的简单叠加,而应在多民族文化文学互动生成的视角上来进行书写。

综上,作为独特文学现象的少数民族网络文学,从一个侧面呈现着中国文学实践的当下性和复杂性。面对世界文学,少数民族网络文学也应该以一种独特的品性,被纳入文学话语的整体性视野当中。同时,对少数民族网络文学的研究将网络媒介中的多民族文学问题重新纳入思考范围,这也丰富着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的内容。

(作者系西南民族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副教授,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少数民族网络文学批评的学理研究”[项目编号:17YJC751043]的阶段性成果)

2023-06-05 □徐 杰 1 1 文艺报 content70285.html 1 少数民族网络文学批评的学术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