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少儿文艺

《江水清清到我家》:

爽脆、诙谐中的叙事新意

□陈 香

栗亮的《江水清清到我家》是一部体现脱贫攻坚主题的现实主义儿童小说,关注芸芸众生的日常生活和个体生命的真实体验。

现实主义小说应有自己的建构逻辑,有对生活、存在与生命的理解。不管是《渡江少年》还是《江水清清到我家》,均体现了作者不俗的叙事能力——人物生动可感、环境真实具体、语言流畅明快,不随意宣泄主观情感。作家从最细微的日常生活处着眼,呈现出脱贫攻坚主题下的时代画卷,合理运用叙事要素,重建生活本真。

在叙事学的研究中,叙述者被认为是文本分析中最核心的概念,叙事视角作为故事的陈述行为的主体,起到了组织叙述文本结构的作用。栗亮往往采取的是外视角融入内视角的叙事角度,在《江水清清到我家》中,多重故事线索交融并进:住在船上不肯上岸的船丫头和爷爷的生活;省城来的四年级男生马小龙和他的作家妈妈的日常;薛家洼环境污染治理的推进;船丫头、马小龙与同一所学校的三个捣蛋鬼“三大英雄”的故事线;孩子们与江豚的交集、与破坏水体生态的违法采砂船“砂耗子”的斗智斗勇……作品还原了生活的本来面貌,对于生活于其中的芸芸大众,有了更多同情、了解和呈现。

“这可是一笔‘巨款’呀,船丫头把钱折好,小心翼翼放进贴身的衣兜,才把鱼交到王有福手中。她瞥了一眼轿车,男孩停止了喊叫,把头深深埋进妈妈怀里。船丫头有些羡慕,她已经记不起妈妈的长相,上一次窝在爸爸怀抱也是一年多前了。爸爸呀,你什么时候才能回薛家洼呢?”这一段的叙事推进,就是“内视角—外视角—内视角”的转换过程。

叙事节奏明快,把故事讲得波澜起伏,有着极强的画面感和现场感,这是栗亮文学作品的特色。作家尤其善于捕捉生活中的喜剧性元素,在喜剧本身的轻松和嬉笑的喧闹声中,隐含着作家在创作方面的匠心独运和苦心经营。

四年级男生马小龙从省城来到薛家洼,既是陪伴妈妈写作采风,更是妈妈对他治疗抑郁症的期盼。马小龙头上从来不肯取下来的红帽子,引发了一系列闹剧,其根本原因在于,这是因车祸去世的父亲出差前送给他的礼物,而父亲之所以连夜冒雪驱车赶回家,是因为小龙希望父亲早点回家陪伴他。

船丫头的爷爷是薛家洼最后一个坚决不肯“洗脚上岸”的“钉子船”船主,尽管政府安排补助、房贴,但他坚决不“退捕转产”、上岸生活,坚持渔民就是要维系捕鱼为生的生活传统,忽视渔业资源几近衰竭、薛家洼生态资源恶化的现实问题。同时,他也坚决不允许10岁的船丫头上学,偏激地认为“读书就会学坏”。船丫头的母亲受不了船上逼仄的生活,而爷爷又坚决不允许她上岸,由此,船丫头的母亲只能与船丫头的父亲离婚,父亲最终也融入了正常的生活形态,背着爷爷去广州打工谋生。这些,都是爷爷认为他们的“背叛”之处,他们“背叛”了渔民的生活和身份。

对于爷爷这个人物,读者也许刚开始想笑他的迂腐、固执和独断专行,继而又会对他感到怜悯。因为那些看上去不近情理的表现,是出于对新生活的恐惧——作为一个非常优秀的渔民,水中才是他自由自在、大展身手之地,到了岸上,这些捕鱼的技能却完全没有用武之地,这才是爷爷固执地不愿上岸和不允许船丫头上学的根本原因。作家以犀利的笔锋刻画了这一类老人形象,以尖锐而深刻的现实书写,以人物语言和行动之中的矛盾冲突,在营造喜剧感的同时也曲折地透露出人物的悲剧命运,这正是该作品的深刻性所在。

《江水清清到我家》将一桩桩日常生活图景,变成颇具内涵、活力和意味的细节,它们散布于作品中,展现如生活本身所昭示的多姿多彩、曲折琐碎的丰富形态,洋溢着浓浓的烟火气息。与此同时,栗亮的语言风格独特鲜明,其利落、爽脆,略带诙谐的白描风格,承续了张天翼的儿童文学写作特色,这在当下的儿童文学书写中也是较为少见的。

2023-06-09 □陈 香 《江水清清到我家》: 1 1 文艺报 content70331.html 1 爽脆、诙谐中的叙事新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