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波的红色经典作品《林海雪原》可谓家喻户晓,不仅在当时是畅销小说,而且还被改编为秧歌剧、电影、话剧等多种艺术形式。同样是曲波呕心沥血创作的《桥隆飙》虽然不如《林海雪原》一样被大众熟知,但是直至今日仍迸发着活力,被多次改编成电视剧。《桥隆飙》这部小说有什么样的创作故事?为何时至今日仍能引起读者的喜欢?
话说在1960年代,曲波曾来到山东省莱州市,与一位个子不到一米七、整天笑哈哈的胖老头同吃同住、共同劳动,体验生活长达半个多月。曲波不断搜集素材,琢磨思考,最终塑造了桥隆飙这个艺术形象,而这位在莱州市默默无闻的饭店经理,正是当年名震胶东的乔明志。
1903年3月,乔明志出生于现在的潍坊市朱里村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他自幼喜好打抱不平,很早就不再读书,并于1925年进入了昌邑马队。此后不久,乔明志伙同他人杀掉了一名地主,只能从老家逃走,加入当地的一个土匪武装,落草为寇。在这个组织之中,乔明志的年龄最小,排行老八,号称“乔八爷”,这个称号也随着他的事迹响彻胶东大地。“乔八爷”的组织经常劫富济贫,后来由于抢劫济南的民生银行失利,土匪组织也随之解散,乔明志只能改头换面,“包装”起来,成为一名理发匠。但他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性格以及私藏的一把短枪引起了我党工作人员的注意,中共平度地下党组织负责人罗竹凤和乔天华积极争取乔明志,他最终加入了抗日游击队。乔明志于1938年转战掖县(今莱州市),担任胶东抗日游击队第三支队侦察大队长,参加了掖县玉皇顶起义;于1939年清明节前,被任命为胶东抗日第五支队特务营营长,担负起保卫胶东根据地设在栖霞、招远、莱阳、掖县、平度等地众多被服厂的任务。1952年,乔明志以二等甲级伤残军人的身份,转业回地方养伤,落户在妻子张淑堂所在的王贾村,并到邻镇平里店开了一家小餐馆。1956年公私合营,乔明志以资方身份担任平里店镇供销社饭店经理。
乔明志早在1956年便作为人物原型出现在冯德英的小说《苦菜花》中,该小说塑造的不朽的人物形象柳八爷就借鉴了乔明志的故事。1979年2月出版的《桥隆飙》使得乔八爷的故事进一步流传。《桥隆飙》讲述了一支被称为“飙字军”的农民武装,如何在共产党的帮助下,由一群草莽好汉转变为我军革命战士的故事。在小说中,我党的工作人员马定军通过讲道理说服这个小农意识强烈、性格鲁莽的绿林好汉接受改造是故事的主线,如果单纯地讲述,很容易导致小说变得枯燥,但曲波采用了民间化的叙事模式,使得这部小说时至今日仍迸发着活力。
曲波之所以采用这样的写作方式,也是从自己的经验中来的。他曾说:“西方文学很动人,但是即使让自己读后再讲一下,也只能讲个精神,或只能意会而不能言传。可对于《三国演义》《水浒》《说岳全传》,读后自己则可像说评词一样地讲出来,这类作品在一些不识字的群众间也能口传。”所以,曲波意识到作品想在大众中产生影响,传统文学中所具有的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是必不可少的,这也是他创作小说所遵循的方法。《桥隆飙》中的故事情节很复杂,一方面是“飙字军”打击敌人的明线,另一方面是我党工作人员潜伏“飙字军”的暗线,还有“飙字军”内部出现的叛徒这条线,各种矛盾相互交织,才使得故事复杂好看。
小说《桥隆飙》在故事叙事视角的选择上别出心裁。作品开场就是马定军接受上级任务,和沙贯舟去调查“飙字军”的情况。俩人乔装打扮成小贩,进入三古镇,一路上小心谨慎,仔细观察,发现了些许可疑之处,却不料早早被“飙字军”盯上。读者未见桥隆飙,却早已在马定军、沙贯舟的言谈中,上级的指示中,老百姓的口中,大略地了解了桥隆飙,更是对这位各路褒贬不一的传奇人物感到好奇。在小说之后的叙事中,除了马定军说服桥隆飙加入共产党、抗日救国的明线,还有一条暗线,如同杨子龙需要得到座山雕的信任,马定军和沙贯舟同样需要得到桥隆飙的信任,由于土匪内部的情况并不统一,桥隆飙的性格又有些鲁莽,大喜大怒、阴晴不定,所以小说中设置了两人几乎惨遭桥隆飙砍头的事件。读者知道马定军、沙贯舟的任务和好人的属性,主人公桥隆飙却被奸人利用,这里的误会和冲突是小说的一大看点。另一方面,作为一部红色小说,桥隆飙这个人物形象的呈现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在马定军的观察和叙述中浮现:小说不单单通过马定军之眼描述桥隆飙的所作所为,而且时刻加入了马定军对于桥隆飙的评价和如何改造的想法,使得桥隆飙这个人物既有民间演义的性质,又兼具成长小说的特点。
小说中涉及多个地点,包括平州城、三古镇、茅公岛、平里集地区等,桥隆飙先是在结识马定军、沙贯舟的过程中不断改造,最后由自己一直敬重的表哥、表嫂引导加入共产党,成了一个真正贯彻我党思想的抗日英雄,可以说小说的结构和西方的成长小说特别接近。成长小说是跟随主人公从动荡的童年走向启蒙和成熟的小说,成年是一个普遍适用的主题,也是一个重要的文学类型。成长小说的基本结构是迷失、旅程、冲突和个人成长、成熟。在《桥隆飙》中,这个结构也非常明显,桥隆飙出生于贫困家庭,受到地主的欺负,他认为过以前一样的生活无法保护家庭、报仇雪恨,于是开始了流浪的旅程,在旅途中建立了土匪部队。当抗日救亡的冲突摆在面前,他又因为大意导致人员伤亡,桥隆飙对此流下了英雄泪。正因为这次失败,桥隆飙走进共产党,了解了党的政策,才真正地走向了成长和成熟。
虽然桥隆飙由一名自由散漫的土匪成长为一位共产党员,但在小说的叙事中,桥隆飙仍然是一个扁平人物。扁平人物和圆形人物的概念来自英国作家、评论家E.M.福斯特的《小说面面观》一书。扁平人物在17世纪被称为“谐趣人物”,有时也被称为类型化人物或漫画式人物。扁平人物是单面的,人物性格会单一些,作者在刻画扁平人物的时候往往是为突出人物某一方面的性格,其他方面的性格基本不会呈现。在小说《桥隆飙》中,主人公的鲁莽和义气是一以贯之的,这也正是演义小说常用的方式。曲波的写作是面向广大人民的,在小说的叙述中,读者很容易记住桥隆飙的特点,在故事情节中,桥隆飙的所作所为也更能被读者熟知。比如桥隆飙得知自己因为误会差点杀掉马定军后,立刻由大怒变为羞愧。“当桥隆飙听信谗言时,他不等别人解释,一拍桌子,就要砍头杀人;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时,他嘭嘭朝自己胸前打了两拳头,然后双手抱着沙贯舟……竟然哭出声来。”桥隆飙遭到日军袭击,失去了结拜兄弟,他不顾军队实际情况,硬要以卵击石,为兄弟报仇,这也是他鲁莽和有义气的体现。
在小说中,马定军和沙贯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两个人物的性格塑造也比较简单,他们忠诚、爱民、坚定,更重要的是体现了我党的方针政策。正如曲波在谈到《林海雪原》时说的,作者的立场和观点是个十分重要、丝毫不容苟且的根本问题。小说中也体现着这种二元对立的观点,在人物命名、外貌描写、动作描写中处处都有体现。比如描写正面人物时,桥隆飙笑道:“马师爷!你真不错,有忠心。可你别当我老飙真叫他灌迷糊啦,没有!我知道,酒是穿肠毒药,色是刮骨钢刀,财是致命的恶虎,气是惹祸的根苗,所以,我‘酒、色、财、气’一字不沾,一样不贪。咱是干啥的?我老飙从来不向穷人筹款要粮。”在描写反面人物时,说到仇国基的第三房老婆和小儿子的不伦感情,可见敌人不仅对人民大众剥削打压,自己内部也是乌烟瘴气。
小说的描写还极具民间趣味,作者使用了很多俗语俚语。“人多乱,龙多旱,母鸡多了不下蛋,媳妇多了婆婆做饭”“老婆老婆,眼泪一窝,养孩子一拖,累得丈夫弯腰背驼”……小说中还饶有兴致地描绘了很多江湖场面:“他放下铜锣,向观众道:‘鄙人初踏贵地,一没有拜师,二没有访友,各位三老四少、师父朋友,兄弟我这里有礼了!’说罢他施了一个武行江湖的罗圈礼,又说道:‘恭求各位三老四少、师父朋友,照顾兄弟我吃碗饭。有钱帮个钱缘,没钱帮个人缘。今天我们兄弟几个,初来乍到,远途来得慌忙,不能就耍就练,特派兄弟我出来献几手小彩,一来招招幌子,二来拜拜老少爷们。’”这类江湖式的描写数不胜数,读起来别有一番趣味。
作家李凖曾评价《桥隆飙》说:“不管是抗日战争还是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根本宗旨就是维护人的生命权利,维护人的生命尊严,赢得持久的和平,而赢得人的尊严,赢得持久的和平,就呼唤着各种各样的英雄。桥隆飙作为一个从草莽英雄走向自觉抗日的英雄,在中国文化中间非常有代表性。”
(作者系中国现代文学馆展览部工作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