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唯粉丝,不唯流量,在海量网文中遴选具有创造力和想象力,表现新世代和新经验的作品,以此为初衷的“网文青春榜”第二届年榜近期在北京大学发布。《道诡异仙》《我本以为我是女主角》《寄生之子》《寰宇之夜》《这游戏也太真实了》《魏晋干饭人》《我的细胞监狱》《恐树症》《江湖夜雨十年灯》《剑阁闻铃》《花夜前行》《我在精神病院学斩神》《不科学御兽》《请公子斩妖》等脱颖而出,成为上榜作品。
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杜晓勤,阅文集团副总裁、总编辑杨晨,南京出版传媒集团党委书记、总编辑项晓宁出席活动并致辞。扬子江网络文学评论中心执行副主任李玮主持活动。
“当代中国的青年一代,正在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和活力参与到网络文学的创作和阅读中。”杜晓勤表示,网络文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学样式,利用互联网这一现代化的媒介创造出了一种不同于传统纸媒的写作、阅读与传播的方式。海量的网络文学不仅成为满足人民群众精神需求的食粮,也能折射出当今社会与时代的新面貌。他期待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网络文学能有更好的原创环境和更多的政策支持。
谈到本次活动,杨晨认为青年与创新是“网文青春榜”的两个主题。在文学领域,青年是新力量,也是创新的主力。网络文学的读者主体是青年人,这就要求多数创作者必须理解并代入青年的情感与梦想,与他们实现共鸣。如此才能像此次“网文青春榜”上榜作品那样,真正打动青年人。
“文学不老,青春永远,创意无限。”项晓宁分享了他阅读网络文学的经验,网络文学很多题材看似遥远,其中的文学气象却非常生动。他感慨到,网络文学的魅力某种程度就是文学的魅力、青春的魅力。
用青春为网络文学放声高歌
为什么那么多网络文学榜单中,“网文青春榜”能脱颖而出?这还得从“网文青春榜”特别的设定方式说起。2021年夏天,扬子江网络文学评论中心在《青春》杂志开辟“网络文学评论”专栏,以榜单推介、作者访谈、专业评论、粉丝书评相结合的方式,按月推出兼具时代性与创新力的网络文学作品。在此基础上,北京大学网络文学研究中心、山东大学网络文学研究中心、中南大学网络文学研究院、安徽大学网络文学研究中心、首都师范大学网络文艺研究中心、杭州师范大学国际网络文艺研究中心&文艺批评研究院,联合主办“网文青春榜”的遴选活动,并由此辐射带动全国各高校。
2022年5月起,“网文青春榜”由北京大学、山东大学、中南大学、安徽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7所高校轮流负责每月的榜单遴选活动。7所高校在过去一年里共推出120部作品,并开启大学生投票通道,与顾问专家共同擢选出第二届“网文青春榜”年度榜单。本届上榜作品兼顾多种类型,涉及各个文学网站,囊括了表达范式新颖、影响力突出的作品,彰显了“Z世代”独特的阅读风貌与文学表达。
以新世代的青年大学生为依托,让大学生用青春的智慧和热情引领网络文学的阅读风尚,“网文青春榜”超越了既有的纯粹以“点击率”“月票榜”为主的评判,超越了单纯地以既有文学经验为标准的评判,用大学生理性、专业且充满活力的声音,遴选充满创造力和想象力的精品佳作,让拓展新时代中国的想象力空间、为文化发展提供更多的创新可能性成为评判网络文学的重要标准。再加上主办单位的各家网络文学研究中心(研究院)在全国具有权威性,这样的联合活动因此具有极高的公信度和影响力,“网文青春榜”亦成为了一份极具特色、具有重要正向价值传播能量的网络文学榜单。
在校园挖掘更多网文创作优秀“后浪”
近年来,网络文学致力于讲好中国故事,呈现出“Z世代”读者作家主力崛起的新兴趋势,更因其对文学生产关系的结构性影响,成为当代文学研究的关注热点。在此背景下,不断挖掘培育优质青年创作者、持续激发Z世代数字阅读热情、进一步深化网络文学研究成果,为网络文学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已经成为各方推进网络文学文化繁荣的共识。为激发校园群体网络文学创作的兴趣与潜力,挖掘更多网文创作的优秀“后浪”,阅文集团旗下起点读书联合十大高校在现场正式启动了“字在青年”全国高校新锐作家选拔赛。
起点读书还宣布面向在校大学生群体开放“起点校园图书馆”“网文高校学子免费看”。作为起点读书首个为校园用户量身定制的功能专区,“起点校园图书馆”引入了海量正版书库,包含《庆余年》《一念永恒》《将夜》《择天记》等经典网文和出版书籍,在线上提供免费借阅、校际PK赢热门作品、作家捐赠、做任务赢阅读权益等多种玩法,线下则积极开展系列活动和社群建设,致力于向更多学生传递数字书香。正如阅文集团起点产品部总经理梅仁杰所言,“这只是一个开始。未来,我们还将在‘起点校园图书馆’中推出校园创作中心,为广大高校学子提供一种全新的、读写一体化数字内容平台体验”。
打造青年批评共同体
当天上午,还举办“网络文学创新写作”论坛,中国作协网络文学中心主任何弘,中南大学网络文学研究院院长欧阳友权,山东省作家协会主席黄发有,北京大学文学讲习所副所长邵燕君,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何平,安徽大学网络文学研究中心主任周志雄,杭州师范大学文艺批评研究院副院长单小曦,首都师范大学网络文艺研究中心主任许苗苗,中南大学网络文学研究院副院长禹建湘等围绕网络文学的青年创作展开探讨、分享观点。
大家表示,中国网络文学从20世纪末、21世纪初开始,以一种崭新的姿态,以文学和互联网结合的形式,创造了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和文学生态,极大地改变了中国文学的状态,也对世界文学产生了影响。可以说,中国网络文学的发展为世界文学的发展提供了一个中国模式,这是网络文学对中国文学、对世界文学作出的一个重要贡献。本次“网文青春榜”不仅能够培养网络文学评论的新人,还能打造青春批评的共同体。在今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我们应该以创新积极推动网络文学的发展,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新的文学样式很好地结合起来,用网络文学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助力
以“那些偷偷读网文的孩子,他们长大了”为主题的《北京大学网络文学研究丛书》研讨会也在当天举办。该丛书收入北京大学中文系网络文学研究方向的博士生研究成果,作者均成长在网络时代,对网络文学的诞生与发展、网络生命经验有着深刻的体验和独到的理解,他们也是推动网络文学精品化、经典化过程中的重要力量。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变迁,在不断的转型升级之中,网络文学走向了更加成熟的迭代期,带来了参与度极高的文学想象和内容输出的时代。“网文青春榜”的设立呼应着当下网络文学对于青年评论主体的召唤,以更综合的青春品位、更丰富的类型、更加多元的作品展现着网络文学的新风貌,让我们期待新时代大学生青春的智慧和热情引领网络文学的阅读风尚,“理性青春”成为网络文学传播的重要价值导向,新世代推动中国原创内容的创造性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