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书香中国

回忆远去的情

——《孤独的爱》创作谈

□石清礼

长篇小说《孤独的爱》(以下简称《孤爱》)已由作家出版社编辑出版。《孤爱》成书于“口罩”岁月,是山西省重点扶持作品。作家出版社是《孤爱》的助产师、营养师,为《孤爱》浇水施肥,让它健康成长,在这里感谢作家出版社特别是宋辰辰老师的辛勤劳动与精心指导。

爱是文学的永恒主题。《孤爱》是撕裂了的爱的记录。宋志纯与方倩的初恋,被岁月撕裂,让环境割裂,被生存决裂,爱变得荒芜与无奈。《孤爱》试图以简练的描述揭示某种深刻,进而引发读者思考:宋志纯与方倩的真爱为何走不到最后?是因为生存所迫、环境所迫。爱情固然神圣,但方倩身在边远“三线”,生活无着,一个少女独身居于办公楼道的拐角处。高尚的爱情只能存活于生存有保障的条件之下,方倩在生存难以为继的状况下,放弃神圣的初恋,倚身于平庸就是必然。真爱的断裂是生存的无奈。宋志纯坚守着神圣的初恋,但又无力挽回这种断裂,只能让心流血,这种心灵的悲凉、孤独的境遇,反映出某种缺憾。

宋志纯在缺爱的焦渴中,走进开放的时代,于是又见宁若云。宁若云是位貌美如仙的清纯少女,她开朗豁达,在走近宋志纯后,以她的真诚与奋不顾身向宋志纯求爱,让身在青云省的宋志纯终于收获了一份甜美爱情。宋志纯与宁若云的美好结合,映照出开放的生存环境中,人性的复归和心灵自由的神圣。爱情的曲曲折折,事实上反映了时代鼓点的激越与豪放。 《孤爱》的主人翁宋志纯,受红色基因影响,幼时就有“为政为民”的情怀,但他一路走来,一路坎坷,一路风雨,一路悲歌。多个岗位为官,多个岗位出彩;几个城市当政,几个城市变迁发展。然而处于“蹇驴得志鸣春风,骅骝跼足不得食”的环境中,升职与调整都与他无关。从宋志纯的漫漫人生路中,我们听到了时代进步的激越鼓点,看到了“反腐永远在路上”的铿锵步伐,于是善良成长,公道再生,有了安从岩及梁风等诸多公道正派的领导者群塑。在《孤爱》的创作中,无论是写官场还是写爱情,我都没有去刻意追寻“艺术的表述”,多是在直白中引发思考。讲述宋志纯的故事,是想寻找公道;讲述宋晨与耿冲的故事,是想寻找“初心”;讲述方倩的故事,是想寻找人性;讲述宁若云的故事,是想寻找真爱;讲述宁燕的故事,是想寻找善良;讲述《孤爱》,是想寻找“时代”。我的写作只想“寻找”,或者想为历史“留言”,为岁月留痕,想要回答和记录我的生命在怎样的时空中流浪。《孤爱》以别样的随笔手法或小说手法来记录生活、留证历史,努力把写作方法与历史真实统一起来。在这里,我没有勇气谈文学艺术,因为诚如苏格拉底所说,“我知道我自己一无所知”。如果要为《孤爱》下一些结论,那么我以为《孤爱》真实地回答了我们的生存年代是怎样的,它把我们生命过程中所遇到的一切,都有机地、历史地统一了起来。《孤爱》呼唤整个社会尊重人性与人的合理欲望,及其生成过程与实现途径。

《孤爱》内涵多元,不单纯是指爱情,还指事业情、理想情、同学情、朋友情、同事情,这些情感,都在错综复杂的市井中,因为严酷的现实而自觉或不自觉地发生着变异。如此,《孤爱》就有了对现实生活的反思力度。人性到底是在“进化”中“净化”,还是在“进化”中“浊化”呢?这是作品引人深思的主题,是现实的也是永恒的思问。故事从上世纪60年代写起,少年宋志纯遵父母之命,为关护在战争年代负伤、独居乌兰布统的父辈的战友耿冲,只身奔赴草原到耿冲家,义无反顾为先辈尽孝送终,在特殊岁月背尸返乡,让耿冲老先辈魂归故里。耿冲去世后,宋志纯依然留在草原,与当地知青共风雨。从“知青大屋”走出来的年轻人,各自经受现实的洗练,经过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变迁,每个人的命运都打上了时代的烙印。主人翁宋志纯是用双脚生活,更是用双眼生活,他永远用一双好奇的眼睛到处吸收美和光明,所以他一直以光明的心对待一切人。

然而现实让他一次又一次产生错愕。与方倩的爱情本该有情人终成眷属,可就在热恋中,他遭受了爱情断裂的痛苦。事业方面,宋志纯怀揣理想,严于律己,立志做一个为民请命的官。他从学生时代就受到同学李继峰的暗算,虽然愤愤然,但基于人性与理智、善良与成熟,他并没有挂怀李继峰的卑鄙,而是原谅了他的全部,并且帮助了他。这是宋志纯性格中的闪光点。令他费解的是李继峰并未因此改邪归正,而是绞尽脑汁,处处加害于他,两者形成了不同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对垒。李继峰错把宋志纯的善良当软弱,他溜须拍马,欺上瞒下,左右逢源,还处处如鱼得水。由于他太了解宋志纯的工作能力和人格力量,妒火中烧,便把宋志纯当成他仕途上的“假想敌”,多次冲突陷害,让他难以翻盘。两人间的激烈冲突时让我常常写不下去,真理在何方?人世间有理吗?这是作品暗示出来的叩问。宋志纯平冤案、除奸佞、扶弱势、创伟业,凭着自己的赤诚之心终将位居省部级,却在上任之前感冒住院。坊间知道他将“管干部”,前来探望者多多,并以各种方法,让“真金白银”承载着送礼者的使命,“流”进宋志纯的病房。宋志纯在发现后极为震惊,心里充满了大折磨、大恐惧、大困惑。这些折磨一次次有悖于他内心的向往,于是他做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决定:辞职,并且在干部大会上很坦然地把在病床上的“收获”交给了慈善组织的负责人宁燕。

“未曾哭过长夜的人,不足以语人生。”宋志纯是哭过长夜的人,在人人艳羡的肥缺中,多少人铆足劲儿要在他身上下功夫,可他却义无反顾地放弃了。他要去过他想要的生活,保持真实的自己,他要去拥抱他迟来的爱情,他要重回学界做学问,力图为国家和民族做点什么。这不能说不是一种巨大的勇气。宋志纯孤单的身影踽踽独行在宏观的历史大道与微观的羊肠小路上,因为惧怕巨大的诱惑瓦解自己的道德底线而独辟蹊径。他敢于自我革命、拒绝诱惑,是这个时代的英雄。时代的风浪每一刻都有可能把灵魂带走,而敢于坚守纯净的灵魂就是勇气。什么是成功?在奋斗中圆满了心灵就是成功。做官大小不是成功的标志,关键是当你回顾自己的一生时,是否有追悔而不及的缺憾?

《孤爱》是我一辈的思考,其审美内涵是爱与善念。书中有一个人物,我在书写过程中非常有感觉,这就是暗恋过宋志纯的女性宁燕,是“知青大屋”走出来的另一个悲剧人物。她有非常可爱闪光的性格,温情、善良、利他。她被李继峰伤害后,命运十分悲惨。在她身上,我把对李继峰和宋志纯的人性展示推上高峰,用宁燕和地质队员的故事写出灵魂的多音符,展现她内心的细腻和逼真。

《孤爱》的故事苍凉,宋志纯与方倩爱情的断裂、真情的消亡,委实灼伤了我的心。每每触动这个故事,我的心都会作痛,不能隐忍的撕心裂肺的痛。创作《孤爱》,本质上是要对主人翁宋志纯跨越数十年的成长时空所蕴含的精彩、悲壮的历史过往做个粗略但真实的记录。在《孤爱》中,对真爱的执着追寻、人性光焰的燃烧、时代事迹的留痕、神圣的信仰坚守尽收眼底。方倩曲折的爱情遭遇,宁燕的悲哀及其女儿宁若云与宋志纯的凄美爱情,记录了逝去的岁月,折射出人的欲望的多色调、多层次,以及某些时候情感的虚伪、扭曲与断裂。

《孤爱》的创作冲动源于鲜活的生活现实。《孤爱》时空跨度长达60多年,因为我亲历了特殊岁月的多面性,见够了形形色色的故事,所以想要把我的生活记录下来,这一切唯有文学的形式可以表达出来,于是潜藏在心底良久的文学情结做了一次释放,一切都忠于生活、忠于心灵。一条羊肠小道走来宋志纯,宋晨、梁风、耿冲、方倩、宁燕、宁若云、李继峰、吴全……他们在各自的舞台上演绎着自己的人生,丑的、美的、正直的、邪恶的、善良的,在各种不同的生存环境和观念下,生成不同的人生剧场。我崇尚爱情的纯洁,呼唤人性的光明,然而世情无常,昔日的友谊、爱、豪情、理想,都变成了往事,如同变形的抛物线,渐去渐远……

写完最后一个字,似乎完成了毕生的心愿,含泪回忆远去的情,抚摸心中尚存的爱,于是便有了《孤爱》。

2023-07-03 □石清礼 ——《孤独的爱》创作谈 1 1 文艺报 content70629.html 1 回忆远去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