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短篇小说以其敏锐的感觉、穿透力与高度凝练的精神能量,筑造了一个个时代界碑和艺术高地。新时代,短篇小说如何更好地实现其艺术的新作为新担当,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出独特的文学贡献?6月27日,由《长城》杂志社主办的“《长城》·当代短篇小说创作研讨会”在河北秦皇岛举行。河北省作协党组书记高天、主席关仁山、副主席刘建东,秦皇岛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许红琳等出席。刘庆邦、张学昕、王祥夫、艾伟、何言宏等近20位作家、评论家与会,就短篇小说的艺术特质、文学地位和意义,新时代短篇小说创作的态势及挑战,短篇小说的艺术担当和时代担当等话题展开了研讨。
高天在致辞中表示,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到新时代,一大批优秀作家坚持对短篇小说的艺术求索,坚持以短篇小说敏锐、精微的艺术感觉去体察生命、表现时代,拓展广阔的生命空间,凝聚深沉的时代力量。
刘庆邦认为,短篇小说具有开放性、时代性、纯粹性、独特性等特点,要写好短篇小说,必须有去功利、不妥协和知难而上的精神。张学昕一直对短篇小说情有独钟,多年来坚持研究短篇小说艺术。他认为,短篇小说蕴含着真正的文学性,它的独特魅力不可替代。在重长篇、轻短篇的当下,《长城》持之以恒地关注短篇小说,一直把重要的版面留给短篇小说创作与评论,让人敬佩和感动。艾伟结合近期读到的作品分析了短篇小说的艺术追求,表示通过短篇小说中的人物可以重新认识、发现并命名世界。
与会者从经典小说和当下创作等角度探讨了短篇小说艺术的独特性与追求。他们认为,短篇小说的呈现大于叙述,具有思想、精神和艺术上的张力,需要耐心和工匠精神,作品的力度来自作者的同情心和正义感。短篇小说的价值来自作家的语言天赋和诚意,不是对故事粗暴的压缩,而是对历史与现实的重构,从而更能切中时代的脉搏和社会的痛点,更能与时代同频共振。
大家还探讨了短篇小说在当下面临的困境和机遇。他们认为,对于短篇小说来说,当下虽然面临着自媒体冲击、阅读碎片化等传播问题以及人工智能等方面的挑战,但同时也是一种机遇。短篇小说在未来将具有更多可能性,更加凸显其独特的价值。 (冀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