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凤凰书评

如何做好主题出版策划

□戴亦梁

主题出版似乎是一个新概念,但实际发挥主题出版功能的出版实践却早已有之。20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刚刚开启之时,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就提出要写作和出版一批有新内容、新思想、新语言的有分量的论文和书籍。

1998年我刚进江苏人民出版社工作时,正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前夕,全社都在为这一重大节点紧锣密鼓地策划和出版图书,我也参与了《中国经济·重大决策始末》的编辑工作。接下来,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在2003年开始实施主题出版工程,在这之后的近十年间,我陆续参与了一些服务于党和政府中心工作的政治类读物的编辑工作,但主观上对主题出版的概念是懵懂的,而且当时整个出版行业对主题出版的强调也远远没有达到今天的程度。

通过这么多年的出版实践,我渐渐感觉到做主题出版的紧迫感,逐渐增强了主动性、主体性,慢慢形成了主题出版从策划、约稿到审稿、编校、营销的一定流程和做法。当然这里面最重要的,也是最让编辑抓耳挠腮的是选题策划,我想从三个方面谈谈关于主题出版策划的一点心得。

抓手: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作为承担着主题出版职责的出版人,每年到了申报中宣部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的时候,可能就是最慌张的时候。我做出版20多年,做主题出版10多年下来的一个感觉就是:主题出版其实是一个大框架,需要有专业的内容来充实。有了一定的专业学术出版的基础,主题出版才能有一定的根基,编辑才不会“两眼一抹黑”。

江苏人民出版社的内容生产主要分四个板块:主题出版、学术出版、大众出版、教育出版。我所负责的政治出版中心涉及这四种中的前三种。从我社机构调整设立政治出版中心时的定位来说,其核心功能是主题出版,但是学术出版、大众出版这两块,政治中心有多年延续下来的成熟的出版板块、图书品种和作者队伍、编辑队伍。比如学术出版这块,我们做了多年的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学等学术板块,已经形成“马克思主义研究丛书”“纯粹哲学丛书”“现代国家成长研究丛书”“政治现象学丛书”“学衡尔雅文库”等系列。

但是,学术出版并不等于主题出版,前者只是为后者提供了可供转化的资源,而要想让学术出版资源成为主题出版的富矿,还需要编辑在其中发挥选题策划的主动性。比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容十分丰富,几乎涉及国家治理和人民生活的所有方面,不找准特定的点来做,容易泛泛而谈;另外,现在做这方面研究的专家学者特别多,如果只盯着那几个热词很容易重复。这决定了我们只能从这个思想宝库中深挖某些特定的点来做。

那如何找到这个点呢?我们经过深入思考,决定找既有作者中在这方面研究比较深入的,并且同我们出版定位和专业板块相一致相协调,能共享作者、营销渠道和读者资源,起到相得益彰效果的选题。比如著名经济学家洪银兴教授,他是我们合作30多年的老作者,一直在做发展经济学研究,这些年来对区域经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习近平经济思想也一直在持续研究,我们曾出版过许多他的著作。于是,我们决定找他从经济学维度来研究阐释中国式现代化。他的《中国式现代化论纲》在党的二十大胜利闭幕后即在我社出版,在学界和社会上均取得良好反响,中文繁体版随即推出,英文、土耳其文、日文、韩文版也顺利在北京图博会上签约。

方向:抬头望天,低头走路

老百姓常说一句话:“抬头望天,低头走路”。抬头望天是说,走路先要看好方向,方向错了,离目的地只会越来越远;低头走路是说,方向选好后,就要脚踏实地地赶路,要不然永远到不了目的地。这一朴实的道理,同样适用于主题出版。

主题出版中的“抬头望天”,就是紧密跟踪党的创新理论,研判党和国家重大战略决策部署、重大事件、重要问题等,找准当前一个阶段党和国家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方面的主题。“抬头望天”之后,更重要的是“低头走路”。大方向确定后,通往主题出版终点的并不一定是宽阔平坦的阳关大道,出版人必须埋下头来心无旁骛、踏踏实实并且拼尽智慧和胆识赶路。

前面提到主题出版会出现大量的主题重复、内容空洞的出版物。这对我们来说是最大的难题,我觉得可以着重注意几点:

一是尽量结合现实问题和实践,也就是热点焦点难点来策划选题。这次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其总要求是“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阐释,得与现实问题和实践紧密结合。比如,全面从严治党的选题,要落在如何解决大党独有难题上;对中国式现代化选题,可以结合总书记所强调的,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统筹兼顾、系统谋划、整体推进,正确处理好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战略与策略、守正与创新等一系列重大关系的论述来进行策划。同时,要避免空洞抽象的说教,让党的创新理论与我们的创新实践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主题读物往往更受大众欢迎,也更能说服人、打动人、影响人。

二是力戒低水平重复的选题,注重原创性、学理性。要让党的创新理论牢牢扎根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科学的唯物史观和方法论,打通党的创新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经典原理的血脉,把我们党的创新理论中的马克思主义的看家本领也即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说清楚说透彻,以理服人。

三是策划选题时多做些精准性的准备,比如研判目标读者,其实这也是在为后面的写作和宣传做准备。当策划选题考虑谁来写时,就要考虑到选题受众和作者受众的一致性。比如,洪银兴教授是经济学学者,同时也是智库专家和政府治理的深入参与者,那么其著作受众就主要在学界和相关部门。其著作推出后,要注意通过研讨会、学界书评、相关部门讲座、权威书单推荐等方式,扩大其在包括学界、理论界、相关部门、主流媒体等领域的影响力。

切口: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主题出版的主题性决定了它必须“大处着眼”。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在上级主管部门领导下出版的党的创新理论方面的选题,基本上是由上级部门牵头,设计好丛书框架、要求、体例等,然后在全省层面组织高校科研机构和理论宣传部门的专家学者构成作者团队,短时间内就能高效率地创作、出版一套大型丛书。我社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发展理念、“四个自信”等方面的丛书,基本上都是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推出,而且,很多单位出版的基本上是单本,我们一做就是丛书。这样做的好处是:及时、高效、规模大、影响大,但缺点是:团队作战容易导致书稿质量良莠不齐,追求规模容易导致研究不深不透,丛书对结构体例要求的齐一性容易导致书稿缺乏特色和原创性。

这两年我们也渐渐发现,相关选题主题出版的出版社变多了,同时,近年来主题出版多元化、复合型、竞争激烈的形势又警醒我们,主题出版追求大而全的规模型发展的时代已经过去,再沿用老的方法,就很难做出让人眼前一亮的精品主题图书。相反,主题出版精品化的趋势凸显出“小处着手”的显著优势。从《向北方》《我心归处是敦煌》等优秀主题读物来看,精品主题读物不怕切口小,再小的切口都可以映照出宏阔和高远的主题。

但是,“小处着手”并不是片面追求小,而是追求“小处”的巧妙和独特。这里面既有眼光的独到,也有写作方法上的技高一筹。比如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报告文学作家章剑华的系列报告文学作品《大江之上》《世纪江村》等,都是从独特的角度,采用历史与现实、宏观与微观、纪实与文学相结合的表现手法,为国家立心、为民族铸魂、为时代立传、为人民画像,而作家又特别善于从江苏的历史与现实中找到具有全国意义的题材,从具有深刻逻辑的中国故事中展现既有深厚历史积淀又引领时代风气之先的江苏气派,因此这样的图书读来便别具特色和意味。

(作者系江苏人民出版社副总编辑)

2023-07-14 □戴亦梁 1 1 文艺报 content70875.html 1 如何做好主题出版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