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科幻

当疯子手握末日开关

《奇爱博士》:

《奇爱博士》电影海报

■西 夏

电影大师斯坦利·库布里克在1963年拍摄的《奇爱博士》在很多“最佳百部”名单上常名列前茅,美国国会图书馆在1989年将其与《公民凯恩》《卡萨布兰卡》《绿野仙踪》等经典一起入列第一批国家电影保护收藏目录。这是一部黑色战争喜剧,虽然拍摄于60年前世界局势剑拔弩张的冷战高峰期,但在今天来看依然极具现实意义。

非常规意义上的科幻电影

故事讲述美国某战略空军基地的一个司令官擅自下令核轰炸机编队进攻苏联,大惊失色的国防部为避免一场偶然核战,一面想法召回飞机,一面与政要紧急磋商一旦核战爆发的对策。基地司令以全面核大战为由关闭了对外通讯,致使白宫指令无法抵达轰炸机编队。由于意识到苏联的核反击将毁灭整个美国,军方有人建议借机展开全面核攻击,永远解决苏联问题;而总统为了和平,竟然通过热线电话请求苏共主席帮忙击落美国人自己的飞机,却得知苏联的“末日装置”即将自动启动,当大部分轰炸机都被召回或被击落,终于有一架B-52突破了层层防线,带着两枚氢弹飞临莫斯科上空,世界末日从此开启。

本片不是常规意义上的科幻电影,因为它描述的就是现实层面极为可能发生的事,但它涉及到的一种“末日装置”及其赖以成立的核威慑理论却极具科幻色彩,不但千真万确出现在大国争霸的筹码盘中,多年后我们在《三体》所描述的恐怖平衡中再次听到它响彻宇宙的广播回声。

1960年代初,柏林墙一夜之间竖立起来,越南冲突升级、猪湾事件和古巴导弹危机等等重大事件让冷战急剧升温,第三次世界大战和热核毁灭的幽灵突然进入人的日常生活,反映核焦虑的科幻灾难片也不再带着动物变异的寓言面具,出现了诸如《海滨》(1959)、《战争游戏》(1965)、《奇幻核子战》(1964)等振聋发聩的佳作。这一时期的库布里克也同样感到随时会有核弹临头,所以电影还有一个长长的副标题“我是怎样停止焦虑而爱上核弹的?”拍完《洛丽塔》后,库布里克立即着手准备这部关于核威慑的电影,几年间阅尽了核武器与核战略的书籍,几乎成为该领域的专家,当他读到《原子科学家通讯》上一篇书评称小说《红色警戒》是描述偶然核战的绝好案例,当即联系该文作者托马斯·谢林,并找到作家彼得·乔治买下了电影改编权。

绝对理性带来的疯狂毁灭

据不完全统计,二战结束后,世界接近核大战的爆点时刻有近20次,而“偶然核战”更是不可预料的情形,它不再是一般的擦枪走火,因为洲际导弹的射程和B-52轰炸机的速度让核弹头不再有协商余地:任何核攻击都会招致毁灭性的全面报复。《奇爱博士》就是讲这样一场“偶然核战”:轰炸机编队司令把自己的性无能归咎于苏联阴谋污染了其“宝贵的体液”,擅自发起了核攻击。美国人民“宝贵的体液”仅仅是本片黑色幽默的原动力,但并非空穴来风。美国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有不少公共服务政策都被视作共产主义渗透阴谋,公共水源加氟的举措正是在这样的氛围下,被反智团体当作苏军摧毁美国人健康的阴谋而煽动起民众的对抗情绪,致使有些地方不得不用警力来为饮用水加氟。《奇爱博士》即借用了这一话题,将雄性的性冲动跟好战特性并置,大量“性”的指涉,制造了一系列荒诞的黑色幽默。

很多人对电影结构感到疑惑:主角奇爱博士在影片过半时还没出场,却在片末成为注意力中心。正如本片众多角色构成几组人物关系却并没有一个单一主角和动机一样,这些都是库布里克不落好莱坞窠臼的绝佳例证。跟《2001:太空漫游》一样,两片不但有类似的结尾方式,更有着同一的深层主题:绝对理性带来的疯狂毁灭。“奇爱博士”是高度智慧和理性的化身,当得知苏军的核反击不可避免时,他抑制不住亢奋地提出了他的“后末日”生存方案,显得极其邪恶,却带着极强的真实感。奇爱博士的人设综合了纳粹火箭专家冯·布劳恩和核战略专家赫尔曼·卡恩的形象,而他所效力的“布兰德公司”当然是指高级智库兰德集团。他在作战室里始终戴着墨镜、隐身在阴影中,直到总统向他咨询核辐射相关问题才突然从阴影中蹿出来,嗓音因为高度紧张与兴奋而带着颤抖,谈论末日生存时他如撒旦般让人不寒而栗,在核攻击的冲击波下,他突然痉挛着从轮椅上站起来冲向前方,如弗兰肯斯坦般用德文高呼“领袖啊!我站起来了!”那诡异狂喜的音质令人毛骨悚然,这是本片最后一句台词,伴着一颗颗蘑菇云的升腾,它的回响也是库布里克留给世人久久不散的警醒。

“威慑是让敌人恐惧的艺术”

除了黑白胶片质感以及摄影与灯光影调的高度艺术化处理外,战斗场面的手持摄影也极大加强了影片的真实感。关于影片的道具布景还有几个小小的趣闻。一是B-52战略轰炸机内部设计,库布里克的团队经过大量调研,根据公开出版物重构了极其逼真的机舱设计和核弹攻击流程,以至于国防部的人看了影片大惊失色,写信威胁要起诉库布里克泄露了顶级军事机密;另一则趣闻则是里根当选总统后,来到白宫问幕僚长作战室在哪里,要去看看。幕僚长问“什么作战室啊?”里根说“就是《奇爱博士》里面那个啊!”里根居然不知道白宫并没有作战室,联想起片中那句经典台词“这是作战室,你们不能在这儿打!”库布里克的黑色幽默简直溢出银幕之外。

美国国际安全专家约翰·派克曾说:“关于核战略的所有东西,都可以从《奇爱博士》这部电影学到。”由于本片把核威慑的重要而荒谬的逻辑完整呈现了出来,它也成了国际政治和核战略研究的教科书内容。奇爱博士说:“威慑是一种让敌人恐惧的艺术。”它需要激发敌人的非理性恐惧,如果不能把恐惧有效传达到敌人脑筋里面,威慑就失去了意义。所以必须让核威慑如箭在弦上随时待发。为了确保半小时可以到达目标,美国战略轰炸机24小时在空中巡弋待命,所以这才有了片头的色情暗示:战机空中对接加油,确保空军一直处于一触即发的兴奋状态。

“末日装置”高度浓缩了当年美苏两霸的“确保对等摧毁”战略,其短语缩写“MAD”正是“疯狂”一词,它真正的疯狂在于为了确保安全感,敌对双方不得不拼命制造核武器,这就是军备竞赛;如果达到“核平衡”,那么使用核武器就变得不合理性,因为谁先攻击谁就会遭到毁灭性报复;但如果有谁被首先攻击了,其报复也就变得没有意义。因此人的理性在决策核攻击与核反击时都可能会陷入逻辑或情感的障碍。“末日装置”在遭受攻击的情况下可以自动启动,所以需要非集权的、非统一指挥的一套作战机制。如果核平衡的目的维持在你不敢打我、我也不敢打你的水平,那倒还好,可是在我们的世界,愤怒的人们总有一万个正义理由要去踏平敌人,于是一次轻举妄动的偶然行为就将诱发文明的毁灭。

本来库布里克要拍摄一部严肃的正剧,但创作过程中越来越感到荒谬和不可思议,于是请来以幽默见长的编剧特里·索泽恩。除了精彩的剧本和黑白摄影外,本片还有精彩的表演,特别是英国喜剧天才彼得·塞勒斯一人出演美国总统、英军副官和奇爱博士三个截然不同的角色,他的大段独角即兴表演为这个荒唐的故事平添额外的张力与意趣,成为电影史的奇观。而奇爱博士那聪明绝顶的邪恶和变态的兴奋更是令人过目不忘,与此对照的英军副官则是胆怯阴柔中混合着职业军人的责任和智慧,其多才多艺的表演如当初披头士横扫美国一样引起轰动。本片的音乐也可谓画龙点睛,先有片初的歌曲《请再温柔一些》,片末的核爆狂欢则伴着爵士老歌《我们还会再相聚》。得州上校机长的戏份则始终伴随二战爱国歌曲《乔尼大步回家乡》,那密集的小军鼓与不合时宜的牛仔爱国主义相映成趣,最后金刚上校也是伴着这首曲子反身骑着氢弹落向地面,他那骑着疯牛的癫狂姿态已经深深刻入了世界电影史。

《奇爱博士》充满了荒诞,但它真正的荒诞在于,它设想和描述的事情竟然真的在发生。本片问世4年后,库布里克在《2001:太空漫游》中再次描绘了核武器:那根扔上太空的著名白骨变成一艘乳白色的飞行器,正是用于星球大战的地球同步轨道武装卫星。如今虽然全世界的核武器已大为减少,可是核国家却在增多。2009年2月4日,英法两艘战略核潜艇各自携带16枚核弹头在大西洋底发生相撞事故,举世愕然。美国《时代》周刊在一篇题为《核风险:我们靠运气还能活多久?》的文章中感叹:“冷战结束20年了,人们依然生活在30分钟内就可以将自身毁灭的恐惧之中。”中国军事科幻作家宋宜昌称,可以决定地球人命运的“战略核潜艇部署学”是“一门只能极少人知道的学问”,面对这些,作为人类,除了装作若无其事地苦笑一下,其它似乎什么都做不了。

2023-07-24 《奇爱博士》: 1 1 文艺报 content70995.html 1 当疯子手握末日开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