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原》描绘的是上起清朝同治年间,下至21世纪90年代约120年间,我国西北一个“大原”上发生的故事。清朝末年,土匪盘踞大原,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昔日富饶繁盛之地,竟变得十室九空,人烟稀少,荒芜狼藉,一片凄凉,朝廷招募流民垦田生产,就在这时,小说的主人公唐平回到了大原。小说由此展开故事的叙述,接下来循着唐平的人生经历,紧紧围绕先是义结金兰,后又互相结亲的唐、王、金三个家族四代人之间发生的一系列变故,生动、细致地描绘了他们之间的爱恨情仇和各自的人生遭际。
阅读这部小说,是一次难得的艺术享受。我认为《大原》是一部具有鲜明时代特色和鲜明地方特色的优秀作品,既是一部带有史诗意义的小说,又是一部具有鲜明西北地域特色的小说,还是一部带有红色革命印记的小说。
阅读这部作品的第一感受,就是小说的叙述是与时代发展的历史大潮相呼应的。其情节发展、人物塑造等都被放置在中国近现代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中,小说塑造的唐、王、金三个家族几代人就是在这样的历史时空接力谱写了他们的人生故事,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在开阔的大历史视野下,对历史、对生活观照得细致入微、真实可信和生动深邃。作品内容跨越清末匪患、辛亥革命、国民军北伐、国共合作、中原大战、全面抗战、日寇投降、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无论是唐、王、金三个家族间的明争暗斗、天理与人欲的对抗,以至于每一次生命的新生与死亡,每一个人的人生理想的选择与放弃等,都浸染着浓重的时代意味,这一切,与“大原”这一特定地域的文化渊源有关,更与作者对中华民族历史的深刻思考有关。
可以看出,作者刘伟宏是在有意识地创作一部地域特色鲜明的小说。他在“创作感言”中说,《大原》的主人公勾勒过程中,主要研读了董志塬上的太昌镇的王孝锡家族史、肖金镇上的家族史和田家的家族史、彭原杨家的家族史。从一个地区的重要家族史展开的艺术构思,必然带有这个地区浓重的地域文化特征和乡土气息。刘伟宏在描写大原上的人们的时候,浓墨重彩地展示了地方文化、民族文化。地域文化对具体地域人的性格、心理乃至思想、学术的影响与熏染都是巨大的。刘伟宏对于乡土气息的描写不是外在的,而是渗透在日常生活的细节中,所以格外沁人心脾。陇东风土淳厚朴实,民风重情尚义。刘伟宏以地域文化的角度切入文学创作,无论是方言土语、民间小调的运用,还是生活细节的描写、典型人物的刻画,都烙上了陇东风土人情的痕迹,既展示了复杂而博大的传统文化内涵,又凝聚了人文观照的体味与温情。
作品中的“大原”还是一片红色的土地。无论是从史诗性创作要求,还是从作品主题的升华来讲,刘伟宏都将进步的、革命的意义书写放在了艺术构思的重要位置。作品中,王廷柱被塑造为一位革命家,是秦陇革命烽火的传递人,他的母亲唐云是一位饱经忧伤的、贤惠贤良的革命母亲形象。大原上走南梁、寻光明、干革命的一代人,使我们看到了传统大原文化的闪光动人之处,同时也使我们看到了他们向新中国、向现代化迈进的坚实脚步。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