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7月27日,青海冷湖(2023)科幻文学影视高质量发展大会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举行。此次大会以“冷湖不冷 未来已来”为主题,聚焦科幻文学影视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新使命,邀请百余位科幻文学、影视、科研相关领域的业内专家共商科幻文学与影视的融合发展之道。会议由中国作协社联部、中国作协科幻文学委员会、中国科普作协等单位指导,青海省委宣传部、青海省广电局、青海省文联、青海省科协和海西州委、州政府主办,海西州委宣传部、冷湖科创园管委会承办。海西州委副书记、州长乔亚群,中国电影基金会理事长张丕民,江苏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徐宁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来自全国各地的科技科普工作者、科幻文学与影视从业者、科幻文学出版和版权推介机构代表参加会议。
位于青海省海西州的冷湖地区被认为是“地球上最像火星的地方”,这里有独特的雅丹地貌和赛什腾山“北半球最佳观测点”天文观测资源。近年来,冷湖因独特的科幻地理资源而日渐为更多人所知,科幻为这座石油小镇注入新的生机活力,成为冷湖地区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乔亚群表示,海西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论述,立足柴达木盆地和冷湖地区的神奇禀赋,抢抓冷湖世界级天文观测基地建设的重大机遇,颁布实施中国首部暗夜星空保护地方性法规,推动发展天文科学、天文科普、天文科幻等新业态,走出了一条传统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的新路。希望与会专家学者和影视工作者用生花妙笔为冷湖这片神奇的土地注入新的能量和活力,以现代化手段表现科幻想象,塑造中国科幻文学的独特气质。
科幻作家刘慈欣、王晋康、何夕和电视剧《三体》总导演杨磊视频致辞,寄语中国科幻再度从冷湖出发、走向世界,在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焕发新的荣光。电影《流浪地球2》科学顾问苟利军、演员刘之冰、科幻电视剧导演郄国伟、科幻作家韩松发表大会主旨演讲。大家表示,科幻文学是具有强烈时代感的文学形式,科学技术的发展助推科幻文学与影视以更高水平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抵达未来。冷湖地区特有的地貌天文资源赋予中国科幻本土元素、地域文化色彩和全新价值理念,将进一步促进科幻文学影视的高质量发展。
在三场圆桌对话环节,与会者分别聚焦科幻影视新动能、科幻文学新愿景、科幻文学影视创作生产与科技科普赋能等话题展开探讨。饶曙光、李三林、支菲娜、张弛、左衡、宁文彤等影视行业专家学者认为,科幻电影是以工业化、类型化的方式对世界和未来进行影像化的表达。科幻电影发展核心是优质的剧本,尤其是由科学、文学与影视工作者多方创作打磨的优质电影剧本。科幻电影代表未来中国电影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要重视科幻文学向影视转化的中间环节,完善从科幻创作到IP孵化再到电影产业的全链条,推进中国科幻电影的可持续发展。
梁鸿鹰、赵萍、姚海军、杨枫、宝树等文学界、出版界人士谈到,科幻以想象的方式拓展人的本质力量,科幻作家以文学的方式重构想象世界,呈现世界的无限种存在方式。文学在不断进化和更新,科幻文学体现了最新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想象力的融合水平,以冷湖科幻文学奖为代表的作家群体将前沿的科技发展、独特的想象力和地域文化传统结合,创造了新的话语方式,预示着文学新的发展方向。未来,科幻文学的“破圈”要让更多有活力的人、更多的文化元素进入科幻创作和传播当中。
彭兢、朱进、张利洁、陈学雷、张晋锋、陈佳月等科研及出版工作者认为,科幻文学是基于现有的科技水平进行合理的外延、扩展和范式转化的创作,其核心要素是想象力与好奇心。科普对于普及科学知识、激发想象力与好奇心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未来,科普工作者应当与文学影视工作者开展更多的跨界交流,最大限度凝聚共识、聚合资源,一道讲好中国科普科幻故事,彰显中国价值、传承中华美学。
大会闭幕式上举行了中国电影编剧研究院冷湖科幻影视编剧特训营签约暨揭牌仪式、冷湖科创园科幻文学作品推介和首部改编电影投拍发布仪式,并宣读了《科幻文学影视高质量发展(2023)冷湖共识》。
大会期间,与会的科研工作者、文学影视从业者还分批次前往冷湖天文观测基地、俄博梁火星营地、冷湖实验室等地考察参观。
(康春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