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新闻

将人民提供的精神给养作为创作的主体和内核

——“作家要做人民的学生”系列言论之三

□辛文岩

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人民,是一切伟大作家写作的出发点,同时也是目的地。就像一滴水,总是要汇入大江大海。向人民学习,学习人民的伟大实践、奋斗精神和艺术表达,正在成为一切有志向的作家的自觉追求。

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实践,为中国文学提供了源源不竭的动力。新时代的图景如此壮阔,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画卷如此动人,构成这一切的,就是一代代、一个个中国人的梦想和奋斗。精彩纷呈的情节、感人至深的故事、无数人的奉献和奋斗、美好生活的澎湃活力,正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铺展。中国作家协会在湖南省清溪村举办的“作家活动周”上,年近九旬的人民艺术家王蒙为村民们带去了“清溪一课”。他深情回忆起上世纪60年代扎根新疆,与各族人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最大的感悟就是“在生活中深造,做人民的学生”。人民的伟大实践,为文学提供了血脉和精髓,为文学提供了源源不竭的动力。作家向人民学习,不仅是将人民生活作为创作的素材与灵感,更重要的是全身心投入到人民创造历史的实践中,在时代的前进中实现文艺的发展,在人民的奋斗中实现艺术的创造。

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实践,塑造了中国文学的精神品格。人民在艰苦卓绝的奋斗中,树立了不畏压迫、奋勇抗争的革命信念,凝聚起改天换地、气吞山河的精神伟力,涵养了乐观坚韧、百折不挠的生活态度。正是在人民精神品格的感召下,一代代作家寻找到自己在历史中的定位,将个人创作融入时代进程,实践了“他的一生就是大众的一体”的志向。回望历史,正是人民创造的丰功伟绩开阔了文学的胸襟,正是民族书写的精神传奇强健了文学的骨骼。今天,文学如何对中国式现代化进行独特的表达,要义就在于广大作家要始终将人民提供的精神给养作为自己创作的精神内核,始终以谦虚的姿态去感悟人民、理解人民,始终做人民的学生。作家向人民学习,就是不断学习和体认人民伟大、深厚、饱满的主体精神,在艺术创作中充分展现、礼赞人民的历史主动性与能动性。

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实践,形成了中国文学的美学风格。一个时代的文学风格,是与这个时代的精神风貌息息相关的。在《李双双小传》中,作家李准根据现实生活中农村生产队妇女组长的形象,塑造了明朗、健壮、直爽的劳动妇女李双双,成为深受群众喜爱的经典文学新人形象。1953年,后来被称为“山药蛋派”作家的胡正住进农民家里,他不但学习农民的生产生活经验,还学习他们“叙述一件事情、评论某一人物,或谈起他们的身世时的表述方式”。他认识到,文学的灵感虽然源自作家自身,但根本上是出自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所愿。正是有了一代代以人民为师的作家用心、用情、用力书写,生动、鲜活、感人的文学新人形象才不断诞生,社会主义文学的美学风格才得以逐步确立。作家向人民学习,就是要学习人民在劳动生活中形成的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和审美形态,在作品中塑造人民的美好形象,展现人民的多彩生活,彰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与中国气派。

历史证明,广大人民群众为文学事业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汇聚起磅礴的动力;新时代新征程为文学打开了宽阔的面向,提供了辽远的景深。广大作家要在新的历史阶段勇担起新的文化使命,坚守人民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做人民的学生,将文学创作融入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建设中,努力铸就新时代文学的高峰。

2023-08-25 □辛文岩 ——“作家要做人民的学生”系列言论之三 1 1 文艺报 content71399.html 1 将人民提供的精神给养作为创作的主体和内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