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理论与争鸣

网文长短术

□刘西竹

“为什么现在的视频越来越短,网文却越来越长?”有人这样问我。其中的原因似乎有些复杂。

网文创作的文学性与游戏性

2022年春节,我看完了《地煞七十二变》。这是一部有些特殊的网文。在我看来,它更像一面镜子,反映的现象、呈现的意义,都远远大于其文本本身。

比起一般刻板印象中的当下“网络小说”,《地煞七十二变》更像是一部从以前“穿越”到现在的传统武侠小说、神魔小说。除了全书的中心线索、用来“指定任务boss”,从而划分故事篇章的“黄皮书”带有些许网文特有的“游戏性”色彩外,不论“升级”“种田”,还是“系统”“抽奖”,都统统与其无缘。但也正因如此,一些主流男性向网文所轻视乃至忽视的因素——人物的性格与抉择、现实的复杂与荒谬、立场的矛盾与冲突——被重新摆到了叙事的中心位置。这样略显“非主流”的叙事手法,搭配作者扎实的文字功底、生动的描写方式,足以让手机屏幕上的文字产生丰富的质感。然而,将《地煞七十二变》置于当下的网文环境下,却又惊讶地发现,它的人气却比那些典型“爽文”低得多。对我而言,这着实令人千头万绪、百感交集。

那么,将网络小说“拉长”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某种程度上,《地煞七十二变》所映照的“过去”与其所生存的语境,给了我回答这一问题的契机。

如前文所述,“像实体书”是粉丝圈对《地煞七十二变》最常见的称赞话语之一。换言之,他们仿佛都默认了所谓的“网文”与“实体书”是两个截然不同的物种,就像人是猴子变的,但没有猴子能马上变成人。《三体》中说,上了岸的鱼便不再是鱼,出了地球的人也不再是人。假如将从传统类型文学到网络文学的嬗变视为一种类生物学的“演化”,那么高度“游戏化”的话语体系、情节逻辑、叙事手法,无疑是后者适应新环境、成为新物种的最突出特征。在篇幅越来越长、字数越来越多、内容越来越丰富的同时,网络小说的故事节奏、人物形象、背景设定却日趋碎片化、脸谱化、模糊化。从《斗罗大陆》的百级魂力、《诡秘之主》的序列途径,到无限流的“主神空间”、系统流的“开局签到”……哪怕站在一般读者的角度,我们也能无比清晰地感受到,正是以游戏性取代文学性,将阅读体验变成游玩体验的创作理念,支撑着网文变得既“短”又“长”,既能即时提供情绪的反馈,又能长期培养“追更”的黏性。若非如此,内容充实、故事干练、篇幅有限的《地煞七十二变》,岂会显得这般格格不入?

游戏性为何得到这么多关注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然,“天不变,道亦不变”。一位作家说,以前人们在纸上看报,现在人们在网上“看报”;纸上的版面是有限的,而网上的“版面”是无尽的。同样,网文的“游戏化”,本质上也是网络本身的传播方式,以及随之而来的整套基于网络的生活方式带来的变化。知乎上有人问:“为什么网络小说越来越不像‘故事’了?”有人答:“因为大家只想‘爽’那么几分钟。”然而有意思的是,将年月日时拆分成分分秒秒,再将分分秒秒累积成年月日时,这种减单位增总量,化须弥为芥子的消费理念,不论其对象是游戏还是网络小说,是短视频还是公众号文章,都只能依托于智能手机,也因此并不存在于此前的世界。曾几何时,我们还有双休日,对着大屏幕,成天刷《传奇》;时至今日,我们只有996,捧着小屏幕,偷空打《原神》。同理,当可支配时间只有几分钟,而看书渠道只有手机时,恐怕大多数人都会选择那些过几分钟就有一个爽点的网文而非传统的大部头作品。

传播学者波兹曼说,媒介形态决定内容形态,内容形态决定思考方式。那么,这种变化究竟是“好的”还是“坏的”?在电影领域,“作者性”指的是作者的“视野”与“声音”,即作者通过作品呈现的事实、表达的观点。电影史上最伟大的作品无一不具有强烈的“作者性”。然而不得不承认,“游戏性”过剩、“作者性”稀薄的例子,在如今的国内网文业界比比皆是。哪怕想象诡谲奇异如《道诡异仙》,在丹阳子升天后,也无法持续原有的扑朔迷离,唯有陷入“高开低走”的困局。归根结底,这是由于电子游戏的“玩法”虽能支撑故事与世界的宏观结构,却无法真正补完情节与人物的内在逻辑。因此,疏于理解、刻画、表达更为复杂、细腻、幽微的情感,已经成为国内男频网文最大的掣肘之一。就像很多漫威电影被学院派讥讽为“主题公园”一样,在不愿花精力研究其背后缘由的普通读者口中,这种空有曲折情节却丧失深层意蕴的阅读观感,总是被概括为一个字——“水”。

只不过,倘若抛开个人情绪,仅凭理性分析,“游戏性”为网文带来的变化,恐怕比身为局外人的我所能了解与猜测的还要复杂千百遍。榴弹怕水在《绍宋》漫画化时表示,即使网文的高强度实时更新对作者的压力、对文学性的损害都不可估量,他也依旧希望,未来的网文产业能够继续朝工业化、商业化的方向发展,唯有如此,才能让越来越多来自各行各业的有志之士都参与到这个几乎“零门槛”的领域中来。换个角度思考,对于那些在传统文学观念下缺乏写作天赋、文学素养的普通人、门外汉来说,这种“游戏化”的写作方式,又何尝不是书写心中的故事、释放隐秘的想法的最佳方式、不二法门呢?

网文阅读的短期反馈和长期黏性

回到最初的问题:“为什么现在的视频越来越短,网文却越来越长?”我会这样回答,因为有了智能手机,人们一次上网的时间越来越短,累计在线的时间却越来越长。于是,一切基于网络的产品都朝着“短期反馈快,长期黏性强”的方向发展。我们看到,手游的一次任务很短,但一个副本很长;购物的一份买卖很短,但一套服务很长。而网文也一样,一处情节很短,但一部小说很长。可反过来,所有长期的大流程又都由一个个即时的小单位组成,不完成每一个小目标,就得不到最后的大结果。说到底,这种“长”与“短”、“小”与“大”的结合,才是这个时代的一切最本质的特征,就像蚂蚁组成蚁群,细胞组成身体。

即便如此,那些看上去略显“传统”的作品,在很多读者眼中,依旧散发出异样的光芒,譬如《地煞七十二变》之于我这样的读者。当我试图借助这面“镜子”照见时代的阅读兴趣时,我的目光注定是向后的。但我们也要意识到,并非所有的网络小说都那么长,也存在很多相对短的、与传统文学有着复杂纠葛的作品。因此,面对“为什么现在的视频越来越短,网文却越来越长”的问题,每个人或许都会有不一样的回答。

(作者系杭州师范大学国际网络文艺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2023-08-25 □刘西竹 1 1 文艺报 content71411.html 1 网文长短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