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格萨尔王传》《玛纳斯》《江格尔》三大民族史诗的重要性。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从诗经、楚辞到汉赋、唐诗、宋词、元曲以及明清小说,从《格萨尔王传》、《玛纳斯》到《江格尔》史诗,从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的今天,产生了灿若星辰的文艺大师,留下了浩如烟海的文艺精品,不仅为中华民族提供了丰厚滋养,而且为世界文明贡献了华彩篇章。”
三大史诗已经成为中国文学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与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等中国历史上的经典作品一样,共同构成中国文学史的有机组成部分。近现代文化转型以来,经过王国维、鲁迅、胡适、闻一多和陆侃如等学界前辈的开拓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老舍、贾芝、马学良等不同民族作家、学者的接续,“中国文学”的关注视野也从原先狭隘的“中国汉语文学”演变为“各民族文学的共同体”。在这个过程中,各民族史诗的重新阐释无疑起了奠基性作用,其“指路灯”价值还有待进一步体认和阐释。在新时代的历史背景下,史诗不仅是英雄的颂唱,更是中国故事、中国形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所蕴含的精神标识、当代价值和文化精髓有待进一步提炼和展示,它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作用和意义有待继续探讨和研究。
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统一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各民族文化融为一体、即使遭遇重大挫折也牢固凝聚,决定了国土不可分、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的共同信念,决定了国家统一永远是中国核心利益的核心,决定了一个坚强统一的国家是各族人民的命运所系。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决定了中国各宗教信仰多元并存的和谐格局,决定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在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基础上,重新梳理并解读三大史诗的发生、演变历史,有利于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这体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的有机生命,也展示了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自强。
——本报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