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一直是儿童文学创作的重要母题,也是人类观察外物、反思自我、理解自然的途径之一。《伊索寓言》《丛林故事》《尼尔斯骑鹅旅行记》《黑骏马》《柳林风声》《小鹿斑比》《夏洛的网》《了不起的狐狸爸爸》等作品,都是世界范围内以动物为主题的儿童文学代表作。而中国的动物小说可以追溯到《黔之驴》《促织》等,“代言体”的人类立场更容易为中国读者所理解。后来,沈石溪、金曾豪、黑鹤、杨志军等人的动物小说呈现出了中国式动物叙事的新向度。
近期,杨娟的动物小说新作《小红马》对动物与人类生成“伙伴”关系后的彼此突破、“伙伴”在极为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如何取舍,苦难叙事语境中“受难”伙伴如何寻找精神维度的自由等重要话题,进行了一次有意义的尝试与探索。
《小红马》取材于西藏边区的骡马队,讲述了泥石流造成塌方、正常交通道路损毁的情况下,骡马队战士与骡子们历尽千辛万苦将物资和信件运送到前方哨所的故事。杨娟特意选取了骡马队中最弱小的骡子“小红马”和一名缺乏经验的新兵吴悠,让他们成为“搭档”,历经数场磨难,最终成为患难与共的生死之交。这一“刻意”的选择,意在通过人与骡子的彼此激活,骡子、野马等动物之间的彼此验证,立体丰满地呈现了当代边防战士的精神面貌。
小红马所在的骡马队要穿越的是泥石流、沼泽、冰河、雪山等“无人区”的险境,要克服蚂蟥、蛇、毒蚁、毒蚊等攻击,要在生死考验前一遍遍克服恐惧,并确保物资稳妥地送达最偏远的哨所……上述这些危难险境,是绝大多数儿童读者在日常生活中极少遇到的。戍边守疆、灾难救援乃至生死离别等重大话题,如果不通过小说、非虚构写作等“间接经验”的方式记录下来,恐怕没有更适宜的方式,能让孩子在阅读中体察人类直面困境的果敢,感受中国军人排除万难的力量,理解以小红马为代表的生灵们的高贵精神。
《小红马》的叙事节奏非常紧凑。从踏上运送物资的征程的那一刻起,“丛林”“冰河”“沼泽”“雪山”“哨所”“回家”这六个章节就密织了一张罗网,雪域高原迎候着人类的踏足,它从不“怜惜”人类和骡子的体能极限,从不照拂他们基本的生存要求。在这片人类生存禁区里,不断被蚊虫叮咬、脚底满是血泡、误食毒蘑菇而昏迷都只算是可控的小事。大自然用最冷峻的冰雨、泥石流和沼泽磨炼他们的肉身和心灵。长眠于此的小红马的哥哥“小黑马”、葬身急流的“老大哥”等成了骡马队悲壮的新路标。在这场紧锣密鼓的征程里,战士们适时地埋锅造饭,就地取材地补充食材、烹饪出香喷喷的晚餐,用蕨类叶子叠成的“毡床”、搭建出“帐篷”,显现了人类在极端环境下的生存智慧。
《小红马》的形象塑造与雪域高原的瑰奇构成了鲜明的对照,书中运输队的战士们各具神采,同样让人难忘的还有那些骡子,比如有点自以为是的乒乒、乓乓,还有忍辱负重的“老大哥”。故事的主角是毫不起眼的小红马,因为哥哥壮烈牺牲而被留在了骡马队,战士们的本意是善意的豢养,并没有打算让弱小的小红马参与艰苦的运输工作。但是倔强的小红马并不打算安逸地度过此生,而是主动请缨,要求背上更重一点的物资参与运输。可是,与它搭档的吴悠,只顾自己吃零食,甚至吃掉了给小红马的糖果,他毫不关心毛毯铺放在小红马身上的位置(可缓解背负物资所带来摩擦的伤痛),也没有注意到多条蚂蟥对小红马的肆意吸吮。如果说,恶劣的外部环境是小红马的致命考验,那么吴悠的粗疏则是小红马的“夺命杀手”。不过,小红马内心的火焰不会因搭档的粗枝大叶而被浇灭,恰恰相反,它不仅在内心的烈焰里涅槃,更照亮了这位消沉的年轻人的青春面庞。在小红马拖着吴悠躲过泥石流险境后,吴悠愈发看重这份“过命交情”。他们从工作搭档逐渐变为生死伙伴,尤其是小红马深陷沼泽时纵身一跃的英姿,不仅让骡马队感受到了巨大的潜能,更让吴悠体会到了至死不渝的抗争精神。
如果说题材、结构都是杨娟的新突破,那么《小红马》诗性的语言和空灵的想象仍葆有杨娟的写作调性。除了接地气地书写骡马队战士的日常,杨娟还借小红马内心的语言,书写了对雪域高原梦幻般的迷恋和追寻。小红马想象自己的父亲应当叫“赤焰”,给哨所里安逸的三只猪分别起名“流星”“快乐”“云”,给它邂逅的野马名为“野风”,它们“跑成一束光、一阵风、一片火”,短暂相遇又转瞬别离。还有雪山上攀爬的黑熊母子,带给了眺望它们的骡马队一份“现场直播”的乐趣,这些动物们共同构成了小红马目光中的世界,与险象迭生的运输征程既是同步的,又是不同频的。小红马的内心始终涌动着诗意的纯真,杨娟借小红马之口说出“如果真有命运,命运就是你走过的路,还是路途中的选择”。命运给了小红马难以承受的重量,不止是深陷沼泽、靠索道趟过急流、被蚊虫叮咬,更在突发的泥石流中折了一条腿——瘸了腿的骡子很难再从事运输工作,但是,在作者的笔下,小红马最终不仅治愈了腿疾,而且成了骡马队里领头的骡子。杨娟热腾腾地写道:“你的名字叫作红,是扒开黑暗的红,是燃烧的火,是跃动的心!是吹不灭的火焰!是风中飘扬的旗帜!”
《小红马》用奇妙想象力和烂漫诗意,构建了一头小骡子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细腻的情感体验,呈现出西藏边防骡马队克服千难万险向边防哨所运送物资和信件的感人故事,讴歌了中国军队的精神力量。
(作者系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文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