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小说因情节曲折,具有神秘的旷野气息,涉足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自然,以及人类对动物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依赖心而拥有庞大的读者群。不同作者、不同时代、不同生活经历和文化背景的作者的动物小说具有不同的文本特征和艺术气质。动物小说的类型非常丰富,无形中给研究者和阅读者造成了某种困惑,引发了什么样的小说才是动物小说的观点论争。我以为,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是,理论界还没有建立起动物小说合理的系统的分类,科学地建立相关类别的集合。
本人长期从事地质工作,经常在旷野和野生动物有较近的接触,在业余写作中记录自己生活工作状态。这里尝试以自己的创作实践为例,将动物小说总结归纳为五个类别。
第一是常规型动物小说。常规型动物小说以动物行为学为塑造角色、构架故事的基础,以动物为主角,以动物本身的故事为主线,以动物的生活场景为背景,以现实观察和科学研究为手段,描写动物世界真实发生的事,比如《飞越喜马拉雅》《黑夜女王》《拥抱大象》《雪域格桑》等。这类作品的特点是故事和角色具有现实生活的真实性,其故事本身就属于动物主角,属于动物群处的自然环境,以表现、揭示世界的自然属性、演化、规律和生态意义为主。
第二是互文型动物小说。互文型动物小说的特点是人和动物相互关联,以人类和动物命运的交织为主线,揭示不同物种间的普遍关系。互文型动物小说遵循常规型动物小说的基本原则,其动物身上的故事符合动物行为学,符合动物生理心理特点,但作者选材时会侧重考虑动物角色和现实世界,特别是和互文对象的人的命运观照。《白鹿》以一只基因突变而成为白色的马鹿遭到族群的排斥,和一个因基因突变而浑身多毛遭到同学嘲讽的男孩的命运相互纠缠为构架,表达了人和自然万物密切相关以及如何自我接受、活出个性的主题。《飞吧,天牛》则讲述了一个从小被人带到异乡的男孩,以及意外从外地来到西北的天牛,因环境改变而引发新的命运的故事。互文型动物小说和普通型动物小说相比具有更强的社会意义。
第三是传奇型动物小说。该类型的特点是不需要现实真实作为故事依托,在保障可读性的前提下,以某种价值观赋予这些故事一定的社会价值。传奇型动物小说里的动物不能算是真正的自然界的动物,而是披着动物外套的人。《第十四对肋骨》中的主角为了复仇而追逐对手一生的故事便有着强烈的传奇色彩;《心在旷野》里一头母熊为了救回被人类抓进马戏团的儿子落入人类陷阱,被迫沦落为马戏熊的她依然心向旷野,最终通过主动学习空中飞熊而重获自由。传奇型动物小说写的不是动物世界,而是传奇化之后的人类世界,其特点是动物的拟人化、人性化、人格化,其描写的自然背景也是人类社会背景的映射。
第四是宠物型动物小说。这类小说里的动物是人类豢养的宠物。这些动物虽源于自然,但已并非原始自然界里的动物。其角色是配合人类世界、依靠人类而存在的动物,其生存背景是人类社会而非大自然。《暴雪》《风雪那年》等作品中的猎犬便是典型的宠物型动物形象。宠物型动物小说的特点是动物角色本身不独立,依附人类而存活,是豢养者的情感投射。
第五是科学型动物小说。为了便于清晰阐述观点,我先将科学型动物小说分为两个亚类。一个是以动物的发生、发展、进化为主线,描写生物进化史上的奇迹,揭示生物起源和演化的奥秘。这类小说可以同时归类到普通动物小说和科技文学(特指以揭示某种科学现象、科学规律的文学作品,如《昆虫记》《寂静的春天》等,特点是准确运用科学知识构建故事)之中,是动物小说和科技文学的交集;第二个亚类是科幻型动物小说。其科学内涵是假说性的,目的是科学地解构生物起源和发展演化,其幻想有着较为扎实的科学基础。这一亚类的动物小说属于动物小说范畴的同时也属于幻想文学。《洄游》以青海湟鱼的进化史为背景,描写了青海湟鱼顺应自然环境变迁,由黄河鲤鱼最终演化成青海湟鱼的艰辛但壮丽的生命历程。这个小说可以划入科学型动物小说的第一个亚类。《终极恐龙》《高原水怪》同属于科学型动物小说第二亚类。前者以恐龙诞生的科学设想为基础,尝试从生物演化的角度揭示恐龙的诞生,以及这种超级庞大生物的社会学意义;后者通过离奇的高原湖泊突然出现水怪的现象,揭示了生命进化中奇妙的科学规律,全文以一种勇于探索未知领域的科学精神为底色,强化了幻想背后的科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