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9月21日,由文化和旅游部、中国作家协会、河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七届中国诗歌节在郑州拉开帷幕。本届诗歌节以“诗在中原 歌咏中华”为主题,是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举办的一次具有特殊意义的艺术盛会,是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具体实践,也是展现新时代诗歌百花竞放生动景象的宽广舞台,是团结凝聚广大诗人践行初心使命、坚持弘扬正道、追求德艺双馨的重要平台,更是全国人民感受诗意、品鉴诗情的重要节日。河南省副省长张敏,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施战军,郑州市市长何雄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开幕式由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司长明文军主持。
施战军表示,诗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孕育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精神标识。我们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出发,尊重文学规律,担当时代责任,努力探寻新诗现代化的审美原则,让中国当代诗歌体察时代变革中的审美需求,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构建具有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特性的新时代人民诗学。希望广大诗人守正创新、主动作为,在人民、传统、自然中系统性拓展境界、丰富内心、表达深情,创作出更多扎根生活、不负时代的优秀诗歌作品,为中国式现代化和文化强国建设贡献文艺力量。
开幕式文艺演出当晚在河南艺术中心大剧院举行。演出由“诗源”“诗意”“诗脉”“诗颂”四大篇章构成,来自北京、郑州等地的文艺工作者精心打造了10余个节目,融合了朗诵、舞蹈、武术、戏曲、歌舞等多种艺术形式。
走中国式现代化诗歌道路,是未来诗歌创作的方向,也是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有力举措。9月22日,第七届中国诗歌节诗歌主题研讨会在郑州图书馆举办,与会诗人和专家学者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诗歌道路”和“传承创新:新旧体诗的百年发展”两个议题展开深入研讨。
中国作协诗歌委员会主任吉狄马加表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必须与中华民族伟大历史传统和文明相赓续。河南是华夏文明发祥地之一,以《诗经》为代表的众多作品都可以在这里找到源头,在河南讨论中国式现代化诗歌道路具有特殊意义。谈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既要了解中华各民族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影响所形成的文化关系,也要看到中国文化在中西文化交流过程中对世界文化的历史贡献,并从中找到文化自信。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诗歌道路,需要诗人们更好地见证和书写这样一个发生历史巨变的时代。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吴思敬表示,开放、融合、超越是中国诗歌现代化的必经之路。为让诗歌能够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当务之急就是要冲破传统,汲取新的思想和美学观念,借他山之石以攻玉,从而实现中国诗歌现代化。在中国诗歌学会会长杨克看来,中国诗歌既有深厚的地域文化底蕴,也应具备全球化视野。我们借鉴西方诗歌的形式和技术,还要在全球化和地域化之间找到平衡点,以更全面地展示中国文化和价值观。北京大学西语系教授赵振江说,大诗人要有大胸怀、大格局、大境界,才能写出具有时代意义的大作品。因书写反映快递员忙碌生活的诗歌而广受关注的诗人王计兵认为,进入网络时代,我们的写作也需要与时俱进,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不断开拓思维视角和表达方式。当下诗歌正在形成全民化写作潮流,写作者不分职业、不分学历、不分年龄,这有助于提高全民文化素养,形成全民诗歌阅读浪潮。诗人马占祥谈到,在现代语境下,一首诗如果能够具备不朽品质,可信的部分一定是诗歌所呈现的当下真实生活中被提炼出来的、由个体到普遍的具体情感、思想内核和精神气象。青年诗人吕周杭坦言,阅读从生活感悟凝结出来的作品,尝试理解诗人的情绪和处境,正是这种过程让诗歌的情绪抵达更多地方,乃至穿越时空和个人局限,直抵每一个个体的当下。
关于“新旧体诗的百年发展”,中华诗词学会会长周文彰谈到,在命名上可以用自由诗和格律诗代替新旧体诗,二者应当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格律诗要向自由诗学习将面向生活、面向大众、面向时代作为创作题材,自由诗则应学习格律诗的凝练,该长则长、能短则短。四川省作协副主席、《星星》诗刊主编龚学敏表示,新旧体诗人既是两种诗的创作者,又应互为读者,通过这种“双向奔赴”,新旧体诗人才能携手共进。诗人、翻译家树才以身心为喻,阐释了汉语诗歌的新旧之变。诗歌变化的是“体”,是诗的身体和形貌,但不变的是“心”,是诗的心志和境界。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西渡认为,新诗和旧体诗的关系呈现出复杂面相,其中涉及传统的历史性、永恒性和当代性问题,尤其值得注意。在当下处理传统题材较成功的诗作中,无论风格、趣味、词汇如何受传统影响,处理的仍是当代经验,表现的是当代人心理。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罗振亚表示,新诗和旧体诗词如果能取长补短、良性互动,中国诗歌的整体生态就会以海纳百川的气度兼容并包,真正实现繁荣。青年诗人苏笑嫣表示,新诗与旧体诗不但基于共同的文化传统、诗歌源流、语言背景,而且也面对着共同的现代环境和时代难题。诗人们需要在实践中思考,在不同诗歌美学的互动中敞开诗歌探索的更大可能性。
此外,诗歌节期间还举办了诗歌采访采风创作和征集、诗歌主题剧目展演、诗歌主题精品旅游线路发布等活动,河南本地开展了中华经典诗词论坛、诗歌进校园等省内活动。本届诗歌节坚持面向全国、立足中原,整合全国各地诗歌优秀资源,以郑州为核心,调动河南省内多个历史文化名城,与历届诗歌节举办城市开展互动,并创新诗歌线上呈现方式,扩大受众规模,惠及更多人欣赏诗歌艺术、感受诗歌魅力。本届诗歌节将于9月27日在郑州举办闭幕式及文艺演出。
作为目前国内最高规格的诗歌艺术盛会,中国诗歌节自2005年设立以来已成功举办六届,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诗歌活动,充分展示了中国诗歌近20年来的发展成果,集中体现了中国诗歌界为赓续中华文脉、持续推进诗歌繁荣发展作出的积极贡献。本届诗歌节由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公共服务司和《诗刊》社、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河南省文联、郑州市人民政府联合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