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艺谭

传说的多元一体格局及表现的民族精神

□李建中

彝海结盟(油画) 沈尧伊 作

传说,是介于神话和故事之间的一类民间文学作品,具有信实性、附着性和地方性特点。一个民族的民间传说,是这个民族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编纂《中国民间文学大系·传说卷》,具有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

各民族传说的“多元一体格局”。四川是一个多民族大省,除汉族外,还有彝、藏、羌、苗、回、蒙古、土家、傈僳等14个世居少数民族,有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羌族聚居区和第二大的藏族聚居区。四川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并较好地保留了自己民族古老的、独具魅力的历史文化。充满传奇色彩的各类民间传说,是其中最为璀璨的一颗明珠,是保存他们珍贵历史文化资料的重要载体。四川少数民族传说数量巨大、内容丰富,包括了《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工作手册》“传说卷编纂体例”中列出的全部类型。

川西北高原地区和川西南高山地区,自古就是汉、藏、彝、羌、苗等多民族共生互动、交融凝聚的区域。所以,各族民间传说之间存在大量的借鉴痕迹。不少传说明显是从汉族文化流传进来后被重新加工形成的,从而出现了许多大同小异或有同有异的“民族版本”。像鲁班的传说,在苗族、傈僳族、土家族中均有流传,充分反映了各民族文化的彼此交融和影响。当然,这些传说在进入某一民族后,又形成了自己鲜明的民族特色。如采录于宝兴县的藏族传说《穆坪能人朱洪武》,直接将朱元璋的出生地、族别都纳入本土、本民族之中。

同一传说传入不同民族后形成同中有异的民族版本,充分体现出四川各民族自古以来互动交往、繁荣共生的历史发展过程,充分显示出四川各民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融合变异,不可分割”的多元一体格局,反映了四川地区古老民族之间的密切关系。

充分表现民族精神的人物传说。四川少数民族的人物传说,无不彰显着该民族的民族精神。

彝族生活在高山、深谷地区,历史上长期处于奴隶社会制的封闭状态中。艰苦的环境和奴隶制的桎梏,一方面严重束缚了生产力,另一方面却也养成了彝族人民深沉的忧患意识和坚韧的奋斗精神。彝族人物传说中的主人公们多是强者和智者,他们或出生不凡,或力大无穷,或智慧过人,虽历经千难万险却总是勇往直前。《施纳威特寻父买父》,真实、形象地反映了从母系制向父系制过渡阶段的社会变迁。施纳威特家自来生子不见父,他决心去“寻父买父”,在历经坎坷后,最终实现了人世间一妻配一夫、生子能见父。毕阿史拉则找水、救人、过河、擒虎、收拾黑熊、创造并传播文字等一系列传说,把一位聪明智慧、法力无边的彝族先贤塑造得栩栩如生。其他如惹底索夫、罕亦跌古等人物传说,均从不同侧面表现出彝族人民藐视神灵、驯服万物、战胜自然的英雄气概和民族精神。

格萨尔是藏族传说中的英雄人物,其传说在甘孜、阿坝、凉山三州藏区广泛流传。传说讲述了格萨尔从出生成长、娶妻成家到降妖除魔的神异事迹及种种功绩,充分表达了藏族人民勇敢顽强、英勇善战、抑强扶弱、保家卫国的民族精神。《达里仁扎勇杀英军》讲述的是一百多年前一支英军入侵西藏时,来自四川木里县的青年喇嘛达里仁扎勇杀英军,最后英勇牺牲的故事,反映了藏族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藏族宗教人物传说数量众多,这些传说中的主人公们,或传播科技,或修桥建房,或乐善好施,对藏族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传说,既表达了藏族人民对其促进藏汉和平交往功绩的由衷赞颂,更表明了“汉藏一家”的思想深入人心。

羌族传说中的历史人物,首推治水英雄大禹。大禹被羌族人视为民族英雄,在羌族地区留下了大量传说,讲述了他导江背岭、镇龙降魔等等事迹,歌颂了他公而忘私、英勇果敢、以天下为己任的英雄气概和献身精神。

全面展现地域特点的风物传说。四川少数民族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山川地貌、多姿多彩的风土民情和独具特色的工艺特产,为风物传说的创造和传播奠定了深厚基础。各族劳动人民在农耕、放牧和狩猎中,运用富于幻想的手法,把身旁的自然物或人工物加以历史化、拟人化,创作出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风物传说。

在山川传说中,既有闻名遐迩的金沙江、四姑娘山、九顶山等名山大川的传说,也有沙马甲谷水洞、萝卜寨等区域性地方传说。这些传说,无不将神奇故事的发生过程紧紧附着于当地的山川河流,给人以极高的可信度。《四姑娘山的来历》讲述了四位善良的姑娘化作山峰后还常常帮助山脚下的穷苦老百姓,保佑他们无灾无病、风调雨顺的故事;《九顶山的来历》说九顶山是西王母的九个女儿来到人间除魔,为了顶住妖魔吹出的冷风而站成一排变成的。

各民族的动植物传说,往往与该民族居住环境中的生物种类及习性紧密相连。人们按照自己的观察和理解,对动植物的来历及其习性在传说中做出了带有明显感情色彩的阐释,借传说惩治和鞭笞坏人,同情和颂扬好人。在彝、藏、羌、傈僳等民族动物传说中,关于狗的传说比较多,充分体现了人、狗之间的紧密关系。这些民族长期居住在高山地区,周边生存着诸多野生动物,它们既对人们造成生命威胁又是人们重要的食物来源,人、狗之间的紧密关系是长期生活中的双向选择。青稞作为藏族地区独特的、主要的粮食作物,相关传说讲述了青稞的来之不易,启示人们要爱惜粮食、感恩天地自然的馈赠。

节日风俗传说中,彝族火把节的相关传说流传极其广泛,《火把节的来历》等作品,从多方面、多角度解释了火把节的来历和相关习俗形成的原因,贯穿了人能胜天、人能胜神的大无畏精神。值得注意的是:与彝族邻近的白、傈僳等民族都有过火把节的习俗,也都流传着火把节的传说。这些传说,既体现出不同民族火把节的地域特点和民族特征,也体现出各民族间民俗文化的彼此影响和相互交融。

真实反映民族记忆的历史传说。四川少数民族地区由于社会发展相对缓慢,有关历史事件和文化记忆方面的传说中带着浓厚的原始色彩,甚至还保留了不少原始氏族的痕迹,可以从中找到人类氏族社会末期的历史影子和线索。

像彝族历史传说中,便有关于祖先大迁移的传说,讲述彝族远祖古侯、曲涅带着族人,历经艰辛,辗转来到了今天的大小凉山一带。三国时期蜀国孔明军队与以勒格诗惹为首领的彝族部落之间战争与和平的系列传说,在凉山彝族地区广泛流传,是彝族人民独特的“三国记忆”。这个系列传说结合当地风物,涉及的内容极广,既显示出诸葛亮的超人智慧,也反映了彝族部落首领的勇敢质朴,更拉开了彝、汉民族团结的古老序曲。

藏族传说《乾隆王打金川》,是附着在历史事件上的传说。作品除对乾隆派军队攻打金川这一历史事件进行“民间叙述”外,还对现在金川县的少数民族大多数住在高山半山、汉族住在沿河一带的原因做出了自己的解释。羌族关于文化记忆方面的传说不少,《羌族为什么迁来四川》中说,羌族是从西北黄河流域一带迁来的,作品既说明了羌族后来没有文字的原因,也反映了羌族自古就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值得一提的是,《羌人远征抗夷》讲述了鸦片战争时期一支羌族队伍远赴东南沿海抗击夷人侵略的故事,充分反映了羌族人民热爱家乡、保卫祖国的家国情怀。

20世纪30年代,红军长征经过了四川彝、藏、羌、傈僳等民族地区。后来,《彝海结盟》《徐向前在崇化》《阿牙玛莫二看红军》等传说在这些地方的民众中产生并传播开来。这些传说虽不是信史,却以信史为基础,是当时红军队伍团结广大人民真实斗争和真实生活的折射与反映,生动诠释了红军为民谋幸福、各族人民一家亲的理念和民族政策,讲述了各民族群众对红军的支持和帮助。

(作者系四川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研究馆员,《中国民间文学大系·传说·四川卷·民族分卷》主编)

2023-09-27 □李建中 1 1 文艺报 content71859.html 1 传说的多元一体格局及表现的民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