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少儿文艺

想念那个在秋天生的人

□张锦江

张秋生

新闻出版家、少年报社原总编辑张秋生先生于2022年10月4日凌晨在上海病逝,享年83岁。在半个多世纪的创作生涯里,张秋生先生陆续创作了一批将诗、童话、散文汇成一体的童话作品,篇幅短小,像手掌大小,汇成《小巴掌童话》。本期,儿童文学评论家张锦江撰文重温张秋生先生儿童文学创作的艺术特质,深情怀念深受几代小读者喜爱的“小巴掌童话”之父。

——编 者

秋生走了。/这个秋天生的人,/他随着轻盈的秋风走了。/我只能流泪,/我只能伤心,/我只能无望。/我的案前还放着他的书信,/我的书桌还铺着他的手写稿。/他如此认真一生,/他如此一丝不苟;/他的心血耗尽了,/他的挚爱倾尽了;/他的人品留下了,/他的作品永存了。/他是儿童文学真正的骄傲,/他是孩子们最亲爱的爷爷。

张秋生是我多年的朋友,他是一位值得尊重与敬佩的儿童文学作家、诗人与编辑家。我之所以敬重他,是因为他的人品、文品俱佳,称得上德艺双馨;他对人真诚、朴实,从不说大话、假话、虚伪的话;他对编辑工作勤奋而倾心尽力,无论是主编《少年报》还是创办《童话报》,都卓有成绩。当然,他还是一位著作颇丰的儿童文学作家,用他毕生的作品告诉人们,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家必须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儿童文学作品应该怎么写。

中少总社曾出过一套张秋生先生的作品集。其中,典藏6卷,每卷约30多万字,包括中长篇童话集2卷,分别是《狗爸爸和儿子猫》《老鼠喂养的恐龙》,还有小巴掌童话3卷,分别是《阳台栏杆上的猫》《骑在猫背上的勇士》和《散步的母鸡遇见狼》,以及1卷儿童诗《童年阁楼上的白云》。此外,还有名家新作3卷,每卷约12万字,包括小巴掌童话精短新作《在树上看风景的狐狸》、小巴掌童话诗《恐龙妈妈孵蛋》、小巴掌童话诗精选《鱼儿会不会微笑》。该套作品集涵盖了张秋生先生的绝大部分创作成果,总字数超200万字,体量之庞大令人惊讶。要知道,秋生是以小巴掌童话见长,每篇只有两三百字,想来也能知道他倾注了多少的心血和辛劳。

秋生的小巴掌童话是十分了不起的,他默默无闻地坚持着,精雕细刻地坚守着,细水长流地经营着,就这么数百字、数百字地写着,并无一时一刻惊天动地的轰动效应,却像涓涓流淌的泉水,滋润了孩子们的心田。“小巴掌”是一个多么形象的文体确认。秋生曾说,这是一片树叶,这是一片树叶讲的童话,这是多么富有诗意的表达,其实这片树叶就是孩子的小巴掌,每个孩子都可以讲述自己的故事。我认为,秋生的小巴掌童话主要有6个方面的特点:

其一,短小、轻快,如一片轻盈的羽毛。人物少、情节单纯、线索不复杂。道理深入浅出,但又能让孩子看到生活的五颜六色。比如他的代表作《在树上看风景的狐狸》,全篇只有两个主要人物,一是爱嘲笑人的狐狸,二是看似笨拙的大象。情节明朗的一条故事线索:狐狸自夸自己多灵活,嘲笑大象笨拙的粗腿与蒲扇般的耳朵和笨脑瓜,结果大象教训了它。大象的鼻子多灵活,一卷就把狐狸卷起,晃得狐狸头晕目眩,甩上了树。故事讲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不要嘲笑别人的缺陷,否则会受到惩罚;又如《云和一棵树》,讲述了一大一小两朵云,从不同方向看同一棵树,发表不同见解。故事告诉孩子们,看东西要全面,不能只见一叶作判断。秋生的小巴掌童话基本形态就是这样,从短小中见到不同的生活色彩。

其二,活泼、俏皮、幽默,变着角色讲故事。秋生不仅在童话中用爷爷的口吻讲故事,还经常变化着讲故事的本体。一会儿孩子是讲故事人,一会儿童话人物是讲故事人。《我是一只猫》是猫讲的故事,《胃对嘴巴嚷嚷》是胃讲的故事,《妈妈睡了》是孩子讲的故事。

其三,语言简洁、规范、浅显而生动。秋生惜墨如金,以短句、动态句、色彩句,娓娓道来。如《小蜻蜓和小鱼儿》开头,写了三只蜻蜓沿着水面低低地飞着,红蜻蜓停在一片荷叶上,蓝蜻蜓停在一根芦苇上,紫蜻蜓停在一株露出水面的水草上。三个句子形成了一幅极富色彩和动态的写意画。

其四,精巧的结尾艺术。许多篇章的结尾部分往往像是昏暗中的一束火笛,能在一瞬间让通篇被照亮。

其五,诗与童话的结合。秋生在《鱼儿会不会微笑》文集序中说自己“常常一心二用”:“我写童话时,会想到诗;而我在写诗时,又想到童话。”秋生把童话与诗完美地融在一起了,他的小巴掌童话诗就是这种形态的典型代表。

其六,想象奇特,又符合生活逻辑与童话逻辑。他可以把一根青藤想象成一根绿色的电话线,把孩子的五个脚指头想象成五条鱼,把河马的打呼噜想象成藏在鼻子里的妖怪等。

秋生发明了这一灵动而美妙的精短文体,并使其成为一种精致的艺术品,既有生活哲理,也有文化趣味,非常适合低幼年龄段的孩子们阅读。他的创作为后辈的儿童文学作家们作出了重要示范。又是一年秋天,恍然间,秋生已经辞世一年有余,我们永远地怀念他,怀念他的“小巴掌童话”……

2023-10-16 □张锦江 1 1 文艺报 content71951.html 1 想念那个在秋天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