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黄尚恩) 日前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正式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这在文学艺术领域引发了热烈反响。10月18日,由中国传媒大学、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指导,中国传媒大学人文学院、中国文艺评论(中国传媒大学)基地主办的“习近平文化思想与新时代文艺”交流研讨会在京举行。
中国传媒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刘守训在致辞中表示,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就要对这一重要思想的丰富内涵有系统性的理解,找到实践思想的文化路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这就要求我们充分发挥文艺的作用,从创作和批评等多个维度,积极助力思想文化传播效能的提升。
“习近平文化思想涵盖哲学社会科学、意识形态工作、思想道德建设、新闻舆论、网络信息、文艺工作、文化遗产传承、对外文化交流等多个领域,反映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理论成果在体系化、学理化方面日益完善的实际。”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徐粤春认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提出,标志着党的文化建设理论进一步成熟。这对于推动新时代文艺工作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这将会使文艺方向更加明确、文化立场更加坚定,使新时代文艺事业的实践路径更加清晰、推动文艺发展的方式方法更加有效。
“将习近平文化思想具体落实到文艺领域,关键在于写出新时代的精品力作。”中国传媒大学人文学院院长、中国文艺评论(中国传媒大学)基地主任张晶认为,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需要在作品中创造出更多的经典文艺形象。“经典文艺形象”是对文艺理论中的核心范畴“典型”的扩容和超越。以往我们所说的“典型”主要是指叙事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但“经典文艺形象”不限于叙事作品,而是可以存在于各个门类的艺术形态之中。不同门类的艺术媒介造就了艺术的不同形态,也就形成了各具特征的文艺形象,或是视觉的、或是听觉的,或是想象的、或是综合的。但它既然是经典的,就应该呈现出鲜明的中华文化辨识度,能够让接受者在审美接受过程中获得最大公约数的审美认同。
“当我们的经济达到一定总量的时候,文化自信的重要性就愈发凸显出来。文化自信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一个基本立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刘跃进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坚持“两个结合”,并指出“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只有这样,我们的文化建设才能找到传统与现代、中国与世界的结合点。具体到文艺方面,无论是文艺创作还是文艺批评,都需要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走出书斋,深入广阔田野,把作品写在大地上。同时,要始终保持一种历史的眼光、辩证的眼光,这样才会获得一种总体性的视野。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提出,是对以往文化建设工作经验的系统总结,为未来的文化发展提供了思想的指引。”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胡智锋认为,习近平文化思想具有鲜明的原创性、主体性和时代性,体现出突出的思想高度、广度和深度。作为文艺领域的工作者,我们应当自觉地担负起自己的使命和任务,把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到文艺创作、理论研究、教书育人等具体工作中,让新时代文艺事业插上飞翔的翅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自己的贡献。
“习近平文化思想既有文化理论观点上的创新和价值观念上的突破,又有工作布局上的部署要求,明体达用、体用贯通。”山东大学特聘教授、山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范玉刚谈到,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要立足新的历史方位,自觉担负起新的时代使命。在当下,我们需要的是能够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文艺作品。通过这些优秀的文艺作品,在世界舞台上展示昂扬奋进的文明中国形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了文化自信、文化主体性的重要性。那么,我们如何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在具体的研究实践中把其中的学理性和实践性有效呈现出来?这是我们学术研究工作者必须要思考与解决的课题。”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永清认为,新世纪以来,我们的文学研究出现了鲜明的“文化转向”。文学与文化、文明之间的复杂关系,是文学领域的学者需要深入思索的命题。我们可以在文学研究中折射出文化的问题。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一个丰富的、开放的思想体系。”《文学遗产》代理主编孙少华认为,我们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观照复杂的社会课题。在这个过程中,应当在打破学科区隔的基础之上,融合文学、史学、哲学、民族学、人类学等学科视野,研究如何更好地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
“我们需要用学术化的表达、创造性的分析去阐释习近平文化思想,并结合具体的实践将其精神实质落到实处。”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于九涛认为,科技的发展和媒介的新变,使很多的文化逻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虚拟与现实之间的边界越来越模糊。甚至有时候,与现实生活中的形象相比,人们在网络中展现出来的反而是其更真实的一面。因此,思考文化发展问题,需要充分考量媒介变量,考虑各要素在其中的复杂作用,按照规律生产出更多的优秀文化产品。
“和中国式现代化如影随形的是物质的现代化、体制的现代化,更重要的则是人的观念的现代化,我们在创作当中绕不开‘立人’的主题。”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戴清认为,无论是文艺创作还是学校教育,其目的都是培养有文化自信、有职业伦理、有审美趣味的个体。视听作品在当下的媒介语境中有着突出的优势,因此更加需要在创作中强化精品意识。
“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时强调的“七个着力”之一。河北师范大学教授、《中国语言文学研究》副主编孙秀昌认为,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智慧,需要我们结合新时代语境进行传承发展。充分挖掘传承这些迄今仍在养润民族之根的生命智慧、活的基因,不仅可以进一步增强文化主体意识,还可以为中华文脉发展提供取之不竭的精神动力。
《中国艺术报》副总编辑余宁,中国传媒大学教授陈友军、王永和副教授赵莹等也从不同视角分享了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