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专题

开掘江西诗派诗学资源

□李遇春

在中国文学史上,宋代的江西诗派和明代的公安派可谓影响深远。如果说黄遵宪、柳亚子和郭沫若等早期新诗诗人更多地传承了晚明公安派的诗学,这一条道路得到了学界不断的研究和深化,那么以江西诗派为代表的宋诗传统对中国现当代诗歌(无论新旧)的影响则就严重地被低估和忽视了。这正是新时代倡导和激活江西诗派传统资源的意义所在。

毋庸讳言,江西诗派作为一种绵延不绝的中国诗学传统,其文学史地位和价值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界被严重地遮蔽了。从我有限的视野来看,在近现代旧体诗坛,江西诗派的作用实在太大了。一代又一代的江西籍旧体诗人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无论是旧体诗词创作还是诗学理论建构,都留下了灿烂而珍贵的文学遗产。除了我们耳熟能详的同光体宋诗派首领陈三立在近现代旧体诗坛是巨人一般的存在之外,也不应忽视,作为《学衡》杂志主要发起人和学衡派代表性诗人的胡先骕是江西人,甚至学衡派诗人阵营中还有许多江西诗人都有深厚的诗歌家学渊源,如陈氏父子(陈三立、陈衡恪、陈隆恪、陈寅恪),王氏兄弟(王易、王浩),都是素有令名的文学世家。他们在新诗革命背景下依旧坚持守正创新,在学习西洋文学的同时不废中国诗歌传统血脉,为中国诗歌传统的复兴保留了文化种子。随着《学衡》杂志办刊难以为继,在九·一八抗战背景下,又一个江西诗人陈赣一挺身而出,他领衔创办了全国性的旧体诗文杂志《青鹤》月刊,一直坚持到1937年被日本人炸毁最后一期稿本而被迫停刊,又一次在国难当头延续着中华民族传统诗学的命脉。此外,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江西词学大家龙榆生还先后创办了大型旧体诗词期刊《词学季刊》和《同声月刊》,为中华诗词的现代传承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

不难发现,在习惯上所说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中,如果撇开固定的新诗流派史视角,转而从旧体诗词流派史来看,在那个“三十年”里,从《学衡》杂志诞生了学衡派,从《青鹤》杂志产生了青鹤派,再到《同声》及其同声派,已然构成了一个大体清晰的中国现代旧体诗歌流派史脉络,而江西诗人及江西诗派在其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可惜长期以来,我们囿于新诗一家独尊之偏见,遗忘了这样一条现代旧体诗词流派史脉的存在,而这种不断强化新旧对立的学术偏至于今亟待矫正。在新时代语境中,我们需要大力倡导新旧融合而不是新旧对立,大力弘扬守正创新而不是割裂传统。在新时代如何开掘江西诗派的传统诗学资源,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崭新课题。

(作者系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2023-10-23 □李遇春 1 1 文艺报 content72061.html 1 开掘江西诗派诗学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