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新闻

走向广阔世界的批评实践

首届北京评论家论坛举行

本报讯 10月8日,由北京市委宣传部主办,北京出版集团《十月》杂志社、中国文艺评论(中国人民大学)基地承办的首届北京评论家论坛在十月文学院举行。此次论坛以“走向广阔世界的批评实践”为主题,旨在探讨当代文艺批评与时代广阔精神生活的联系,并邀请文艺批评界专家学者共同研讨创办《北京评论》(暂定名)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为如何办好该杂志出谋划策、集思广益,为新时代北京和中国文艺批评贡献创造性能量。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李敬泽,中国作协副主席阎晶明,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北京市电影局局长霍志静,北京出版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吴文学,《十月》主编陈东捷,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总编辑韩敬群以及20余位评论家、学者等参加论坛。论坛由《十月》执行主编季亚娅、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杨庆祥共同主持。

李敬泽表示,新时代的文艺正在生成,需要具有开阔的视野。新时代的评论杂志和评论家应该把握这个时代广阔而复杂的、各种各样的文化形式、文学形式、文艺形式,构建出完整的文艺生态,积极提倡宽泛的、与时代有强烈对话关系的文艺评论。评论杂志的作用不仅仅是提供评论,还应该成为一个文化对话的平台,敢于提出问题、概括问题、讨论问题,才能为当代文艺的多元发展提供真正有意义的讨论空间。

阎晶明阐述了有效批评和无效批评的区别。他谈到,应当在善意和欣赏的前提下,坚持批评的专业性,保持必要的高度和深度。还要注重批评学自身的理论建设,倡导好的批评风尚,从而促进多样化批评文本的形成。

与会者认为,评论杂志的筹办兼具迫切性、艰巨性和开创性,要建构起具有中国特色的批评理论体系,从而与文学实践密切结合起来。评论杂志应具备在地感、敏锐性、前瞻性和引领性,抓好选题策划,始终保持和现实的紧密关系。要注重文风、文体的创新性和灵活性,同时具备足够的理论高度和艺术鉴赏高度。要培养坚实而年轻化的撰稿队伍,努力打造新媒体格局下的评论品牌。

目前,北京亟需一本代表首都文艺批评整体水准、与首都全国文化中心地位相匹配的评论杂志。有鉴于此,北京出版集团拟创办《北京评论》,对标国内外知名评论杂志,使其成为“十月”期刊矩阵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努力实现文学创作、出版、评论良性互动。主办方表示,希望该杂志的创办为首都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贡献“十月”力量,在全球文艺理论与批评领域传播“北京声音”,促进具有中国作风、中国气派的批评理论话语建设。

2023-10-25 首届北京评论家论坛举行 1 1 文艺报 content72066.html 1 走向广阔世界的批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