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艺谭

传承保存新疆民间文学鲜活记忆

□阿尔布东

落实好完成好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各项工作任务,对于保护、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中华民族团结与各民族文化交流有深远意义。新疆的民间文化遗产不仅是对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也积淀了新疆各族人民最深沉的思想精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多文化交融并存的地方,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各族人民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财富。同时,这里地处古代丝绸之路要冲,东西方文化在此交汇,使得这里的文化呈现出更加绚丽多姿的色彩。

《大系》在充分吸收当代民间文学研究新成果的基础上,坚持萃取经典、服务当代的选编标准。同时,着力还原民间文学的本真形态,忠实保持各民族作品原文意蕴。

民间文学产生于民间,流传于民间,融入人民的日常生活。立足民间,服务人民,是大系出版工程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编纂这样一部传世盛典,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和担当,但完成这项工程也绝非易事,必须落细、落实、落位。《大系·新疆卷》编纂工作自启动之日起,统筹规划,统一认识,合理布局,分步实施,全力推进各类别民间文学系列出版、推广活动等重点任务。目前,《大系·新疆卷》均已取得阶段性工作成果。截至2023年9月,共启动实施17项卷本的编纂工作。其中《大系·史诗·新疆卷·江格尔(一)(二)(三)》《大系·史诗·新疆卷·玛纳斯分卷(一)(二)》已于2022年正式出版。《大系·故事·新疆卷(一)(二)(三)》《大系·谚语·新疆卷》《大系·歌谣·新疆卷(一)(二)》《大系·史诗·新疆卷·玛纳斯分卷(三)》《大系·史诗·新疆卷·格斯尔分卷》《大系·长诗·新疆卷·哈萨克族分卷》《大系·说唱·新疆卷·哈萨克族阿肯阿依特斯卷》等卷本的编纂出版工作也在积极推进当中。

新疆民间文学的特色及编纂特点。民间文学是民族民间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每个民族都有极富本民族特点的民间文学。各民族的民间文学,其发源和形成历史长短不一,内容、形式和重点又各不相同。据目前研究证实,在新疆各民族中,曾经流行突厥文、回鹘文、察合台文、摩尼文、佉卢文、于阗文、粟特文、焉省一龟兹文、回鹘式蒙古文、满文等。而沿用至今的文字则有维吾尔文、汉文、哈萨克文、柯尔克孜文、蒙古文、锡伯文、满文。上述文字都曾为记录新疆民间文学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作为一种民间作品的载体,由于文字表达各有特点、格式和规范的不同,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各民族之间民间文学内容、表现形式、风格特点等方面的明显差异性,阻碍了民间文学在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传播。

大系出版工程以推动优秀民间文学传承发展和知识普及为根本任务,使优秀的民间文学、文化得以更广泛的传播、更有力地弘扬。因此,做好对少数民族作品的翻译工作至关重要。以史诗为例,史诗在各民族民间文学中所占的比重较大,史诗卷的编纂工作也是新疆大系出版工程的重中之重。在新疆,已搜集、出版的史诗虽然非常丰富,也为《大系·史诗·新疆卷》的编纂工作奠定了材料基础,但由于汉译的文本较少,这意味着新疆史诗卷的翻译工作会非常繁重且难度较大,对翻译者也有更高要求。译者不仅要精通汉、蒙、维、哈几种语言文字,掌握翻译技巧,更要了解各民族的文化和思维方式,对史诗有基本的研究或理解。翻译工作中,要按照“尊重母语,科学注释”的要求“对不易理解的母语表述、方言土语、风俗习惯、地方知识等进行注释和说明”。对译文,编委会组织专家进行严格把关、审订,对存在争议的地方进行集中讨论,力求严谨,使译文尽量保持口语特点,并充分体现原作的内涵,又要具有汉译本的可读性。

新疆民间文学的传承与转化利用。今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可以说,历史是理解中国的“金钥匙”,而流传千年的民间文学里蕴含着中华民族产生、变迁、发展的历程,民间文学的保护传承承载着一个民族对自己传统文化的珍视。

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是传承、发展、繁荣中华文化,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认同感,推进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任务,对于延续中华文脉、维护国家的文化利益和文化安全,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本着对祖国民族民间文化遗产高度负责的态度,新疆民间文艺家协会工作者始终坚守初心,践行使命。既要对民间文学有全面而深刻的认识,又要讲求科学的方法和精益求精的精神,无论是在选择、整理作品还是在翻译等环节上,都注意保护和保存文本类型的多重性、演述技艺的独特性、流传区域的多样性以及文本产生的社会民俗环境等背景因素,努力为《大系》这一文化宝库奉献独具魅力的篇章,为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创新应用贡献力量。

(作者系新疆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

2023-10-27 □阿尔布东 1 1 文艺报 content72111.html 1 传承保存新疆民间文学鲜活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