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编自莫言《红高粱家族》的电影《红高粱》、改编自李碧华同名小说的电影《霸王别姬》、改编自刘恒《伏羲伏羲》的电影《菊豆》、改编自刘醒龙《秋风醉了》的电影《背靠背,脸对脸》……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这些电影获得了许多国际性电影大奖;也几乎在同一时期,莫言、余华、苏童等一批作家,和张艺谋、陈凯歌、田壮壮等导演共同成长,文学与影视在相互成就中建立起亲密关系。
10月28日下午,“北影大讲堂:文学与电影”名家系列活动在北京电影学院启动。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张宏森出席活动。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邱华栋,北京电影学院党委书记钱军、党委副书记支宏伟、副校长扈强,北京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张良学,爱奇艺首席内容官王晓晖,中国作协社联部主任李晓东等来自文学界、影视界和教育界的80余位嘉宾,以及北京电影学院300余位师生共同参加活动。启动仪式上,中国作协社联部与北京电影学院共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构建文学与电影事业新发展格局
邱华栋在致辞中表示,中国作家协会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守正创新,赓续中华文脉,践行文化使命,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和专业优势,积极调动全国文艺界的资源和力量,着力推动新时代文学高质量发展,组织实施一系列精品创作项目和重大文学活动,不断彰显文学尊严,光大文学价值,并建立文学影视转化长效机制,以更大力度推动文学影视融合发展。此次中国作协社联部与北京电影学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文学与电影携手并进,为推动文学和电影事业发展创造了无限可能。他希望通过双方合作,构建文学事业和电影事业新发展格局,培养一批可堪大任的青年文艺人才,推出一批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兼备的精品力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增光添彩。
钱军在致辞中谈到,在全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之际,见证中国作家协会与北京电影学院开启战略合作新篇章非常有意义。北京电影学院具有电影专业人才基础和良好发展前景,与中国作家协会可以在培育文学影视人才、延伸文学影视产业链、推动优质文艺作品落地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相信双方能够在推动中国文学与影视教育交融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留下深刻印记,为培养新时代文艺人才贡献新的力量,为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事业作出示范。
王晓晖致辞时说,爱奇艺一直致力于网络文学与严肃文学、现实主义文学并举。坚持影视作为大众艺术,要用最通俗的表达方式讲述当代人关注的大历史命题下的小人物命运。这种兼有娱乐、人文、启蒙的作品应当来自伟大的文学、来自悲天悯人敢于独立思考的文学、来自勇敢面对现实的文学。爱奇艺高度重视此次合作,将努力推动论坛思想碰撞成果的广泛传播,也将致力于推动中国作协推荐的文学作品落地改编。为此,爱奇艺将设立专家对谈节目通道,与北京电影学院共同成立影视转化策划组,通过良好机制推动优秀文学作品在影视领域开花结果。
“尊重文学,尊重剧作”
仪式现场,在张宏森、邱华栋、钱军、支宏伟等的见证下,李晓东与扈强代表双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按照协议,双方将发挥各自的平台优势、专业优势,在培育文学影视人才,延伸文学影视产业链,推动优质文学作品落地等方面持续发力,实现文学与影视的双向赋能、相生相长。
“北影大讲堂:文学与电影”名家对谈活动是跨年度的系列活动。活动由作家与影视界导演、编剧、制片团队等共同参与,力图通过分享创作经验和对谈交流,建立起沟通文学与影视的桥梁,推动文学与影视的进一步联动,并积极促成文学改编影视剧。活动聘请刘恒、梁晓声、邹静之、谢飞、黄建新担任总顾问,并现场颁发聘书。在此前的对谈筹备阶段,北京电影学院众多学子积极参与,写下近百篇文学作品研究报告,活动现场还表彰了优秀研究报告作者。
活动总顾问、编剧邹静之感慨到,互联网时代,自媒体、短视频等使时间更趋碎片化。从毛笔、钢笔、圆珠笔到键盘,文字书写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他感到,重读经典仍别有一番滋味。“前几天一位导演给我打电话说,他的电影想用我两句诗。我问哪两句?——‘高山上盖庙还嫌低,面对面坐着还想你’,我说这不是我写的,这是信天游,没版权你放心用吧。”他说,这便是文学经典,纵向能穿透时间,横向能走向世界,阅读经典的收益远远超越快餐文化。
活动总顾问、导演谢飞认为,一个摄制组里导演是工作的核心,但剧本永远是作品的灵魂。他还不无动情地谈道:“我拍了9部电影,现在有6部还可以放在教学上,这6部里只有一部是原创电影剧本,其他都是由好小说改编而来的。所以,我在致谢时往往要首先感谢作家,他们滋养了我的电影创作。我们需要通过这样一项活动,向一代代青年学子灌输这样一种观念:尊重文学,尊重剧作!”
电影票是编剧开给观众的“收据”
在“北影大讲堂:文学与电影”开篇论坛上,梁晓声、王兴东、柳建伟、李舫、鲁敏、全勇先等,围绕“文学与影视体用贯通、双向赋能”的主题展开讨论。论坛由邱华栋、杨蕊共同主持。
再次回到北京电影学院,梁晓声感到仿佛回到了自己的中青年时期。“我曾在北京电影制片厂工作了10年,在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工作了12年,而后才调到北京语言大学工作。彼时与崔嵬、凌子风、陈怀皑、于洋、谢铁骊一起观摩电影、讨论剧本,使我受益匪浅。”梁晓声谈到,他的小说《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受俄罗斯文学影响较大,但是《今夜有暴风雪》《雪城》已经开始受电影影响了。“我在写一个场景的时候,眼前会出现画面。《雪城》也曾被改编过电视剧,编剧的剧本还没写完,导演已经把剧拍完了,他根据什么拍的呢?导演认为小说《雪城》在某些重要段落几乎不用分镜头,演员看小说就可以演了。我想这是曾经在两个电影制片厂的工作经历给我带来的深远影响。”
《离开雷锋的日子》《黄克功案件》《许海峰的枪》《邓小平小道》……王兴东回忆了自己在剧本写作中深入生活的经历。他说,一个编剧没有生活是写不出东西的,拍电影只有技术没有生活是不行的。“编剧到生活中采访调查,如同蚕吃桑叶,光吃桑叶还不行,还要吐丝。深入生活是基本态度,提炼生活是基本能力。”作为中国电影文学学会会长,王兴东在编剧维权中做了大量工作,针对当前电影海报署名不规范甚至隐去编剧署名的做法,他坚决反对并再次强调,剧本是电影的灵魂。“当你走进电影院的时候,那是编剧凭借多年的生活实践与写作经验拿出的时代的证据,那一张张电影票就是编剧开给观众的收据。”
小说《突出重围》被改编成电视剧后,作者柳建伟被更多读者、观众所认识,而后他又凭借编剧《惊涛骇浪》来到八一电影制片厂。如今他正在创作50余万字的长篇小说《钱塘两岸》。他建议学生们无论是不是文学系的,都应把文学基础打牢。“只要我有底气、只要我有纸,三平米的斗室里就可以写就我想写的故事。打好文学基础才不会受到别人的掣肘,人生才会更加自由夺目。”
谈到电影与文学,李舫有三个观点:第一,重建远方。人容易在碎片化时间中失掉方向,电影与文学教会我们向着远方踏实前行。第二,重建阅读。真正的阅读是去功利心的,在每一本书中你可以自然而然地收获前进的方向。第三,重建欣赏。要懂得优秀文学作品转换成电影作品的价值,通过提升鉴赏品格与能力,让更多优秀作品得到更大反响。
鲁敏认为,文学与电影是一对“妙人”,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但是在过去一段时间,他们有时又像是一对“怨偶”,互相寻找但找不到对方。她建议,影视改编除关注大量获奖文学作品外,还可以更多关注文学刊物上的中短篇或者作家的中短篇集。“中短篇往往容纳了作家对技术性和探索性的思考,不失为电影改编的优选对象。”
30年前,全勇先曾在北影进修学习了两年摄影,从事影视编剧工作近20年时间里,这段经历给了他很多帮助,但是在他看来对自己帮助最大的还是文学。“读过经典以后你就不会再为鸡汤文而感动,思想也会变得更加深邃。”
据悉,北影大讲堂第一期第一季对谈作家已邀请刘醒龙、徐则臣、刘恒、梁晓声、马伯庸等,他们将与影视导演、编剧一起进行多场对谈交流,分享影视文学转化的经验与思考,推动新时代文学与电影的双向赋能,为文学事业和电影艺术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