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专题

当代诗歌译介实践的重要收获

□谭五昌

由杨四平教授主编的“当代汉诗英译丛书”近期出版了。这套丛书一共六卷本,遴选了洛夫、昌耀、海子、翟永明、西川、臧棣六位中国当代诗人的作品,以中英文对照的形式推出。其目的是,向国内外读者、汉学家推介中国当代优秀诗人的作品。

我觉得丛书遴选的这几位中国当代诗人很有代表性。编者首先考虑到了诗人的地域性问题。对于中国当代诗歌研究而言,我们的研究视野不能局限于中国大陆诗歌,还应该包括港澳台地区的诗歌,以及海外华人写作者的诗歌。编者选择洛夫极具眼光。洛夫是湖南衡阳人,后来移居宝岛台湾,再后来去到加拿大。他的身份和创作,具有广泛的代表性。编者还选择了昌耀,这也是独具慧眼的。昌耀是当代西部诗歌的代表性诗人(当然,昌耀的意义要超越西部),在当代中国诗坛上,其认可度超越了很多著名诗人。当然,作为大诗人的昌耀一直很孤独,前两年我写过一篇文章,标题为《昌耀:在时光深处孤独耸立的诗之高原》,发表在《当代作家评论》上。编者这次推出昌耀的诗,将这位杰出诗人的代表性作品进行译介,非常具有意义。

丛书还选译了西川与臧棣的诗作。这两位诗人都是北大出身的,不过,他们的诗歌在风格上还是存在差异的:西川更倾向于知识分子写作,展示出宏大的文化抱负,而臧棣属于典型的学院派写作,追求诗歌的技巧与修辞。西川与臧棣所代表的这些写作向度在当下颇具代表性,选择他们是很有必要的。编者还选择了海子。海子当然是不可或缺的,因为海子是令人瞩目的一位诗歌天才,也被认为是“最后的一位浪漫主义诗人”。实际上,在海子身上,是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的有机结合。海子具有杰出的抒情才华与抒情能力。可以说,通过对海子诗歌的英文翻译,能够让国外读者了解中国当代诗歌对于抒情传统的有效继承。此外,丛书还选译了女诗人翟永明的作品。翟永明是中国当代女性诗歌写作的代表人物之一。所以,这样的编排很有说服力,而且也考虑到了诗人性别的平衡问题。可以看出,编者在考虑入选诗人的名单时,思维缜密,考量严谨。

编者对于这六位诗人的诗歌文本选择也很精到,都是他们具有代表性的诗歌作品,重要作品基本没有遗漏。在遴选作品时,编者根据自己的审美标准遴选诗人的重要诗作,部分诗人亲自选出自己满意的诗歌作品。由此可以看出,编者与作者都非常重视这套丛书。

在当下,中国当代诗歌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影响的焦虑”。在上世纪80年代,中国当代作家、诗人在西方文学面前有一种自卑的心态。而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当代作家、诗人变得越来越自信,开始用平视的眼光(而不是仰望的姿态)来看待西方文学了。

所以,现在到了我们必须主动进行文化输出的历史性时刻了。这些年来,我们积极与外国诗歌同行、汉学家进行对话与交流。我们开始发现,中国当代诗歌的创作水平完全不亚于西方同行了。在某种意义上,中国当代诗歌值得整个西方诗歌界高度重视,因为中国当代诗歌能够传达很多新颖、奇异的审美经验——这得益于当下中国现实与中国故事的丰富性。这些审美经验绝对可以给外国读者带来一种陌生化的审美效果。在这个意义上,杨四平主编的这套“当代汉诗英译丛书”可谓正逢其时。这套丛书的出版,对加强我们与西方同行的诗歌文化交流、扩大中国当代诗歌的海外传播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说实话,中国古代诗歌的外译工作,我们做得相对比较多。前些年,西方诗人说到中国诗歌,基本还停留在李白、杜甫、寒山等古代诗人身上。中国当代诗歌真正被翻译成外语的不是很多,选择有代表性的中国当代诗人进行整本诗集翻译的,那就更少。我们需要将更多具有代表性的诗人诗作成规模地进行有质量的翻译,向海外推广传播。在“当代汉诗英译丛书”的编选、出版过程中,评论家、诗人、翻译家、汉学家通力合作,积极推进诗集的译介工作,而且整体上完成得颇为出色,可谓是中国当代诗歌译介实践的重要收获。

总之,中国当代诗歌的外语翻译工作非常重要。要扩大中国当代诗歌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我们一定要在诗歌翻译上多下功夫。现在从事诗歌创作与诗歌评论的人才很多,我们还应该在诗歌翻译方面多培养一些人才。这项工作十分重要。在中国现当代诗歌发展历程中,很多诗人同时也是杰出的翻译家。他们能够把外语诗歌翻译成出色的汉语诗歌。但是现在,我们需要更多的人才,把汉语诗歌翻译成英语、法语、德语等外国语。在汉诗外译这个领域,我们的诗人、学者,特别是喜欢中国当代诗歌的青年学子,有发挥才华的巨大空间。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2023-11-03 □谭五昌 1 1 文艺报 content72229.html 1 当代诗歌译介实践的重要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