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少儿文艺

水墨动画的缘起、式微和重生

——从《小蝌蚪找妈妈》到雕刻“冰立方”

□李 萌

20世纪中叶,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以下简称美影厂)研制出水墨动画的制作技巧,并在后续几十年完成了《小蝌蚪找妈妈》《山水情》《牧笛》和《鹿铃》四部水墨动画短片。由于中国画的画法特殊,让“墨分五色”的中国画动起来并不容易。经过多年研发,美影厂的动画艺术家终于尝试出较为成熟的水墨动画制作技术。水墨动画的制作方法曾获中国国家发明奖二等奖,但相关工艺一度被视为机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为人所知。随着部分资料的公开,近年来我们才有幸得知水墨动画的部分制作原理。

水墨动画是中国动画艺术家开展民族风格探索的尝试之一。那么,究竟是谁提出的这一制作思路呢?根据史料记载,1950年左右,在中国工作和生活的日本动画艺术家持永只仁曾与两位中国同事提及将毛笔临摹的漫画制作成动画的思路;1958年,美影厂的徐景达和段孝萱提出了将水墨搬上动画银幕的想法;1960年,时任副总理的陈毅同志在北京“美术电影制作展览会”参观,美影厂副厂长在汇报时提到厂里青年想将齐白石的画作制成动画这一想法,得到了陈毅同志的充分肯定。

经过段孝萱、徐景达等美影厂艺术家的尝试,使用分版分色和颇为复杂的多次曝光拍摄技术,水墨动画的制作技法终于被研制出来——动画艺术家将墨按照浓淡分为不同的层次,在“赛璐珞”胶片(指Celluloid Nitrate,一种合成树脂)上进行绘画,并且通过调整对焦、多次曝光和拍摄,实现了水墨晕开的效果。以一笔晕开的墨为例,中国画的特点是将深浅、浓淡、笔触和晕染效果都表现在一笔之中,而二维动画的上色方式更类似于单线平涂,二者在原理上颇为不同。为了模拟水墨画的效果,艺术家先在几张胶片上分别绘制深浅不同的墨,以模拟一笔逐渐晕开的效果,再由摄影师多次拍摄,并通过对最外层浅色墨在拍摄时模糊焦距来模拟水墨笔触边缘晕开的效果。

上述过程颇为复杂,可想而知在研发过程中的艰辛。经过反复实验,水墨动画的制作技法终于被总结成一套步骤和流程,曝光的复杂参数也拥有了一套成熟的技术标准。然而,由于制作工艺复杂,美影厂在几十年内也只创作了四部水墨动画作品。

在我国从计划经济进入市场经济后,美影厂依靠国家资助进行动画创作的模式不再适用于新的市场环境,水墨动画几乎销声匿迹。或许是出于对水墨动画的喜爱,我们偶尔还会看到有新一代创作者用数字技术模拟水墨动画进行短片创作,这也从一个侧面展现出了水墨动画的持久魅力。

特别值得一提的,便是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上的水墨动画“冰立方”。短片将水墨动画与数字技术相结合,在“冰立方”上运用彩色毛笔进行运动人物的动画绘制,展示了历届奥运会的举办时间、国家和城市。为此北京印刷学院的水墨技术创作团队在2000张宣纸上进行毛笔人形的创作,绘制出30000帧动画。最后,奥组委团队在“冰立方”上对水墨动画进行呈现,在开幕式现场营造出一种激光在冰上不断雕刻出水墨人物的效果,令人耳目一新。

作为我国最具风格特点的动画类型,水墨动画曾经为我国在国际舞台上赢得了广泛赞誉。然而随着动画的市场化和商业化,水墨动画逐渐式微。今天,在数字技术的辅助下,水墨动画正逐渐展现出新的实现方式和应用场景,焕发出了崭新的生机。

2023-11-08 □李 萌 ——从《小蝌蚪找妈妈》到雕刻“冰立方” 1 1 文艺报 content72287.html 1 水墨动画的缘起、式微和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