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11月21日,第十二届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颁奖仪式暨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学术论坛在上海举行。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李敬泽,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电影局局长高韵斐出席活动。复旦大学教授陈思和,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作协副主席孙甘露,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党委副书记、总裁阚宁辉,上海市作协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马文运,苏州大学教授王尧,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吴俊,复旦大学教授郜元宝,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吕新雨、文贵良、罗岗、毛尖,中国现代文学馆常务副馆长王军、副馆长李宏伟,上海文艺出版社社长、总编辑毕胜等参加活动。活动由中国现代文学馆、上海文艺出版社主办,苏州大学江苏当代作家研究基地协办。
本次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学术论坛以“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视野中的中国文学”为主题,李敬泽主持论坛。他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文化建设方面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对当下和未来的文化事业有着根本的指导意义。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我们的学术研究提供了新的视野,打开了巨大的学术空间,有助于我们更好认识和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传统,更有力地体认文化主体性,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视野中思考新时代文学壮阔未来。
吴俊、吕新雨、郜元宝、文贵良、罗岗、毛尖、祝宇红、周展安、金理、黄平、方岩、朱羽、张屏瑾等专家学者在会上发言。大家认为,对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及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观照和研究,不仅需要历史的、民族的、学科的视野,更需要世界的、开放的整体性视野。要在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相互影响的大格局下,进一步探究中华文明、中国文学的主体性、独特性,自觉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守正的基础上勇于创新,以新思路、新途径、新方法推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推动新时代文学高质量发展,展现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时代气象和风范。
对于如何更好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家表示,许多现代作家对于中国古典文化、古典文学都有非常好的学习与继承,其写作渗透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和滋养,很好地体现了古典性与现代性的有机结合。最重要的是他们继承了古典文学“诗以言志”“文以载道”的优良传统,在具体的写作实践中观察、思考和论争20世纪中国和中华民族的前程与出路,时刻关心国家民族的未来,视民族复兴为己任,这是中国现代文学最为可贵的精神内核,也是后人应该高度重视和传承的重要品质。
谈及现代文学学科研究对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创新,与会者谈到,中国现代文学自诞生之初就具有非常强烈的革新意识,现代文学对叙事主题和语言文字的改革,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文化体系的更新和发展。中国文学的发展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之间有着天然的映射关系,研究者需要具备充分的问题意识,自觉关注中国不同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诸多方面与文学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并将目光拓展到世界范围,在对中西文明的比较研究、互学互鉴中,推动研究和解决现代性相关问题,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出贡献。
第十二届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于同日颁出,李敬泽在颁奖仪式上致辞。他表示,现当代文学研究对中国文学的发展至为重要,通过学术研究,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现代性视野中,清晰、强烈地看到前辈们做出的探索和创造。这些探索和创造具有非常独特的价值,既是从中国的传统和现实中来,也具有世界性的探索意义,对中国话语体系的建构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青年学人所做的研究工作,对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展开面向未来的文化创造、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希望广大青年学者在面对当下和未来的文学时,进一步加大研究力度,推动现当代文学研究增强文化自觉性、巩固文化主体性。
阚宁辉在致辞中谈到,上海文艺出版社一直将文艺理论研究选题和对青年评论家的跟踪列为重要工作,“微光”“六合”等文艺理论书系品牌聚焦青年学者,推出了一批较有影响力的青年学者作品,其中多位作者是唐弢奖得主。参与主办唐弢奖,为上海文艺出版社更主动、更深入关注国内文学理论研究动态、推介拔尖青年人才成果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良机,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文艺出版社将全力以赴,为推动文学创作、文学研究、文学出版向高峰迈进继续提供热忱服务。
王尧作为评委代表致辞。他说,一代学者有一代学者的特点,但我们面对的学术问题是共同的,无论哪一代人,都需要把前辈们将学术使命和现实关怀融为一体的境界与品格传承下去。希望青年学者再接再厉,重新出发,既赓续老传统,也发扬新精神,一起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为中国学术史谱写新的篇章。
吴俊代表第十二届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评奖委员会宣读获奖名单及授奖词。罗雅琳的《重新理解革命诗歌的“民间性”——以〈阮章竞文存 诗歌卷〉为中心》、李浴洋的《“传统”的发明——“整理国故”运动与王国维“文学革命的先驱者”形象建构》、丁文的《家族文脉:鲁迅与浙东学术的过渡环节》、石岸书的《文学习性、情感政治与两种“读者”的互动——重审〈班主任〉〈伤痕〉的发表过程》、邓小燕的《梁鸿论——知识分子返乡书写症候分析》5篇文章获殊荣。
活动现场,李敬泽、高韵斐、陈思和、孙甘露、吕新雨、马文运、郜元宝、李宏伟、罗岗、毕胜分别为获奖者颁奖。丁文代表获奖者发表感言,她表示,现代文学研究的魅力,在于通过坚守文学研究史学品格,使得人文学科的基础研究建立在稳固的基石之上。现代文学的精神传统包含了人与时代不间断的对话,作为历史时空的穿梭者与探索者,在每次个案开展之前不妨对思维的深度、思想的边界保持谦虚与好奇。这也是研究的吸引力所在,即对各种可能性充分地敞开。“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文明的进程是绵延而非断裂的,如何将中国古典文学的资源与命题‘现代文学化’、厘清从传统到现代转换的具体思路,这是学科深化发展必然要触碰到的命题,也呼应了时代的需要。”
为弘扬唐弢先生的学术精神,纪念他为中国现代文学馆的建设所作出的杰出贡献,文学馆特设立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鼓励青年学者进行现当代文学研究。从2003年首届唐弢奖举办至今,已有66位青年学者获得该奖项。据介绍,唐弢奖奖杯是对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的唐弢书椅进行3D复原等比例缩小制作而成,书椅可变成梯子蹬踩拿取图书。以书椅作为奖杯,取学问当坐冷板凳、研究甘作他人梯之意,期望广大青年学者能够以书为伴,以学问为志向,以老一辈学者为榜样,在学术研究上不断精进。 (罗建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