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理论与争鸣

以新的视野和方法推进外国文学研究

□石秀玲

外国文学研究是人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人性的探索有助于塑造个人和社会的精神面貌,为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其对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观照,有助于传播各国、各地区的多样文化,为文明交流互鉴提供助力。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广大外国文学研究者以开阔的国际视野对“文学翻译与中外文学文化传统的互释”“比较文学视阈中的中外文学经典”“外国文学中历史与文化的美学再现”“中外文学经典的传播与接受”等热点问题展开了深入探索。但中国的一些外国文学研究,因被外国文学理论裹挟而难免变得过于程式化,套用理论概念偏多,缺乏原创性和生命力。为进一步推动新时代的外国文学研究,我们应立足于新时代的背景,审视外国文学理论和外国作家作品,在文本细读、调研分析等基础上进行阐释,推动外国文学研究不断向前发展。

构建完善的外国文学批评体系

构建完善的外国文学批评体系,是加强对外国文学研究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掌握外国文学研究话语权的必然要求。

其一,进行外国文学研究,要注重挖掘其文化背景与文学传统。国人在接触外国文学作品时,无论是在译介或是研究中,都应尽力回归到作家作品诞生的“语境”,深入挖掘当地文化背景和文学传统对文学创作的影响。这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本身,也能够加强我们对于各种文化之间的比较和联系的深入认识。其二,应借鉴国内外优秀批评文本,探索新的评价标准。外国文学批评体系的建设可以借鉴国内外优秀的批评文本,从中挖掘有助于我们推进外国文学批评的理论素材,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独具特色的评价标准,进而为外国文学作品的评价提供更多样化、更有深度的方法和手段。其三,外国文学批评体系的建立,应注重其与当代批评话语的联系。当代批评话语是指针对当代文学现象、文学界普遍关心的问题等进行批评的话语系统。它能够保证我们所建构起来的外国文学批评体系有足够的当代性。在这个过程中,还应该探索多元化的批评形式,以形成更加丰富、多样的批评体系。其四,外国文学批评体系的建立,还需要注重批评中的“情感因素”。批评不仅是对作品的客观分析和评价,还涉及到读者情感的共鸣与情感交流,要在批评中注重对文学作品的情感还原和表达,从而激发与读者之间的情感互动。总的来说,我们应该注重在自主性、独立性及多元性等方面构建我们自己的外国文学批评体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外国文学批评之路。

充分利用新技术,加强跨学科研究

科学和文学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们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等新时代背景下,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社会的长足进步,同时也影响了文学的表达和创作形式。与此同时,科学技术、媒介手段的发展,也为跨学科研究提供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加强跨学科研究,关注科学与文学之间的互动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从科学对文学存在形式的影响来看,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深入应用,机器翻译、自然语言处理、智能写作等技术已经实际地介入文学创作和研究之中。这种新型文学模式具备更强的智能性和交互性,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文学创作、传播与研究的可能性。但是,要注意的是,这种新型技术及“创作”也带来了一些新问题、新挑战。这需要我们在跨学科研究中加以评估和探讨。

文学研究面临的“科学转向”,确实需要我们更新传统文学观念,更好地理解科学技术的崭新变化对文学产生的影响。例如,在这个虚拟的科技世界里,存在着从“人类中心主义”到“非人类中心主义”的转变。我们需要用更广阔、更自由和更深刻的思维视角,来探讨人文主义的新变。此外,倡导一种新的文学“观念史”,也是十分重要的。这有助于将科学史、文明史与文学史打通研究,更全面地了解文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交互关系。

跨学科研究需要我们在不同学科之间进行更广泛、更深入的交流与合作,引领文学研究进入更加多元且具有前瞻性的领域。比如,我们可以借鉴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探索外国文学作品中蕴含的社会、心理、文化等方面的内容,进一步丰富对文学作品的解读视角。

树立文学研究的全球史视野

在传统的文学研究中,大多数学者通常会以国家或地区为划分依据,比如中国文学、美国文学、日本文学等,这种划分方式容易导致知识的片面化和局限性。而以强调世界各个文明之间的整体性、关联性和互动性的全球史视野来审视外国文学或具体研究一国文学,则能帮助我们超越国别的界限,将文学作品放置在更广阔的历史和地理背景中进行考察,继而获得“意外惊喜”。

一方面,基于全球史视野研究外国文学,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不同文学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交流。文学作品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它们反映了作者所处的时代和环境。通过比较不同国家、地区的文学作品,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不同文明之间的共通之处和差异之处,揭示出人类共同的情感、价值观。这有助于我们拓宽视野,超越单一的文化框架,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的文学传统。另一方面,基于全球史视野研究外国文学,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和研究被边缘化或忽视的文学作品和作家群体。在传统的文学研究中,由于很多人把研究重心集中在热点国家和地区的文学上,其他区域的文学往往会被忽略,较少受到关注。而全球史视野可以推动我们将目光投向更广泛的文学领域,探索那些具有独特价值和艺术贡献的作家作品和文学传统。

助力中国学术话语体系建构

在全球化背景下,跨文化交流和对话变得越来越重要。对外国文学理论的科学审视,是推动跨文化交流和对话、构建中国特色学术话语体系的有力举措。

其一,需要认识到外国文学理论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不同国家、地区、文化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这也决定了它们在文学理论上的观点和方法不同。因此,我们在研究外国文学理论时,需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尊重和理解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下的观点和方法,试图从中汲取有益的启示和经验。

其二,要坚持中国式现代化语境的立足点。中国拥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和独特的现代化历程,这为我们在开展外国文学研究时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立足点。我们需要重视中国文学研究的独特性,结合中国式现代化的需求和实际,探索符合中国特色的学术话语,使其与国际学术话语相互交流、相互促进。同时,外国文学理论的研究可以借鉴外国学者的成果,但同时也要保持自主创新的精神,即需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结合中国文学的研究现状和需求,发展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框架和方法论,以推动中国学术话语的建设。

其三,需要关注外国文学理论与中国文学研究之间的联系和对话,加强跨文化对话和交流。在开展外国文学研究时,我们应积极推动与国际学术界的跨文化对话和交流,这包括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出版国际学术期刊、邀请外国学者来华交流等方式,以通过互相学习和交流,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国学术“走出去”。

总之,科学审视外国文学,助力中国学术话语体系建构,并不是简单地照搬外国理论,而是要结合中国的现实和需求,继承传统、创新发展,在文明互鉴的视角下进行探索和对话。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建构出符合中国特色的学术话语,讲好中国故事,扩大中国学术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作者系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讲师)

2023-12-04 □石秀玲 1 1 文艺报 content72657.html 1 以新的视野和方法推进外国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