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书香

对现代隐喻诗学的深入研究

——读叶琼琼《隐喻与中国现代诗歌研究》

《隐喻与中国现代诗歌研究》,叶琼琼著,武汉大学出版社,2022年9月

□李子怡

放眼中国现代诗歌发展史,有许多极富想象力的诗人进行了创造性尝试,他们不断求变、不停突破,致力于推动中国诗歌由古典向现代转变。在新诗实践和诗学理论的探索过程中,“隐喻”无疑占有最重要的地位。叶琼琼的《隐喻与中国现代诗歌研究》借助语言诗学、意象诗学、传播学结合的视角,对现代诗歌的隐喻艺术展开了抽丝剥茧式研究,系统总结了现代隐喻诗学理论和中国现代诗歌的隐喻功能、形态与特征。

梳理该书的创作脉络,它生根发芽于作者2010年博士论文“论穆旦诗歌语言”,自2015年被列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现代诗歌隐喻研究”后开始茁壮成长,最终于2022年正式出版。十年树木,终成正果,充分凸显了作者对于新诗研究的敏锐性、前瞻性以及持久性。全书不乏翔实的论述、独到的观点和缜密的逻辑,大致有以下三点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强烈的问题意识与鲜明的对比视野。隐喻是一个历史悠久且不断发展的概念,备受古今中外文论家青睐,在现代诗歌的发展转型过程中生发出巨大的推力。但目前针对中国现代诗歌开展的系统隐喻探究并不多见,大部分为个案研究,且以理论阐述居多。叶琼琼不仅精准地发现了隐喻在新诗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还敏锐地觉察出目前中国现代诗歌隐喻研究的不足。作者将隐喻放在研究的核心位置,以30万字的篇幅全面细致地分析了中国现代诗歌代表性诗人诗歌隐喻艺术形态,为中国现代诗歌隐喻特征梳理出一条条清晰的脉络。

在前言,作者首先抛出了“什么是隐喻”。回答这一复杂问题时,作者以时间为轴,以国外和国内两大支线进行阐述。古今中外学者有关隐喻的观点遥相呼应,不乏争论与创新。而后,作者又抛出几个耐人思索的问题,并在对比中逐一解答——隐喻对中国现代诗歌有何影响?现代隐喻与传统隐喻的区别有哪些?现代隐喻的本质是什么?此外,在意象隐喻、词汇隐喻、结构隐喻这三大板块,作者依旧从比较视野出发,细致考察了中国现代诗歌隐喻的生成过程,分析了中外诗歌隐喻传统对现代诗歌隐喻艺术的影响。通过比较现代汉语诗歌隐喻与古代、外国诗歌隐喻,清晰地勾勒出中国现代诗歌融合东西方诗歌隐喻艺术,从古典走向现代隐喻的轨迹。这种贯穿全书的鲜明的问题意识和对比视野使得新诗隐喻研究走向更广阔、更深刻的视域。

中国现代隐喻诗学体系的整体构建。作者首先着力于总结现代隐喻诗学理论。在西方,亚里士多德被视作给“隐喻”下定义的第一人,他从修辞层面强调隐喻“比较”“代替”的特质。但在20世纪30年代,瑞恰兹、布莱克提出质疑,力求突破,80年代莱考夫等人则将隐喻推至认知科学领域。在我国,隐喻研究更是源远流长,从先秦至今,持续了千年之久。步入20世纪80年代,学者们致力于“在西方隐喻研究范式和中国传统隐喻研究之间找到一条融通之路”,显示出守正创新、融汇中西的学术视野。作者在隐喻诗学理论与创作规律的总结中,从文学以及隐喻思维特征出发给隐喻下定义,进一步建构和完善现代隐喻诗学,为中国现代诗学的理论创建注入新活力。

本书还系统总结了中国现代诗歌隐喻形态与特征。作者选取诗歌创作中的三大核心要素——意象、词汇、结构,基本落成了中国现代诗歌的隐喻大厦。值得一提的是,本书的体例上颇具特色。一方面,作者将诗歌隐喻细分为三大板块阐述中国现代诗歌的隐喻特征;另一方面,穆旦的研究都放在每个板块中最前,其余篇章均按照时间排列。这一安排颇具巧思,穆旦是新诗现代性的集大成者,最能体现中国现代诗歌隐喻艺术的成就。作者将穆旦视作新诗发展轴上的显著坐标点,由一点到一面,再串成一条长线,基本辐射了现代诗坛,展现了新诗隐喻艺术的全貌。通过对中国现代诗歌诗形、诗思、诗质的隐喻特性分析,不仅从本体艺术形式的角度总结现代汉语诗歌隐喻形态、特征与功能,更推动现代汉语诗歌本体研究的发展。

隐喻创作实践与时代背景的双重考察。本书分析隐喻内涵的时候,既注意结合中国传统和西方隐喻艺术来分析,又强调结合个体和时代特征来分析。正是在古典、西方、时代、个体四重力量的共同作用下,现代诗歌独特的隐喻内涵应运而生。

在意象隐喻方面,研究了穆旦诗中的“春”和宗教意象、徐志摩诗中的“水”和动物意象,以及戴望舒诗中的“夜”意象。作者发现传统诗歌与现代诗歌一个本质性的不同在于,传统诗歌的意象隐喻内涵总体来说比较明晰;而现代诗歌隐喻内涵是流动、暂时的,带有鲜明的个人特征和时代特征,这一改向体现出现代诗人审美观、价值观的转变。在词汇隐喻方面,选取了穆旦诗中的虚词、戴望舒诗中的“青”色词以及闻一多诗中的“红”与“黑”色词。在结构隐喻方面,探究了穆旦诗歌中的戏剧性结构、平行结构、拼贴式结构等,李金发诗歌中的意识流结构、双声部结构,郭沫若的神话原型结构。这些看似破碎、凌乱的无序化文体形式,是诗歌先锋们在汲取传统与西方诗学营养后的大胆尝试,亦是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下的内心写照。

总之,叶琼琼并没有停留在现代诗歌形式研究的单一层面,而是综合诗人的时代背景和个人特征,将隐喻理论与诗歌文本细读相结合,全面、动态、深入地观察和描述现代诗歌中的隐喻,实现了诗学理论与创作实践形态研究的结合,文体形式研究与文体功能研究的结合,知识考察与理论提升的结合。

通观《隐喻与中国现代诗歌研究》,不论是对隐喻重要地位和研究现状不足之间不平衡关系的清醒认识,还是对隐喻诗学理论和中国现代诗歌隐喻形态与特征的系统总结,都结合时代背景和诗人特征对隐喻学说和创作实践进行深度分析,作了近乎全面的系统探索,可谓一部中国现代诗歌隐喻研究的佳作。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中文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

2023-12-06 ——读叶琼琼《隐喻与中国现代诗歌研究》 1 1 文艺报 content72696.html 1 对现代隐喻诗学的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