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凤凰书评

一次次深情对望,是人与自然的相生相依

□汤碧莲

滇金丝猴

与滇金丝猴相伴了近40年的龙勇诚,在川滇藏交界处的高山森林里,从黑发走成了白发。《守望雪山精灵:滇金丝猴科考手记》记录了他与滇金丝猴结缘并相系一生的故事。

滇金丝猴是中国特有的濒危珍稀野生动物。早在20世纪70年代我国第一次公布保护动物名单时,它就被列为国家一类保护动物,但当时的科学家和相关林业机构对它知之甚少,当地村子甚至仍沿袭着狩猎的传统。要真正保护这一珍稀物种,首要任务就是摸清它的地理分布和种群数量。1987年,龙勇诚开始了一段寻找滇金丝猴的长征路。

那是真正能用风餐露宿来形容的跋涉之路。背着铺盖和食物,龙勇诚靠着双脚,常常一走就是一天。晚上搭个简易的帐篷,或是找棵大树,在树根处堆起的枝叶上铺上睡袋,就拥有了天然的席梦思。为了尽可能轻装,他的取水工具并不是水桶,而是雨衣和一个用来装东西的防雨背包;炊具他只带了一口罗锅和一只铝盆,罗锅用来煮饭,锅盖用来炒菜,铝盆可以装菜盛汤。这些如今读来有些新鲜的经历,却是当时科考条件贫乏艰辛的真实写照。

与滇金丝猴的相遇常常靠的是运气。运气好时,一两天就能找到猴子;运气不好时,一两个月都见不着猴子的身影。长年在山上穿梭的龙勇诚练就了靠猴粪来追踪滇金丝猴的本领,一双火眼金睛也能辨别出公猴和母猴,以及它们在猴群里的地位。而了解得越多,他对滇金丝猴也越发亲近。

滇金丝猴与人类有着众多相似的地方。书中百余张科考时拍摄的一手照片,更是让读者得以一窥雪山精灵的真面目和它们的隐秘生活。它们唇红齿白,有着世界上最像人类的脸庞。它们也有笑肌,也会社交,把微笑当成一种社交行为。它们也有自己的家庭,照顾家庭里年幼或受伤的成员是它们的美德。而正是这样的滇金丝猴,却因偷猎和栖息地被破坏,一度面临灭绝的风险。龙勇诚在科考的路上,就曾亲眼看着被猎杀的母猴在自己的怀里死去。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它努力睁开的那双美丽的大眼睛永远刻在了龙勇诚的心里。守护这世间最像人类的生灵,成了龙勇诚一生的使命。

1994年,龙勇诚带领团队,将分布在云南、西藏的大约1500只滇金丝猴全部找到。在之后的十几年里,他依然为了保护和研究滇金丝猴而奔走。2021年的数据显示,滇金丝猴种群数量已经发展到约4000只。龙勇诚说,冥冥之中,已经有条红绳把他的命运和滇金丝猴交织在了一起。

一次次的深情对望,是人与自然的相生相依。一部科考手记的背后,是执着,是信仰,是对自然生灵的倾心奉献。

2023-12-15 □汤碧莲 1 1 文艺报 content72839.html 1 一次次深情对望,是人与自然的相生相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