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版:专题

似锦繁华又一季

——江苏省第八届紫金山文学奖述评

盛典现场

□汪 政

江苏省第八届紫金山文学奖经过申报评审等环节,获奖名单已经公布。无论是评奖理念还是评奖程序,无论是奖项种类还是获奖作者的覆盖面,无论是获奖作品的艺术水准还是作品的影响,作为江苏省三年一届的最高文学奖,这一评审结果可以说广泛而典型地体现了届内江苏文学的发展水平。在奖项设置上,紫金山文学奖有自己独特的理念,不仅文体全面,而且遍及了参与文学发展的几乎所有的力量与要素,像这次获得编辑奖的赵阳、李祥和马燕就是江苏出版与期刊的代表,而获得文学新人奖的秦汝璧、许天伦和邹胜念无疑给人以江苏文学代有才人出的喜悦和期待。因此,作为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样本,对本届紫金山文学奖进行研究,可以探讨这三年来江苏文学的成就与发展,对进一步总结经验、繁荣江苏文学,推动江苏文化强省建设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

具体地说,本届紫金山文学奖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是紧跟时代,贴近现实,以文学的方式书写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江苏作家一直秉持现实主义精神,保持着对社会律动的敏感,始终走在现实发展的前列。周梅森的《突围》通过大型国企改革、反腐过程中一系列惊心动魄的故事,展现了波澜壮阔的时代中人性的明与暗、进与退、正与邪,以大开大合的手笔呼应了人们对公平正义的关切和期盼。范小青的《家在古城》展示的是古城保护这一个具有全球性意义的重大课题。作品以苏州古城更新保护为写作题材,通过选取若干典型个案展开深度叙事,既见古城治理的全景构型,又得其中的细部肌理,全息地反映古城保护的苏州方案、苏州智慧,乃至尚待解决的苏州问题。主题表达紧密关联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和文化传承发展。《赶时间的人》是本届紫奖的一个特殊的文本,它是“一个外卖员的诗”,作者王计兵被称为“一个来自民间的行吟诗人”,他的诗记录着那些跟他一样为生存奔波的人如外卖员、农民工、保洁员的生活际遇,以及作为一个劳动者的自尊。它是大时代的记录,是普通人的心灵,更是这个社会感动人的活力、丰盈、情怀与良善。萧茜宁的网络小说《身如琉璃心似雪》将中华传统工艺与当代青年情感事业相结合。作品把攻克琉璃技术难关的艰辛与人物成长、情感成熟、艺术感受力提升以及对工匠精神的领悟融会贯通,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在本届获奖作品中,生态叙事是一个亮点,代表了江苏作家新的写作方向。许多作品不仅从不同角度描写了江苏大地的生态之美,而且写出了江苏人民践行“两山”理论的生动故事。张羊羊的《旧雨》以辞条体式叙说了故乡的植物、动物、人物、食物、旧物、风物,在纸上营造了环境友好的生态氛围,并透出清欢的古典意境。姜桦的《滩涂地》从地理学、历史学和生态学的角度,追溯滩涂大地的人文历史,展现丰饶独特的风土人情,镜像式地还原与呈现黄海边的自然生态,记录和书写生命万物的关联。徐向林《东方湿地:生物多样性中国样本》则从另一个角度聚焦黄海湿地形成演化发展保护历史,以时空交错方式,讲述自然演化与人力作用的复杂关系,凸显了新理念下的新发展。生态不仅是人与自然,同时也是人与人、人与社会,只要出现关系,生态和谐就是理想。谷以成的《金陵市井图鉴》和姚大伟的《2018:新盛街笔记》就是以生态思想观照人间烟火的作品。前者着眼于市民各色生活的喜怒哀乐,以非凡的语言自治能力,跳出了宏大叙事,道出了民间性作为社会生活的本来意义这一基本事实,道出了民间生活的本相与民间自治的肌理。后者运用田野调查的方法,把一条街的“记忆”赋予了丰厚的文化内涵,将过去的回忆、现场的直呈及未来的预见融为一体,从人文地理的角度写出了具有地方感的生活境界。

二是立足当代,将笔触探向历史,礼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寻觅中国式现代化的民族路径。江苏历史悠久,文脉绵长,这不仅是江苏文学的富矿,也形成了江苏文学以史为鉴,借古察今的传统和特色。叶兆言《仪凤之门》通过描述大革命前夜百姓的日常生活与命运浮沉,勾勒出南京近现代的城市发展轨迹。立体地展现人与城的多元互动,作品以为南京铸心立魂的方式阐释了历史之道,于沧桑之中显示出不容撼动的必然力量。徐风的《忘记我》是一部特别的作品,凭借扎实的实地采访和深度发掘,书写了一段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荡气回肠的中国故事。作品以江南女子钱秀玲在比利时拯救生命的故事为主线,叙述了一场让世界惊叹的国际大营救行动,呈现出的是超越了国际边界的正义、良知和慈悲的人性光辉。作品出版后产生了积极的反响,很快被译成外文,并受到比利时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郭平《广陵散》的笔墨虽然都在当下,但文化气息却古典而深远。作品以古琴为主要表现对象,渲染的是风雅别致的江南文人风格,器、人、道的三位一体,不仅于文化激荡的年月写出了难能可贵的超迈风神,而且重申了中国文化的深厚与理想。于兆文的《新安旅行团》和邹雷的《行走的学校》题材相近,都与中国少年儿童运动史上的传奇“新安旅行团”相关。于兆文的长篇纪实完整生动地还原了20世纪上半叶江苏新安旅行团历时十七年五万里的“修学”之旅。这一横贯全国东西南北、以生活教育为主要目标的“修学”旅行,从1929年陶行知担任首任校长的新安小学成立开始,直至1952年完成历史使命。作品可谓是对一段珍贵的中国现代革命历史的形象化“打捞”与“复现”。邹雷的长篇儿童小说则以儿童为视角,讲述了以爱国走天下为成长途径这一光辉历程。作品在成人引导和少年自我探索的双向推动中展现了“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少年群像。把“天下事”和“少年心”结合起来,把“大时代”和“真本领”结合起来,呈现了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主题。王振羽的《国家重器:张之洞》在全面深入展现晚清时局与变局中叙述了张之洞这一晚清代表性人物所经历的重大事件与运动,剖析了他跌宕起伏的人生岁月,充满了现代性思辨。赖尔的网络小说《女兵安妮》以抗战为故事背景,将少年的创伤性体验,以及因之而来的残酷与温暖、挣扎与成长,描摹得细腻真切,洋溢着理想主义的星光。同为网络小说的时音的《长安秘案录》以受冤为奴的宫女查案、破案为主线,穿插起唐代历史上的真实政治斗争和民间野史中的奇闻异事,对历史事件进行大胆又不失合理的想象,展示出中国历史文化的独特魅力。

三是以人民为中心,将目光投向丰富生动的社会生活,通过鲜活的日常描绘,写出时代变迁与世道人心。在宏大叙事之外始终关注日常,关注人的生活,并在社会的毛细血管与末端循环中发现意义与价值是江苏文学的风格与特点,也是江苏文学人性关怀与人道主义的底色,也正是在这样的描写与发现中,可以见出社会的韧性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王尧的《民谣》通过小说结构富有创造性的内、外与杂篇的设定,以细节凸显的散文化,对历史的复杂性与人性的丰富性做了透视与挖掘。叶弥《不老》主人公孔燕妮所透射出的不老之爱,显示了一种特殊的生命力的存在。小说以南方城乡生活为背景,展示了特定岁月的风俗画。汤成难的《月光宝盒》叙述了父女的相依,猴子的陪伴和这狭窄生活之外的广阔世界,在最终兑现的成长与爱的回应中闪现出人性深处的微光。曹寇的《鸭镇往事》还原了20世纪末小镇中学的生活气息,婉转地表达了大时代和大世界对每个具体人的切身影响,把笔墨回落到活生生的人身上,体味每一个具体生命的意义。罗望子的《婚礼上的男人》以平实朴素的叙述营造了一个小城的生活氛围,塑造了一群这种生活氛围中的中年男性的形象,在浓厚的生活气息中审察了富于时代特点的情感方式。邹世奇的《牧马河之夏》再现了我们时代普通女性如何依靠知识和考试获得自由,如何将自我从情感的泥泞中解脱,以及她们关于远方与自我的想象。赵菱的儿童长篇小说《我的老师乘诗而来》将现代儿童观与诗歌的唯美浪漫有机融为一体,以纯粹的儿童本位情怀与理想主义的价值态度书写最美乡村教育。谈凤霞的儿童长篇小说《守护天使》通过罹患阿尔茨海默症的奶奶、青春期少女这两个不同生命阶段的家人间的探究和交融,构建起了家庭、家族的文化记忆。向迅的《与父亲书》用油画般丰厚凝重的笔触,未加滤镜的体察和追忆,写出了一个不一样的父亲,也让人在这一个父亲身上看到很多个父亲,既体现了向生命深处挖掘之勇毅无私,也写出了人子之情,写出了一个作家对人世的爱。与向迅的作品相似的是龚学明《月光村庄的妈妈》,这是一部母亲之书。作品塑造了一个美丽、勤劳、善良、乐观而又多才多艺的母亲形象,以感人至深的诗行抒发了诗人对母亲的热爱与无尽的怀念。诗人将对母亲的挚爱与思念融入到历史的追忆、社会的观照与时代的思考中,从而在个人的亲情中注入了深邃的哲思与丰富的时代内容,形成了诗人独具审美特质的“亲情诗学”。

四是以高蹈风神的态度,用深邃的眼光烛照现实,以思想的力量勘探生活,以文学化的个性呈现出形而上的哲思。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水韵的江苏也是智慧的江苏。江苏文学总是坚持独立思考的精神,以创新的热情与创造的勇气闪耀着思想的光芒。胡学文的《跳鲤》让一对濒临绝境又不甘心的夫妻走出乡村,来到城市,在命运的羊肠小道上企图寻找新的宽阔的大路。关于城市与乡村,物质与精神,善与恶,沉沦与抵抗,在披挂金光而不甘挣扎的跳鲤上得到了既富有现实性又极具象征性的呈现。在写实之中透出精神的升华。这是一个时代的精神样本,亦是作家满怀悲怆的心灵哀歌,贯注着现实之真的强大力量。孙频是一位穿透力很强的青年作家,她的《棣棠之约》从上世纪80年代一路讲来,以三位朋友各自的现实际遇、命运浮沉,鉴照了数十年间中国经济社会、世道人心的几番转折,理想高蹈与世俗羁绊之间的多重张力。尤其是作品主人公的精神气质颇具魅力,他将自己活成了一个世界,显出难得一见的“酒神精神”。庞羽的《他们在跳舞》是一份时代的另类记录,从一个小切口,触摸了两代人精神深处的创痛,展示出人生长河中的生死悖谬。作品将对于时代症候的思考内嵌于叙事形式的探索和个性化风格的追求之中,体现出一个年轻作家难能可贵的努力。李黎的《登顶之夜》表现了一个中年男人的矛盾生活。“冲锋衣”是他渴望逃离千篇一律的平庸生活的“凭借”,虽然衣服穿在身上,但是他却从未走向远方,也从未脱离既有的生活秩序。所谓“登顶之夜”也只是他渴望逃离的念想,具有很强的象征寓意。倪苡的《失语》也是一篇虚实相生的作品,故事的表层是一个人从生理失语到社会失语再到精神失语的痛苦历程。从主人公话语功能的多余到恢复再到自我静默,不仅是一个人的生存状况,更是具有现代主义色彩的人类精神状况的写照。其实,这样的文学话语与思想风格不仅存在于上述作品中,它几乎是所有获奖作品所具备的审美性状。思想永远是文学的骨骼,也永远是作家的姿态,自新时期文学以来,江苏文学不断贡献出思想与话题,这已成为文学苏军的重要标识。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如果说到江苏文学的思想性,理论评论就是它的半壁江山。这次获得理论评论奖的是季进的《视差之见:海外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的历史描述与理论反思》、韩亮的《历史现场与重返之思》、李丹的《“双城故事”: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京沪讲唱文艺》、李玮的《论女频网络文学叙事结构的新变(2020-2021年)》和韩松刚的《谎言的默许》。作者多为青年才俊,不仅显示了江苏文学理论评论的青年力量,更显示了他们广阔的批评视野与学术深度。既有对当下文学现场的即时介入,又有对文学史的钩玄提要,既有对新兴文类的精深研究,又有贯通中外的杷梳概括。

五是以严谨的创作态度对待文学,以虔诚之心对待艺术,探索新的审美方式,呈现新的美学样态,贡献文学的江苏话语。江苏文学对美的执着追求向来为中国文坛所重。一代一代的江苏作家前赴后继地开设了一家家艺术作坊,他们用六朝骈赋和南宋长调一样典雅、绮丽、流转、意象纷呈的语言,来呼应、渲染来自历史的“丽辞”传统。这届获奖作品可以说件件可圈可点,只不过为了论述的方便作了侧重的分类,如同这里列举的作品在主题与题材上同样不俗一样。朱文颖的《桥头羊肉店》表现出一种独特的叙述智慧。它试图将东方艺术的神秘启示和生存哲学的形而上玄思融为一体。借由虚拟的情境,小说生发出对存在状态可能性的畅想,伸展开关于元艺术的追问。小说结构精巧,语言空灵雅致,其小说叙述高超的驾驭力,显示了作者在短篇小说上挣脱经验的局限而另辟蹊径的成功尝试。房伟《血色莫扎特》在叙事上引人注目,作品以三方视角的交织叙事推进一桩陈年旧案的侦破,类型小说的外壳之下,时代步伐与个人命运之间交互为用、彼此影响,铺展开一幅残酷与温情、颓废与浪漫糅合的世纪之交图景。语言粗砺而蕴含诗意,情节离奇又合乎情理,悬念设置中不乏现实关切。大头马“借名”梅尔维尔中同名名作的中篇《白鲸》,显示了这位青年作家的阅读视野和文学资源。作品并非一般性地模仿、戏谑和文字游戏,而是追求一种更为深层的互文性。其驾轻就熟的语言、智力含量高的叙事,令人眼花缭乱的多重手法,心理学、犯罪学、电子游戏等内容的广泛容纳,集中展现了新一代写作者的风采。青年诗人刘康的《万象》以一部短诗集展示了才华。作品将抒情、叙事和沉思混融在一起,每每能在很短的篇幅里勾画出一个足够宽阔辽远的时间与空间,让杰出的死者和尘世里的万象促席相对。受益于诗人切身体验的坚韧明亮的诗句,沉淀了几代诗人共同淬炼出的新语感。阮夕清的《窗外灯》是一篇空间艺术的作品,它在逼仄的场景中讲述出无尽的生活,充分证明了作者成熟而富于创造性的叙事艺术。语言抵达之处似乎恰恰呈现为叙事的边界,可谓叙事成本管理的样本。《雨在他们的讲述中》是诗人格风的精心之作。作品摆脱了功利杂质,以独特的诗人之眼瞭望并勾画人间风物,世相在其诗中生成崭新的语言风景,体现了诗人重塑经验的不同凡响。白小云的诗集《白日梦》虽然是一部诗歌选集,却呈现出内在的逻辑性。这一逻辑立足于生命意识和女性经验,在与世界的互动互文中生成一种具有识别性的诗歌风格。作品语言简洁、饱满、富有张力,意象截取独特,情绪把控有分寸,善于从点滴的日常中提炼出诗意,在陌生化中开掘内心和人性的隐秘。万修芬的童话《收集名字的小孩》用想象与故事将孩子智慧地引领至世界与万物的入口处,从收集名字开始去广泛地亲近自然,经验人生,充盈思想。在童话文体上有着创新性的理解与运用。午夏的图画书《喊月亮》是以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为背景,叙述与描绘了一系列充满视觉冲击感的家庭劳作现场,构成了图文互动的双线叙事。单幅或跨页的水彩手绘,以及仰视、平视、俯视等多个视角的特写,体现出作者在绘本上的创新追求。

江苏文学艺术上的进步既有对传统的继承,也有对域外文学的借鉴,正是江苏作家海纳百川的“拿来主义”使江苏文学的发展始终有汲取不尽的源头活水。所以,本届翻译奖不仅是江苏文学翻译与外国文学研究上的收获,更是江苏文学与世界文学交融互鉴的关系表达。张伟劼所译的乌拉圭作家爱德华多·加莱亚诺的《颠倒看世界》准确捕捉到了加莱亚诺思想表达的细腻与锋芒、文字表述的疏密与张力,以忠实为原则,译笔流畅精炼,生动再现原作的风格特质。王明睿翻译的法国作家帕斯卡·基尼亚尔的《眼泪》准确把握了原作的语言和文学特质,在译文中呈现蕴含在小说中的“颜色”和“音乐”,让读者在中文世界里获得了尽可能体悟原作神韵的机会。

文学奖是一种特殊的文学批评,是文学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和文学生产的重要杠杆,承担着彰显文学价值、倡导精品创作、引导读者消费和参与当代文学史建构的多重功能,是文学发展重要的风向标。江苏的紫金山文学奖历经八届,公正公平,成熟权威,积淀丰厚,影响广泛,得到了省内外文学界的高度认同。相信它对推动江苏文学高质量发展将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作者系江苏作协副主席。本文在第八届紫金山文学奖获奖作品评语基础上写成,特此说明,并向评语的撰写专家致谢!)

2023-12-27 ——江苏省第八届紫金山文学奖述评 1 1 文艺报 content72997.html 1 似锦繁华又一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