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文学评论

房伟: 直面现实与叩问历史的“双向奔赴” 2023年快要过去了,这一年出现了很多优秀小说,也有些引发话题的文学事件。在人工智能即将发生革命变化的时代,文学如何关注现实,文学如何发挥心灵作用,似乎成了所有作家的焦虑性问题。幸运的是,2023年的小说中,我看到了一些直面现实与叩问历史的佳作,给予着我力量。 毕飞宇的《欢迎来到人间》以其对时代和社会、以及处于其中的个人的生存问题的关注,向时代和社会发声,无疑是文学界的一大收获。毕飞宇细致描写了肾移植科的主刀傅睿,对医患关系、夫妻关系、原生家庭、科室关系等多角度描摹,表现这个时代的人的生存困境与存在的痛苦。对傅睿手术失败后的困惑、烦乱的状态以及心理痼疾进行了精准刻画,可以说,作者关心的是人类普遍存在的精神之苦。 除了直面现实的作品,我还在许多叩问历史的作品中看到作者对时代问题的思考。贾平凹的《河山传》以其对改革开放后多元化的中国的刻绘,表达了对农民工与民营企业家这两类人物的关注,记录了我们不得不回答的时代问题。小说要写的不仅是那个变革的时代的中国,也是变革中的中国的现在。 颜歌的《平乐县志》也用了世情小说笔调,也是以改革开放为大背景的。不同的是,《平乐县志》是要把现实记录成历史的写作,小说试图描述改革开放后的“县城文化”的图景,而当下的中国大地,仍然有许多像平乐县这样的小县城,正慢慢消失。所谓历史的志传,深层次的指向却是中国现代化转型中隐存的痼疾。饶有意味的是,甫跃辉的《广阔之地》中,县城更多的是一种富有乡土气息的“故乡”,而城市则更像一只张着巨口吞噬一切的钢铁巨兽。看似不同的叙述立场,实际都是在面对时代的难题,即中国在现代化转型过程中的问题。 历史究竟走向何处,轮回是否又要重演?迟子建《碾压甲骨的车轮》以其历史与现实的互渗给了我许多启发。无论是辉煌的王侯将相,抑或艰难存在的小人物,都将在历史车轮中化为灰烬。迟子建自述:“在历史和现实的双重泥淖中,总会有一些人被迫沉陷,也总会有不屈者在深渊中练硬翅膀,拔地而起,搏击长空。”时代到底要怎么变化,确实不是普通人所能掌控的,只是这并非我们只能选择顺从和遗忘的理由。我想强调的是,在历史与现实的双向奔赴之中,发现时代问题并从历史中追寻答案,是当下文学创作不可逃避的责任。

2024-01-05 1 1 文艺报 content73065.html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