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影视

2023纪录片盘点:

在现实观照中拓宽视野 在多元探索中坚持创新

□赵 捷

2023年,国产纪录片创作以“讲好中国故事”彰显时代精神,在现实观照中拓宽视野,在多元探索中坚持创新。一批独具特色的纪录片精品力作汇聚起建功新时代、奋进新征程的强大伟力。回顾2023年纪录片创作与生产,有如下突出表现与亮点。

宏大主题纪录片:致广大而尽精微。展示国家形象、彰显时代情怀的宏大主题纪录片以致广大而尽精微的方式,将个人命运与时代发展相结合,凭借人性温度和现实力量使得纪录片宏大主题有效抵达受众。纪录片《通向繁荣之路》中“工笔”与“写意”完美结合,例如片中展现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在乌兹别克斯坦修复希瓦古城的故事中,中国年轻文物保护工程师讲述每当结束一天工作时看到夕阳,就想到当年张骞牵着他的骆驼一路前行,而今天的我们也是沿着张骞的足迹一路走到这里。历史与今天、时代与个体在这一刻互联互通。这样的细节处理在片中比比皆是,该片正是通过这样一个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追寻幸福、奋斗逐梦的故事和生动细节,来铺陈、延展、深化主题。《智能时代》围绕人工智能的诞生发展、创新突围赋能生产生活、解决城市问题、挑战技术安全伦理、重塑人的价值以及未来方向等六个方面,追溯历史、观照现实、瞻望未来,深层次呈现与人工智能紧密相关的技术突破、科学哲学、道德伦理、人类发展等。同样是恢宏壮阔的时代主题,北京冬奥会官方电影《北京2022》将许多不为人知的微小瞬间精心勾连、细腻刻画,徐徐展现了来自世界各国的运动员、志愿者、医务人员等组成的“冬奥人”的闪光群像,让观众看到在漫长的筹办备战全过程中,他们如何不断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实现一重又一重突破,奥运精神在一个个故事中具体而微的呈现,彰显出人类共同合作、团结向前的重大意义。系统阐释中国人权道路的产生与发展、解读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人权发展道路的大型电视政论片《新时代中国人权》站位高、视野广,同时又能透过充满烟火气的人物命运故事,展现了新时代以法治保障人权、以法治守护平安、以法治彰显公平正义的全面依法治国取得的重要成就。纪录片《一路百年》以北京公交提炼中国社会发展的国家记忆,讲述了漫长岁月里,北京公交车从无到有、从单机车到“大通道”、从燃油车到新能源车,至今已经“开”过了整整一个世纪。横贯长安街的公交线路大1路车,不仅见证了北京公交的发展变迁、北京这座城市的历史变化,更见证了中国从苦难走向辉煌的发展历程……“广大”与“精微”相辅相生,为纪录片宏大主题的落地保驾护航。

文献历史纪录片:见历史、见信念、见品格。2023年文献历史纪录片整体创作注重历史回响与古今对话。文献历史纪录片不是对历史文字的简单复刻。如何让作品成为一部“见历史”“见信念”“见品格”的影像史书,是相关创作者一直思考的核心问题。我们欣喜地看到,2023年的文献历史纪录片打破了过往创作“见事不见人”、只有全景没有细节的刻板印象。

全景立体呈现原中央苏区历史的文献纪录片《从瑞金出发》,从史实中凝练升华出中国共产党人在血与火的洗礼中、在治党治国治军的探索中形成的苏区精神。创作者以“寻根”的方式完成作品的创新表达,为观众提供了一种崭新视角。《穿越烽火》记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部人民电影《延安与八路军》从拍摄到洗印历经坎坷的传奇故事。一条线索探寻在战乱中失散的胶片,一条线索探寻在烽火中淬炼的生命历程,两条线索平行铺展形成《穿越烽火》独特的复线结构,用影像之力牵引观众走近袁牧之、吴印咸、冼星海等人饱含热血、践行诺言的生命历程。2023年是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纪录片《忠骨》以迎接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到祖国为主线,通过多位抗美援朝战争亲历者和烈士后代的叙述,借助口述历史、情景再现、记录跟拍等多种表现手段,讲述了“忠骨”归国背后的动人故事。其中,首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时,守候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门口的烈士后代看到一辆辆灵车驶来,嘴里喊着“爸爸,爸爸”放声痛哭。从咿呀学语到年逾花甲,他们对烈士亲人大多只有模糊的印象。这一段纪实影像催人泪下,永久定格了祖国和人民对志愿军英烈的深切缅怀与崇高敬意……知其所来,方能识其所在、明其将往,这正是文献历史纪录片的意义所在。

人文纪录片:为文化“两创”注入能量。2023年人文纪录片创作特别注重用影像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注入能量。《寻古中国》里,创作者创造性地把考古探索和文献研究有机结合起来,通过CG技术再现、拓展现实技术复原原始遗迹等新技术手段,带领观众沉浸式感受文明演进历程,展示最新考古发现。《中国》(第三季)以原画+CG特效的方式探源中华文明,将观众引入上古文明的怀想空间。《何以中国》以考古为线索,但它并不依赖考古学家的口述,而是用最真实的考古发现本身呈现中国文明的演进过程,内容可信,经得起推敲。《美术里的中国》运用前沿视觉技术和多元拍摄手法对经典美术作品进行艺术化再创作,赋予画作新的观看方式,进一步探索了美术类纪录片的新形态,潜移默化地实现了以美育人、以美化人。《大泰山》将“无形”基因寓于“有形”视界,如泰山日出壮观景象背后蕴含的是天地大德、生生不息的赞歌,是观者天人合一、沟通古今的心灵感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具有跨越时空的价值,更需要人文纪录片不断加以阐释研究与传承发展。

社会纪实纪录片:捕捉普通人的高光时刻。深入现实生活、提炼诗意表达,2023年社会纪实纪录片创作致力于捕捉普通人的高光时刻。《我的温暖人间》《闪闪的儿科医生》《看不见的顶峰》《奇妙之城》(第二季)等潜入社会深处,敏锐地捕捉正在发生的变化,为时代留下极具代表性和象征意义的一幅幅肖像。它们讲述普通人的真实故事,为进入“大片时代”的纪录片发展前景提供另一种方向——真实地反映生活的质感、人性的温度,展现亲情、友情、爱情、责任、勇气、梦想的力量。

《我的温暖人间》中,16位平凡主人公的故事带给观众诸多感动:儿子带88岁老人全国旅行、丈夫照顾脑梗妻子回归正常生活……纪录片让平凡琐事有了诗意和温度。《闪闪的儿科医生》中,全天候隐藏式拍摄使得儿科医生的日常工作得以全方位展现。手术室、门诊、病房里有着人间万象,作品同时聚焦新生儿、学习困难、单亲带娃、青春期、心理问题等当下热点,辐射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收获了广泛共情共鸣。《看不见的顶峰》中,中国首位盲人登山家张洪从做出决定、筹备训练,到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的全历程被真实记录,与此同时,亲情与梦想、勇气和信念始终支撑着主人公一路向顶峰攀登,这也成为影片的叙事底色。无论是主人公与妻子之间扣人心弦的爱情故事,还是与同伴们在攀登的极限条件下陷入生死考验、战胜自然和内心恐惧时的抉择和挑战,影片都能激发观众对自我生命价值的思索与感悟。《奇妙之城》(第二季)不仅有明星探寻,还以生活于城市中的文艺爱好者、饕餮美食家等为切入点勾勒城市内在精神……社会建设离不开每一个鲜活个体,他们没有所谓的“主角光环”,却于无声中构筑了时代风貌。

自然科学纪录片:对标国际讲好全世界的共同课题。自然科学纪录片在“讲好我们的生态文明故事”上对标国际不断求新。生态文明既是中国课题,也是世界课题。2023年自然科学纪录片以鲜明的全球化意识展现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保护成果,视听综合美感与观赏性显著提升。

纪录片《国家公园:万物共生之境》聚焦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一核心主题,在全景展现中国国家公园的自然美景、动植物奇观的同时,讲述了国家政府、普通民众、环保人士、科研人员等对动植物保护倾情投入的一个个暖心故事。相较于全景呈现的鸿篇巨制,《黑鹳的春天》以小而精的影像记录方式,通过沉浸式观察、年轻化表达,以小见大地表现了中国西部生物多样性之美、荒漠湿地保护区的野性之美。创作者积累黑鹳素材长达七八年之久。这一年,《雪豹和她的朋友们》纪录电影同观众见面。摄影机深入雪豹的栖息地,引领观众近距离感受雪豹的惊艳存在。作品将“人”融入雪豹的世界中。拍摄雪豹的摄影师是在“牧民摄影师成长计划”中成长起来的牧民摄影师,他们从牧民转变为摄影师的故事与他们在高原艰辛追踪、拍摄下雪豹的画面交织迭进,使得影片具有人与野生动物、人与自然共生互动的真挚情感。聚焦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的纪录片《零碳之路》里,国际摄影师肖恩和自然保护倡导者唐瑞走访中国多地,探访青海可再生能源基地、北京冬奥会、福建三明国储林、超低能耗的燃煤电厂、采用二氧化碳捕集与利用技术的水泥厂等,见证中国为实现碳中和进行的一系列变革与创新。

2023年中国纪录片创作承担起“时代影像,真诚记录”的职责使命,深耕内容品质,不断创新超越。同时,具有全媒体传播特质的纪录片产品不但在数量上增多,在选题内容和创意方向上更是求新求精,为2023年纪录片创作留下丰富灵动的表情、印记。相信未来国产纪录片将进一步在多元纪实影像书写中开拓新语态,成就新时代纪录片发展的万千气象。

(作者系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广播影视发展研究中心战略研究所所长、中广联合会纪录片委员会会长)

2024-01-10 □赵 捷 2023纪录片盘点: 1 1 文艺报 content73124.html 1 在现实观照中拓宽视野 在多元探索中坚持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