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艺谭

“搜尽奇峰打草稿”的美学实践

□王培博

篆刻释文:搜尽奇峰打草稿(附边款) 王培博 作

《搜尽奇峰打草稿图》是清代石涛典型的山水画作品。同时,“搜尽奇峰打草稿”也是石涛提出的重要的美学观点之一。“搜尽奇峰打草稿”这一文辞立意深远,我一直有想把它以篆刻的形式镌刻下来的想法,但是易稿多次皆不如意,所以这个内容一直盘亘在我的脑海中。

细思起来,“搜尽奇峰”是指多从山水自然中收集、体验素材;“打草稿”是指对绘画素材勤于选择、构思、加工,更好地把握画理。其实,文人篆刻的创作过程中:首先也是对古印素材的收集与体验,其次是对篆刻素材的选择、构思和加工,再次通过篆刻艺术的形式语言展现出来。“搜尽奇峰打草稿”是对艺术创作过程的高度概括,深得其理,所以对这一文辞进行创作的冲动时时涌上心头。

在对“搜尽奇峰打草稿”这方印进行创作时,最初是以方形印石的形式来设计印稿的。第一种形式是作两列排布,这是一个常规的设计;第二种形式是作三列排布。但排列开来后,从形式上来看这两种样式效果并不理想。因为内容为七字,无法做到平均分布,很难用相对较工整的形式表现,也会较为呆板。后来从古玺圆形印的形式中受到启发,我尝试利用每字笔画悬殊所产生的自然落差,从而形成了较有独特个性的效果。

印章创作完成后,也有一些自己的心得体会。文人篆刻的发展经历了“印内求印”“印从书出”“印外求印”三个阶段。其实,在篆刻艺术创作过程中也离不开这三个阶段。在每一方篆刻作品的创作中,这三个环节也是相辅相成的。

首先,“印内求印”是对古印素材的收集与整理,也是“搜尽奇峰”的过程。只有真正领略古印中的风骨与气象,才能奠定篆刻作品的根基与气象。它是篆刻作品的基调,无论以任何手法去表现,都不至于坠入流俗,体现了创作者对篆刻艺术的认知与审美观。所以在我的篆刻艺术学习过程中始终是以秦汉印为主。同样,“印宗秦汉”是篆刻创作者学习的必经之路,也是对篆刻艺术审美最高的定格。

其次,“印从书出”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发展,已经不能局限于邓石如所处时代的书风与印风相统一的形式来理解了。更多应该是对篆刻艺术创作中笔意的追求,以及写意精神的表达。众所周知,隋唐印风与秦汉印风在形制与制作方式上都有较大不同。但隋唐印风更多是在朱文印的表达上,展现了线条清雅而有笔意的书写性,这也是我选择以隋唐印风的样式来呈现的初衷。在这里,结合“印从书出”的理念,重在线条笔意的表达。

再次,“印外求印”是丰富创作素材的另一途径,也是对篆刻艺术形式与精神内涵的外延与拓展。这个概念包含的内容较多,很难具象表达。但是无论怎样“印外求印”,都要把印外的素材“印化”至印内。“印化”作为篆刻艺术概念,是现当代才被提出的,但却一直隐含在篆刻艺术发展之中,它是“印外求印”的主要内涵。

当下,如何“印化”才能既没有脱离篆刻本身,又体现出篆刻的艺术性,对于这一问题的探讨是至关重要的。笔者认为,“印化”是篆刻艺术创作在各种风格类型中选择、变通,或者游离限度的核定,同时也是对篆刻艺术创作的一种约束性要求。如果“印外求印”跨越了篆刻艺术的边界,就失去了篆刻艺术的文人属性,便很难再归属于文人篆刻艺术了。

(作者系中国艺术研究院篆刻院博士生)

2024-01-26 □王培博 1 1 文艺报 content73343.html 1 “搜尽奇峰打草稿”的美学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