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中国百余年儿童文学的发展进程,儿童文学评论每次都在创作出现重大转折或彷徨迷茫的时候把握住了前进的“方向盘”,发挥了评论对创作的支撑与引导作用。从上世纪20年代至90年代,许多论争和论辩都是反思和直面儿童文学发展中的问题提出评论的思考和方案,不仅创造出许多新的生动的儿童文学评论话语,而且搭建了一个逻辑严密、特色鲜明的儿童文学学科架构,也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儿童文学评论标准,在中国儿童文学创作实践中发挥了强大的评论力量。
文艺评论作为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给予高度重视与关注。儿童文学评论工作的服务对象是少年儿童,因此担负着培根铸魂、立德树人的文艺使命。儿童文学评论更要履行引导孩子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文学责任,既要当好“表扬家”,又要敢做“批评家”,真正做到以儿童为中心,才能把好儿童文学评论的方向盘,发挥儿童文学评论的正能量,促进儿童文学繁荣发展。
从新时期以来的儿童文学实践看,儿童文学评论确实发挥了它应有的“引导创作、多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重要作用。从20世纪80年代到新世纪第二个十年,许多文学评论活动令人感触深刻,每次研讨会议都是在总结思考中开启未来。
我发现,这些重要的儿童文学理论研讨会也大约以五年为一个轮次,也许与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有着某种内在的关联性与一致性,每当思想界、文化界、文艺界有什么大事要事发生,儿童文学界也一样有所反应。这些儿童文学主题研讨会的召开,与当时儿童文学创作实践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息息相关,需要儿童文学评论理论给予探讨、思考和破解。这些“矛盾和问题”的解决成为评论的入口,也是促进儿童文学创作繁荣发展的抓手,随着这些“矛盾与问题”迎刃而解,中国儿童文学评论的自觉性、自信心、自驱力也不断得到提升,儿童文学评论与儿童文学创作实践的黏合度、融合性、内聚力也不断得到加强。
随着高质量发展目标的提出,对儿童文学评论的要求与期望也在不断变化,当前一些苗头性的问题还需要引起评论关注。譬如,儿童文学评论的功能问题,在宣传作品、引导阅读、鼓励作者、推荐评奖中的实用功能发挥较为突出,对儿童文学创作经验总结、理论摡括、系统研究上还有时间差,某些时候还会出现评论“紧贴”创作、理论又与创作“脱节”的矛盾现象。
儿童文学创作出现“扎堆”“赶集”等爆发式增长的繁华景象,儿童文学理论评论在基层的人才队伍与阵地建设方面仍然出现渐进式流失的尴尬情形。儿童文学评论在多大程度上是为儿童读者服务的,还是为作者、出版社等成人服务的?在各类儿童文学奖项评选十分活跃的欣喜中,儿童文学评论奖一直少有人提及,儿童文学评论者的辛劳与业绩又如何纳入评价系统,谁去评价?诸如此类儿童文学理论评论中的困惑,我认为仍然可以用文艺评论的方法来解决,以高质量评论引领新时代儿童文学繁荣发展。
(作者系安徽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