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理论与争鸣

继承传统,坚定文化自信

□薛卫民

儿童文学应该在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具体过程中,呈现出它独特的作为和担当。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是文化自信。坚定文化自信,需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第二个结合”,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指出这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据此,我的理解有以下几个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彼此契合,与人类文明的前进方向息息相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史的悠久绵长、从未间断和现实的生机勃勃,对人类文明发展有着丰富的启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给了后世子孙极为厚重的自信根基,以及极为丰富的自强资源。要对这一切予以充分认识、领悟、感受,将其内化于心,需要进一步打开视野、深化体认。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民众自信的重要根基,是国人自强的主要资源,与儿童文学的使命和担当非常相似,它们都是在根脉和源头上发挥作用。一个孩子从小更多地接触什么、感知什么、吸纳什么,对长大之后具有怎样的情操、修养、品格,以至于有没有民族自豪感、自信心都至关重要。

以中国独有的二十四节气文化为例,它是人类农业文明的骄傲。人类文明起源于农业,至今依然扎根于农业——没有食物一切都无从谈起,而食物来自大地上的生长。中华民族对人类农业文明作出过卓越贡献,一半以上人类的主粮水稻,最早是中国人的祖先从野生植物驯化成功然后开枝散叶到全世界的。今天世界上适种性最强、最高产、缓解了很多发展中国家粮食危机的高产杂交水稻,也是中国人研究成功的。

历史上除了中国人,没有哪个民族把一年的十二个月细分为二十四个节气,把与之对应的天象、物候、农时探究得那么细致,把各个节气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归纳总结得那么科学,足以见出中国先民在认识大自然规律、寻求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上的主动性、创造性。

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国际气象界,这一时间认知体系也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可是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很多人对给予自己衣食住行太多呵护的二十四节气文化及其中的节日习俗、天地故事知之甚少。自强的重要能量是自信,自信的重要源头是自豪,民族自豪应来自既有的事实,以及对事实的探寻和认知。即便放下农时、耕作、粮食等等实用价值,仅从审美的角度说,二十四节气的名字本身就像大自然的“诗眼”一样,不仅好看好听,更有“弦外之音、言外之意”,包涵着大量的天地信息,“万物有灵”的浪漫和“春华秋实”的生机都在那些排列的名字中交替闪现。

这是文学、美学特别实在的宝贵元素,也是充满好奇心的小孩子喜闻乐见、感兴趣的事情。中国人不仅在物质财富的创造上是杰出的,在精神财富的创造上也是优异的。我创作《二十四节气儿歌》,也是想让孩子从小就了解祖先的智慧、想象和浪漫。用浅显易懂、幼儿喜欢的儿歌,来写一个既宏大、瑰丽,又复杂、纷纭的题材。

文化、理念、价值观上的事,不能奢望速成、速变,最好的办法可能都是“笨”办法,即踏踏实实、久久为功、涓涓滴滴地做,像一代又一代塞罕坝人绿化沙漠那样。儿童文学作家也应该具有优秀的共产党人那种“功成不必在我、功成一定有我”的格局、胸襟和奉献精神。

(作者系吉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2024-01-29 □薛卫民 1 1 文艺报 content73359.html 1 继承传统,坚定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