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 夏
2023年,豆瓣上标注“华语”“科幻”的电影一共有8部,去除《流浪地球2》《巨齿鲨2》和几部学生短片,剩下四部都是少儿向的合家欢动画电影作品。
《熊出没:伴我“熊芯”》:用科幻想象呼唤现实陪伴
票房和口碑最高当属《熊出没:伴我“熊芯”》,这是方特旗下《熊出没》系列第9部大电影。故事讲述二熊幼年时,熊妈妈在一场大火中失踪。多年后,二熊与光头强一起去研究所参观机器人,凭一枚琥珀项坠意外发现了妈妈的线索,但熊妈妈一身机甲装、形同陌路,还对他们大打出手。二熊认定这就是妈妈,跟其他伙伴一起经历险情和一番大战,揭开了东海教授的巨大阴谋,也找回了熊妈妈的爱。原来熊妈妈是研究所的AI机器熊,在陪伴二熊的过程中因母爱的萌生而智慧觉醒,东海教授嫉妒小洛妈妈的这项研究成果,跟贪婪的弟弟一起制造了火灾,还删除了熊妈妈的记忆。但真正的爱是无法磨灭的,当二熊用执着唤醒了熊妈妈,正与邪的战斗也不再孤独。
影片叙事紧扣人物设定,塑造出二熊兄弟和熊妈妈鲜明的形象,新增人物小洛、反派东海与南海等多角色杂而不乱,动作戏干净利落,与情感文戏相得益彰,也规避了该系列曾被人诟病的过度暴力。熊大勇于担当,冒着被电击的危险用蛮力扯断电缆救出熊妈妈的场面感人至深,说出“俺只是不想让世界上又多一只没有妈妈的小熊”这样的台词是他的“人性”高光,而熊妈妈一句“为了孩子我别无选择”则唤醒了观众中宝妈们育儿的艰辛回忆。结尾熊妈妈独自开走核弹船替众人赴死,主题歌响起,片尾字幕伴着纪录视频,放出各地小朋友用各种方言对妈妈的表白,大大的字幕号召观众们“给妈妈一个拥抱吧!”把现场情绪推到极致。诚如片方所称,这是一部“用科幻想象呼唤现实陪伴、双向奔赴的温情之作”。
其实,《熊出没》系列一直有科幻元素,从第一部《夺宝熊兵》里带螺旋桨的自行车、单人喷气背包和滑翔翼,到第四部《奇幻空间》中的平行空间、第五部《变形记》的缩小器、第七部《狂野大陆》的虚拟空间、第八部《重返地球》的外星和航天科技等。《伴我“熊芯”》的科幻成分更为纯正,不但塑造了一个影史上独一无二的机器熊妈妈形象,还以“铁甲怪”的三脚腿设计致敬经典科幻《世界之战》,其它陪伴型智能机器人、熊妈妈的战斗机甲、凶残的机器狗等都不是简单的科幻元素堆砌,而是深嵌到故事肌理中。核心设定的“AI熊妈妈爱心觉醒”和围绕她展开的争夺利用,如篡改记忆数据、毛色参数、反复重启等更强化了影片主题:真正的智能是“超越技术的爱”。
影片在制作层面上明显摆脱了前些年对好莱坞、漫威、迪士尼等影片的直接模仿。十年间,《熊出没》以老少咸宜的接地气故事和稳固的制作品质而逐渐成长为新的国民记忆。2024年春节档的《熊出没:逆转时空》又将如何陪伴新老观众,在眼泪与欢笑中共赴狗熊岭的时空之约?值得我们共同期待。
《贝肯熊:火星任务》:接中国地气的西方IP
奥飞娱乐旗下的两部IP系列电影《贝肯熊:火星任务》和《超级飞侠:乐迪加速》着力发展少儿与低幼市场,具有更好的国际化视野。《火星任务》是贝肯熊系列的第三部,讲述火星基地科学家报告发现了生物,“倒霉熊”贝肯混进任务飞船来到火星抓怪兽。任务小队找不到怪兽,贝肯却撞上了一只名为“大橘子”的怪兽,AI助手G13指导贝肯速成怪兽求偶习性,帮助“大橘子”与雌性怪兽成功牵手,贝肯与怪兽产生了深厚友谊,得到毫无保留的信任与呵护。G13提醒贝肯趁机实施抓捕的时候,他却犹豫了。任务小队和邪恶科学家赶来抽吸大橘子的蓝血,贝肯在特工杰西卡帮助下与他们展开一场恶战并获得最终胜利。
火星科幻的设定非常适合国内高热的科幻氛围,本片明丽的色彩非常吸睛,火星植物大量蓝紫谱系的瑰丽花叶和奇异动物的画面都充满异星情调,像是郑文光在《火星建设者》中的畅想:“因大气对阳光波长的吸收特性,火星上若有植物就该是这样的色彩。”给电影加分的还有抒情配乐《生生不息》,既有中国色彩又极具异国情调,而“抱脸怪”虫子袭击贝肯熊这一致敬科幻经典《异形》的情节,亦可看到创作者对科幻的熟稔于心。
贝肯熊原是韩国动画RG工作室的幽默动画短剧主角,一经推出即大受关注,迅速成为法国、西班牙与韩国共同投资创作的电视短片系列,讲述一只呆萌北极熊笨手笨脚的日常,具有黑色幽默调性。奥飞娱乐在2015年收购了该IP并开始发展剧场版动画电影,本片角色形象继续保持白种人特征,杰西卡的形象或是一种本土化的努力,电影中也不再出现前作惯有的轻佻、戏谑,但故事主线依然会让父母们不太确信是否该带孩子观影。如果说影片调性倾向于低幼,那么友谊与背叛的道德难题、复杂的故事反转等都可能显得超纲。从流媒体上的弹幕反应看,该片最理想的观众主力其实是青春期的学生群体,与片方定位存在一定错位。所以,这个IP如何既接中国地气又能继续保持其国际魅力,既能抓住成年人注意力又能让熊孩子们“放心食用”,也非常考验创作者的眼光与能力。
《超级飞侠:乐迪加速》:大胆化用科幻元素
《超级飞侠》(Super Wings)在中、韩、美等多地播出,讲述小飞机机器人乐迪与一群称为“超级飞侠”的各类飞机在全世界为小朋友递送包裹、排忧解难。电视剧集中角色众多,也穿插世界各地的各种知识。2023年的这部电影是该IP推出的第一部动画大电影,讲述主角乐迪将小女孩飞飞快递到“蛙站”直播现场参与才艺选秀,“玩具王”比利威利带领同伙劫持现场,把观众们都扔到了太空里。乐迪和其他超级飞侠小伙伴发挥各自的救援能力,和飞飞一道拯救了众人,解决了一场世界危机。
电影在视听语言层面做得很好,人物种族也非常“国际化”,飞机送快递从上海到巴黎、伦敦、纽约,不存在任何语言或国家限制。最可称道的当然是电影中大量科技感拉满、让人眼花缭乱的幻想元素。不少地方还能看到对变形金刚、漫威等国外IP的模仿,但水力喷射的火箭把众人带向月球的段落堪称童心可鉴,太空失重、卫星搜索定位、随时随地直播的无人机、时空飞轮、泡泡球等都刺激而有趣。最后,乐迪用尽燃料倒推火箭回到地球的场面,是大胆化用科幻元素的亮眼之笔。
本片从饱和的色彩配置、幼态的形象设计都清晰地表明其学龄前定位,90分钟时长和与其对应的复杂故事线对孩子和父母都可能双重劝退。影片让人困惑的价值走向可能进一步让父母迟疑:故事中的小孩们人手一只手机,拍照、刷视频网站、在网络排行榜“点赞”是孩子们的日常,主角飞飞参与才艺直播秀、立志当网红来获得更多“点赞”……这些或许不是父母希望孩子们早早参与的现实。而玩具大卫因为无法跟网红和视频网站争风,就指挥手下玩具去破坏世界和平,也让人感到迷惑:一个曾为全世界孩子带来快乐玩具的发明家,为什么被描绘成报复社会的坏人?由此,在“低幼”定位的电影里,如何实现合家欢的市场策略,又对小朋友们亲善友好,是一门艺术与商业的高深功课。
《舒克贝塔:五角飞碟》:科技革命浪潮中的传统IP
郑渊洁的童话伴随“80后”的成长记忆在中国家喻户晓,2023年12月30日上映的《舒克贝塔:五角飞碟》讲述了舒克和贝塔驾驶一架高科技的五角飞碟去太空后突然失控,返回地球发现魔方市已过了十年,而他们的航空公司已然破败,好朋友“臭球”已成了一个带着鼠娃捡垃圾的父亲,自称“极盗团”的老鼠们霸占机场、四处偷盗行乐,五角飞碟也被他们偷走。为抢回五角飞碟,他们加入极盗团,与聪明美丽的小母老鼠“利”成为朋友,在跟老鼠大盗们比拼偷盗成绩、累积积分的同时,舒克发现极盗团幕后黑手“糕鱼氏”原来是个丑陋的人类,只因长得“贼眉鼠眼”被人瞧不上就发誓要偷光魔方市报复人类。于是,在一场网络直播大战中,舒克贝塔联合小伙伴们奋力抗击糕鱼氏,在其设计的太空大战阴谋中赢得了胜利。
该片除了角色形象设计和动画制作水准等方面差强人意之外,电影的故事主线同样显得比较薄弱,观念的错位让叙事上稍显混乱,经典IP的滑铁卢让人扼腕之余,也在提醒我们正视传统IP所面临的问题。首先,因与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知识产权问题,此次动画电影无法沿用初版动画中为观众朋友们熟悉的舒克与贝塔形象,那些灵动可爱的线描动画出自曾参与《大闹天宫》制作的主创们,广受喜爱、深入人心。而重新设计的3D角色必须尽力拉开与线描形象的区别,这使得为情怀“买单”的观众们感到遗憾。其次,郑渊洁原著故事的魅力在于大量匪夷所思的情节,不仅在儿童眼中新奇有趣,成年人也能发现其中的深意,常常具有针砭时弊的批判色彩。改编电影要为原著故事找到合理化的少儿表述,本身并不容易。玩游戏攒积分、刷直播打赏、去敌营卧底等设计,或许正是在这些方面做出的某种尝试。原著故事里不光有童真世界,也充满了现实的残酷。《五角飞碟》的改编从偷盗团伙内部叙述,差不多成了个“黑帮故事”,却又以正剧而非幽默反讽的夸张调性来讲述。如何在低龄儿童面前为“好人干坏事”给出合理化阐释,如何解释“给主播刷礼物就能打败坏人”这样的奇怪设定,似乎比影片的科幻性显得更为重要。
回想40年前《舒克与贝塔》诞生之际,以颇为另类的方式宣扬着团结友爱、勤劳勇敢、帮助他人等传统美德,动画版主题歌还教会了小朋友唱“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童趣中有着满满的传统教化意识,深得主流大众认可,但原作的核心设定具有某种内在困难:两只老鼠违背生物种群习性,要以“利他主义”的精神来洗脱背负在鼠类身上的恶名,由此确认自身的身份和价值,这个设定在20世纪80年代似乎带着反“出身论”的时代印记,也具有某种追求独立但可为社会主流接受的叛逆精神。今天我们重看这些故事可能会有不一样的理解。舒克贝塔这两只伴随改革开放时期的思想解放大潮而出生的小老鼠,在科技革命的新浪潮前如何与时俱进,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并给出创造性回应的议题。
毫无疑问,中国电影市场还需要更多的“合家欢”,2023年的四部儿童科幻动画基本呈现了合家欢电影全年龄、少年、低幼三个不同市场面向,其艺术和商业上的成败都值得我们深入剖析,涉及到大小观众的兴趣、价值、注意力等要素如何平衡,以及科幻的元素、方法与思考如何切入等话题,都有待理论与实践的进一步丰富与探索。
(作者系影评人、八光分文化影视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