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少儿文艺

洒落一地的断线珍珠

□李 萌

“活着、逃避、陪伴、听从、贪欲、仇恨、传染、终结、重生、正义、梦想……”这是《大雨》上映前放出的一系列角色海报关键词。每张海报绘制了一个人物,配合一个概括人物处境或个性的关键词。这组物料被投放出来时,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拼贴出来的冲突感,与我看完这部电影的感受不谋而合:故事和人物像一颗颗珍珠散落在盘子中散发着微光,但似乎缺少一根明确的主线将它们进行合理串联。

不思凡曾凭借画风诡谲、故事暗黑的《大护法》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其成人化、网络式的语言表达方式和鬼魅的视觉风格像一把利刃划过国产动画的天空。尽管如此,但这部影片并不成熟,被观众诟病最多的是导演埋下的故事线索并未在影片后半程进行充分阐释。《大雨》同样富有争议:虽然光怪陆离的世界观和灵动的台词让人喜欢,但是因为创作者对人物动机的挖掘不够深入,导致角色的行为逻辑时常令人感到困惑。

《大雨》中出现了众多的人物和故事线索。为了便于理解,我们将数十个出场人物归纳为三个阵营:神、人、怪。第一阵营“神”由雷翎神鸟、夜翎鸟和夜翎人这三类生物组成,将“人”和“怪”吸引到大雨之夜的戏鼓船,试图通过消灭他们让大龙湾重现生机。第二阵营“人”的行动目标是“寻找叶翎缎”,包括平民百姓和黑龙军团。人类出于不同的目的被叶翎缎吸引,汇集到戏鼓船周围。第三阵营“怪”没有明确的生存目标,一直在“毁灭或重生”之间徘徊。“怪”指的是戏鼓船上的一切生物,包括怪物和亡魂。

影片中复杂的人物关系和故事背景,令观众对一个个突如其来的人物应接不暇,似乎每个人物背后又隐藏着故事。人物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但是他们的行为动机却缺少更加具体的描绘,令人在观影时充满一个个问号,却没有在后续展开的情节中得到解决。这里举两个例子,第一个例子是关于戏鼓船上的小戏伶们。戏班亡魂小戏伶由小八戒、小悟空、小悟净等6个角色组成。他们一直喃喃自语“究竟是睡去还是醒来?睡去得到解脱,醒来则会变成怪物,该如何选择呢?”——这些台词具有不思凡的成人向电影深度,除此之外,影片没有对这些内容进行更深入的描绘。小戏伶们之前过着怎样的生活、他们又是什么样的人?如果说小戏伶在影片前半场起到的作用,是帮助馒头和观众了解穆戏班以前的情况,那么在后半场又起了什么作用?他们的纠结对于整部影片的意义又是什么?这些都是未能解决的问题。第二个是关于大谷子和馒头之间的父子情。作为一对养父子,馒头对大谷子非常依赖。在采访中,导演不思凡也曾经表示《大雨》中加入了更多站在馒头和大谷子角度的情感戏份。但遗憾的是,大谷子的许多行为都缺乏说服力,例如为了解毒需要和馒头一起在森林中找到蓝蘑菇,而他却因为自己的无知和任性一次次错失了解毒的时机……

在影片的最后,馒头像以前一样踩着大谷子即将幻化成灰烬的碎片,以为踩住虚幻的碎片,大谷子就再也不会离开自己。孩子气的纯真令人颇为动容。但遗憾的是,这些碎片化的情绪并不能遮盖影片中情节的不连贯。《大雨》在一个故事中叠加了许多想要表现的内容:大谷子和馒头之间的亲情、穆影之的理想、柳之彦的正直、小戏伶的纠结……但是这些堆积起来的概念和台词,并没有随着故事的发展而被理解。突如其来、没有铺垫的情节,只会化作一个个飘荡在头脑中的问号,令人对人物缺乏基本的认知,更谈不上代入和思考了。

尽管《大雨》呈现在观众面前的故事有些琐碎,但是不得不承认,不思凡导演在搭建离奇的世界观、设置个性化人物等方面体现出了他一贯的凌厉风格。在国产和引进动画电影几乎被三维制作垄断的时代,《大雨》坚持以二维为主进行制作、部分场面使用三维辅助来展示现代的中国山水,这是不思凡及其团队在制作上的又一次大胆尝试。

2024-02-09 □李 萌 1 1 文艺报 content73522.html 1 洒落一地的断线珍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