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世纪美术

廊桥文化记忆:营造技艺的保护与传承

□王保青 吴卓珈 吴俊星

泰顺三条桥(修复)。2021年,胡淼修复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泰顺三条桥。该桥位于温州市泰顺县洲岭乡和垟溪乡交界溪上,建于宋绍兴七年(1137年)九月十三日,重建于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为叠梁式木拱廊桥。长26.63米,宽4米,离水面高10米,建桥屋11间,明间五架柱梁,柱头有蝶形莲花瓣头拱座。(吴俊星 摄)

中国台湾“浙江泰顺廊桥”。2019年,曾家快赴宝岛台湾南投县集集镇建成这座廊桥,目前为台湾地区唯一的木拱廊桥。该桥长43.5米,木拱跨度28米,桥宽5.5米,采用三重檐结构,两端桥头设亭,离水面高度20米。(吴俊星 摄)

“闽浙木拱廊桥营造技艺”于2008年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一年后,“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木拱廊桥是我国廊桥史上的珍品,做好营造技艺创新艺术人才工作对于传承和保护这一文化地标性桥梁建筑至关重要。

长虹卧波心归处,无限向往是廊桥。木拱廊桥起源于南宋,由汴水虹桥演变而来,改绑扎结构为榫卯结构,以传承人对环境以及结构力学的认知体系为基础,采用原木材料,使用传统木建筑工具及手工技法,运用编梁等核心技术,以榫卯连接构筑成非常稳固的拱架桥梁技艺体系。造桥时用小杆件编织形式,用榫卯结构,不用寸钉片铁,就能超越木材本身长度限制,实现大跨度拱形结构,是中国传统木构桥梁中技术含量最高的一种建筑样式。木拱廊桥以独特的编木结构,科学地解决受力问题,历经千年保存至今。其设计艺术上既考虑功能之完备,又兼顾外观造型艺术之美感,在桥面还架设富有地方艺术特色的廊屋,展现了一种独特的技艺。

2017年,浙江省景宁、泰顺、庆元和福建省政和、屏南、寿宁、周宁7个县共同设立廊桥申遗联盟,加大推进廊桥保护和申遗工作。随着各地政府部门对廊桥保护的日益重视,保护主体趋于多元化,构成了一张相对完整的保护网。2023年5月,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了《廊桥保护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这既说明廊桥艺术之重要,也反映出保护廊桥工作之迫切。

一边是中国廊桥的价值不断被发掘,一边却是廊桥生存不易。木拱廊桥易受洪涝、雨水侵蚀,2010年6月,特大暴雨引发的山洪将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的八字桥、月圆桥、落托桥等三座廊桥冲毁。2016年9月,浙江省泰顺县的薛宅桥、筱村文重桥和文兴桥三座国宝级廊桥被突发洪水冲毁;福州闽侯县的三溪桥、龙津桥也被超强台风“莫兰蒂”及其引发的山洪毁掉。2022年,福建省屏南县万安桥被大火吞噬。

此外,廊桥传承人严重不足。近20年来,城镇化、工业化快速推进,热心于传统工艺的匠人明显减少,木拱廊桥核心技艺面临失传风险。一方面,现有传承人年龄偏大,大都集中在60岁以上且普遍受教育程度偏低,多为小学、初中文化。如代表性传承人董直机2018年去世,享年94岁。其余传承人如吴复勇现年68岁,郑昌贵66岁,胡淼57岁,曾家快50岁。浙南地区掌握木拱廊桥营造技艺核心技术的“主墨”木匠不到10人。加之木拱廊桥的技术含量较高,两方面原因进一步造成了木拱廊桥核心技艺濒临失传的风险,亟须通过高质量的人才队伍培训解决木拱廊桥营造技艺的失传问题。

承载千年荣耀的木拱廊桥营造技艺该如何传承与发展?如何培养更多具有创新能力的廊桥营造技艺人才?如何提升廊桥保护与传承的辐射力和影响力?笔者认为,当务之急是要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人才。通过对木拱廊桥营造技艺传承与创新设计的教学,一方面,使得学员对木拱廊桥有系统认识,发掘出既具有中华民族传统特色,又符合现代时尚的体现木拱廊桥之美的创新设计方法;另一方面,分析其蕴含的设计内涵,综合利用防腐技术、AI设计技术、全方位风险防控技术,将之运用到木拱廊桥营造技艺的传承创新中,既传承历史文脉,又能助力乡村振兴和城市发展。

推动廊桥保护与营造技艺的创新传承。支持职业技术学院等有研究基础和人才基础的院校,实行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院校线上教学资源库及信息化资源,使学习者系统学习并掌握古建廊桥保护与营造技艺,助推其文化传承;利用协同创新平台开展名师带徒、技能大赛、培训讲座等形式,构建起多层次的人才队伍。要促使木拱廊桥设计人才在实践中传承前人创造技艺,迸发创新创造活力。要培育守正创新的本土能工巧匠,创作出体现中华文化精神、拥有完整自主产权、符合现代审美的木拱廊桥作品。

利用数字技术创建廊桥“数字空间”,采用数字建模,让文物遗产实现数字化传承。开发更多廊桥营造技艺文创产品,如廊桥积木、元宇宙木拱廊桥产品等,让独特的技艺“跳”出图纸。举办廊桥文化旅游节、实施“廊桥司法保护”“廊桥学术研究”“廊桥文化传播”等系列活动,让特色文化发展更有戏。

借助“一带一路”和发展文化产业的东风,走好“廊桥出海”之路,让中国廊桥从跨越山涧到跨越国界,用平民化视角的廊桥故事,告诉世界不一样的中国;多打造以廊桥为背景的传媒作品,让中国的廊桥文化传播更广。

(作者王保青系浙江万里学院副教授,吴卓珈、吴俊星系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教授)

2024-02-28 □王保青 吴卓珈 吴俊星 1 1 文艺报 content73661.html 1 廊桥文化记忆:营造技艺的保护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