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少数民族文艺

春天,从那一天开始

□狄力木拉提·泰来提(维吾尔族)

在我们的许多节日当中,最有意义的莫过于诺如孜节,那一天正好是春分,太阳的直射点回到了北回归线上,漫长的冬季宣告结束,春天的脚步已经走近。实际上,这相当于我们的春节。

那时的新疆因中间有天山阻隔,南北疆天气差别还是比较大的。北疆还未完全走出寒冬,尽管天气已经有所回暖,但还看不出有明显的春天迹象。而在南疆就不一样了,包括吐鲁番在内的天山以南地区,越往南天气回暖程度就越大,而在诺如孜节前后,给节日助兴的肯定是满园杏花。黄扑扑的大地上杏花格外显眼,你若仔细听,仿佛还能听到它们兴高采烈的欢笑声,蜜蜂当然是第一个可以听到那份喜讯的精灵。于是,成群成群的蜜蜂显得格外忙碌,它们迎接春天的方式与众不同,它们会把诺如孜节包裹在蜂蜜里,而闻风而来的赏花者也便络绎不绝。

维吾尔族同胞迎接诺如孜节的方式也很有特色,尽管我们不会像蜜蜂一样,从花蕊里采蜜,但勤劳智慧的维吾尔同胞,和生活在新疆的其他少数民族同胞一样,都会以自己的方式迎接这曼妙的时刻。他们都会从奇妙的大自然以及生活中获取智慧,汲取营养,装点生活,然后将感恩回馈于大自然。这应该是我们的先民设立诺如孜节的基本初衷。

为了迎接诺如孜节,新疆各地的维吾尔族同胞都会提前做好充足的准备,例如哈密的维吾尔人,他们会在冬季提前培育一簇生机勃勃的麦苗,等到诺如孜节前特定的时间里举办“阔克麦西莱甫”。“阔克”意为“青苗、麦苗”,以大型歌舞娱乐的方式,以“阳光灿烂”的形式和包含丰富内容的情感表达,来迎接和庆祝节日的到来。

这一天,人们会同时举办叼羊、斗鸡、斗狗、斗羊、摔跤等活动,条件允许的地方还会举办赛马、赛骆驼等活动,这一切都是为了烘托节日气氛。

诺如孜节那天,乡下和城镇一些有条件的地方,一定要煮一大锅诺如孜羊汤五谷粥,有时候可供几十或上百人食用,大一点的可供几百人享用。那便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场面甚为宏大而热闹,喝粥的、弹琴的、跳舞的、斗鸡的、斗狗的、斗羊的、摔跤的,看热闹的人这儿一堆、那儿一群,只要是能拿得出手的手艺或绝活,欣喜若狂的人们不会再藏着掖着,大大方方地出来表演,肚子饿了,挤进人群再来一碗诺如孜粥,别提有多热闹了。

煮那样一大锅粥也是有讲究的,宰几只羊肯定少不了。大厨们会把事先处理好的羊头、羊蹄等食材放盐烧柴慢煮,然后把洗净的五谷米豆等放进锅里一起煮,粥还没煮好,香气早已飘散开来,这也算是一种特殊请柬,引来村里大大小小的人们一同开心,孩子们自然也是不亦乐乎,堪比一处大游乐场。

在新疆各地,同样是维吾尔族,因区域差别,人们迎接诺如孜节的方式又会有所不同。除了各地都有煮粥之外,配套的一些娱乐活动也略有差异。就拿煮粥来讲,在食材的选择上或许也有些不同,多一种或少一种都是正常的,这与各地的生产生活方式有关。农村和牧区也是有区别的,在农村地区举办诺如孜节肯定会突出农耕文化的要素,而在牧区,游牧文化属性就会更显著一些,就像南疆和北疆有所差异一样。

我虽然也是维吾尔族,但对这些传统文化节日的了解还不够,过去我只知道我们有两个大的节日,古尔邦节和肉孜节,也就是宰牲节和开斋节。从小我所经历的节日主要以这两个为主,那时候我对节日的理解就是有好吃的,平时吃不到的东西,在那两个节日期间都能吃到。我相信和我一样同属“60后”“70后”的人们来讲,我们所经历的那些年代,决定了我们对传统节日的感性认识,也因为那些年代就是傻玩傻乐的年代,相对贫穷也使我们没有太多的奢望和奢求,因此,我们的童年也是很幸福的。至少我们有过童年,所有的游戏和游戏道具都靠我们自己动手,其中也是乐趣无穷,这一点我们要比现代的孩子要幸福得多。

主动认知这个世界,成为我们那个年代的人共有的人生体验,从某种意义上讲,传统节日给了我们很多启示,从那些节日里,我们学会了很多人生禁忌、做人的道理、尊老爱幼的品质以及对待生活的态度。我们懂得了对大自然的敬畏,甚至对每一粒粮食、每一滴水、每一寸土地、每一片天空和每一口膳食都充满了崇敬和感恩,也懂得了与人分享的快乐与释怀。从这个意义上讲,那些传统节日对我们的积极成长也是有帮助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对自我的认知变得更加全面合理。相比于其他节日,诺如孜节是真正意义上的传统节日,形成的年代也更加久远。不过,我对于诺如孜节的理解和认知是这几年来才慢慢形成的。它把我们和大自然以及眼前的万千世界联系得更加紧密,让我们在固有文化传统的基础上,懂得了与大自然和草木生灵,与兄弟民族和万事万物和谐共处的重要性。我们这些生活在中华民族大家庭里的成员们,在品味着传统节日的同时,也真切地感受着中华民族大家庭每个成员的深厚文化底蕴,以及带给我们的幸福体验。

2024-03-06 □狄力木拉提·泰来提(维吾尔族) 1 1 文艺报 content73765.html 1 春天,从那一天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