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文学作品改编成影视剧由来已久。近年来,文学作品的影视转化得到了极大发展。其中最受大众关注的一是传统文学作品的改编,二是以网络文学为代表的流行文学、类型文学作品的改编。这些文学作品以多样的题材、视角与表达极大地丰富了影视作品的片单,给影视剧创作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对此,您有哪些切身体会?
高满堂:我们这一代编剧对文学都很崇拜,从文学中汲取的营养让我们一生受益。我快70岁了,写了50多部影视剧,最让我受益的还是作家巴尔扎克,他的作品对我启示最大。巴尔扎克透过他在巴黎居所的那扇窗户俯瞰着芸芸众生,想象着他笔下每个人物的命运。他给小说中人物开拓的空间、对人的命运的想象,对我的帮助最大。我还喜欢作家莫泊桑,他的《羊脂球》把女性人物写得那么实在;他写的《我的叔叔于勒》,不断产生新的戏剧动力,情节一波三折的过程,也是作品发展和创新的过程,让我深感文学永远是一切艺术之母。
我一直订阅着《人民文学》《中国作家》《小说选刊》《小说月报》。文学对我来说是拂面而来的暖风,而不像一些影视类的资讯,给人的感觉就是浮躁、炒作、不真实。但我感到,今天我们的小说、我们的文学也需要改变,需要提高作品的阅读量与媒体关注度。比如影视改编就是一种方式。当然,我们这一代剧作家在改编文学作品的时候会坚持一条原则不变,就是必须遵循原著的基本思想、基本故事与基本人物构建。在这个基础上,影视编剧可以补充、调整、丰富人物和人物关系。
今天我们都注意到,影视文化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状态,它更依赖小说,更依赖文学,更依赖深厚的文化表达。所以近年来,我们看到有很多根据文学作品改编的影视剧,给人一种游子归家的感觉。文学原著对一部戏的改编创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决定着人物关系、人物塑造和人物的命运走向。现在我们看到影视与文学越来越紧密的合作,这是事实,是好事,是文学的繁荣,也是影视的繁荣。而文学永远是滋养者,它能为影视创作提供重要的营养。
赵冬苓:文学作品改编成影视剧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原著具有相当的高度,不光滋养你这部作品,可能对你以后的创作也会有很大启发。另一种情况是原著有一点可能激发了你的灵感,顺着这一点生发下去,可能就会写出和原著从故事层面来说差别很大的作品。改编时首先要认识到,文学和影视是两种体裁。小说的阅读是读者参与创作,把文字转化为读者想象的过程;而影视作品要把所有东西“呈现”出来,让观众一看就能理解。
从事编剧工作以来,我改编过很多文学作品,包括早些年改编的莫言的《红高粱》,还有这两年改编的徐则臣的《北上》等,两部作品都获得过重要的文学奖。此外,我还改编过几部悬疑类的网络小说,目前还没有拍出来。我一直觉得,文学是影视创作的重要源头之一,特别是那些经典的文学作品。比如《红高粱》,小说文本非常成熟,但在影视创作时,我们还需要把整个故事还原到从1931年左右开始的一个大的抗战历史背景中,去重新构造那个时空,把高密东北乡里上到县长下到贩夫走卒的形形色色的人物重新创造出来、连接起来,这是非常考验编剧的。所以在改编时,我们始终秉持一个基本理念,就是要和原著的精神气质保持一致。小说《红高粱》里传达出的那种中华民族顽强的生命力、桀骜不驯的精神,那种在民族危难关头,万众一心去捍卫土地、保家卫国的精神是我们一定要表现出来的。还有小说里塑造的九儿这一形象,和过去传统文学里塑造的女性形象有很大区别。这不光极大地启发了我在改编《红高粱》时的一些想象,甚至也帮助我打开了创作的新空间。
王丽萍:去年,我在《收获》杂志上读到了迟子建的小说《碾压甲骨的车轮》,里面的场景描写和人物对话都非常有画面感。这次参加全国两会见到迟子建后,我还特意向她请教了她的创作心得。在我看来,创作这样一部精品力作,肯定需要做非常多的案头工作,因为小说涉及的历史内容太多了。我想,作家能够创作出经典的文学作品绝非一日之功,都是殚精竭虑、凝结了他们丰富的人生体验与对生活的思考才能完成的。一部好的文学作品既是作家个人情感的折射,也体现着作家对社会以及人性与情感的思考。经典的文学作品经由影视改编,等于把原作进行了重新梳理。很多编剧都是先把原著精神吃透了,然后再通过拍摄技术展现出波澜壮阔的画面。
影视从业者和作家的工作不同,一部影视剧的完成需要团队里不同工种的相互配合,最后给观众呈现的不仅是创作团队对文本空间的想象,还有活色生香的、更生动、更具有立体感的东西,蕴含着主创团队新的诠释和解读。此类作品的热播,有助于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提高国民素质和文化素养。对于编剧而言,如果创作的剧本具备较高的文学性,那么作品的综合品位就会高很多,观众的观感也会更加舒服。现在的观众也都经历了“千锤百炼”,作品的思想内涵、情感张力强烈的话,更易受到年轻观众喜欢。相反,如果剧中人物的台词过于直白,没有经过文学加工与塑造,那么传递出的力量就会相对薄弱。
皇甫宜川:优秀的文学作品是影视剧本进行改编创作的优质资源,特别是优秀的传统文学,本身就是创作者长期深入生活或对历史深入研究后的创作成果。它们不仅对当代生活或历史环境有新发现,而且在叙事、人物塑造、结构等方面都有艺术创新,为影视艺术的再创作提供了非常好的基础,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许多影视剧本创作上的短板。而当代以网络文学为代表的流行文学、类型文学则更具时代感和当下性,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当代青年的情感诉求,而且这些作品表现的角度和内容都非常丰富,为影视创作打开了视野,成为了解当代青年情感需求的新途径。这两类改编都是当代影视创作的重要题材和内容来源。当然,在改编的时候,一定要对文学作品提供的生活和思想进行再考察、再体验、再思考,在遵循影视创作规律的基础上创新地完成影视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