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清溪村村口,途经水榭舞台、方言广场,一幢外立面呈淡褐色、由淡蓝色钢化玻璃组建而成的剧院映入眼帘。于2019年建成、2020年10月正式投入运营的清溪剧院,总建筑面积7161.62平方米,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远远望去,以石头为原型的剧院建筑单体,坚定、稳固、顽强地占据清溪景区一角,给人以“奇特返于平常,至味归于淡泊”之感。
湖南花鼓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副经理龚凯骄傲地告诉我们,清溪剧院作为益阳市新兴文化地标,是湖南省内第一个大型智慧乡村剧院。智慧乡村剧院到底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呢?清溪剧院的智慧化举措体现在诸多方面:5G智慧系统、1000平方高清P3LED屏、千人移动观众席、机械升降舞台、全数字音响环绕系统……清溪剧院正在借助这些方式,努力打造兼容演出基地、文创商业、体验空间等组合业态的“泛剧院”模式文化综合体生态链。
与这些华丽的“硬件”相比,剧院在演出剧目、演出场次、观众人数等“软件”上也有亮眼表现。龚凯告诉记者,清溪剧院共有916个座位,平均上座率能够达到一半以上。2023年清溪剧院全年累计演出活动126场,不仅承担了第二届生态农业智慧乡村互联网大会暨周立波诞辰110周年群众纪念活动、中国作家协会系列活动、第七届湖南艺术节、2023年益阳市旅发大会、清溪“村晚”、“百炼成钢路·音乐颂党史”音乐会等大型政府性、公益性活动,也承接了“中国好声音”、儿童剧、音乐剧等市场化演出活动。更为重要的是,清溪剧院有效解决了当地十余位村民的就业问题,在这里工作的他们,不仅腰包鼓了、头脑富了,在高雅艺术的熏陶下,精神世界更丰富了……
益阳是有名的“戏窝子”。早春三月的第一个周六下午,我们看到剧院门口早早排起了长队,等候歌舞剧《又回清溪》的开演。与城市剧院晚上演出的惯例不同,下午3点开演的时间,为近郊市民提供了观演便利。清溪剧院还通过低票价或者福利票的方式,对当地群众进行文化优惠补贴。
大幕开启——洞庭湖上烟波浩渺,竹篙从水面点过,勤劳的祖先们落户在洞庭湖畔,男耕女织,辛勤劳作,让“到洞庭湖吃白米饭去”的美好愿景成为现实。洪水袭来,故园满目疮痍,但勤劳勇敢的先辈们,以强健的体魄和坚韧不屈的精神,携手重建家园,让丰收的喜悦重回大地。随着前排舞台缓缓打开,聚光灯下、升降台上,年轻的后辈与科研人员共同展望美好未来;阳光普照,麦浪滚滚,科技加持下的现代农业,让逐梦的脚步更加坚实——《又回清溪》向世人展示着湖南人的形、意、美。
《又回清溪》男主演曾琰是益阳本地人,从小学习舞蹈。和许多返乡创业的青年一样,也是收到家乡父老的召唤后,从外地回来,成为清溪文旅集团的一员。“《又回清溪》首演于2023年下半年,演出以后,受到乡亲们的一致好评,许多外来游客也表示特别惊喜。我们作为演员,也非常有成就感。今后《又回清溪》将在清溪剧院常态化演出,希望能给大家带来更好的表演。”该剧女主演钟雍容和曾琰不仅是戏里的夫妻,也是戏外的夫妻。钟雍容告诉记者:“如果天气好的话,剧院里的上座率挺不错的。演员们除了基本工资以外,还会有额外的演出费用补贴。在《又回清溪》这出戏里,我和丈夫能同台给大家表演,真的特别开心。”
当天下午《又回清溪》演出结束后,我们在剧院门口与观剧结束的村民攀谈,一位阿姨热情地回应道:“我是带着先生、孩子一起来的,我们全家都特别喜欢看戏。以前,清溪没有剧院的时候,我们只能去周边城市的剧场看,很不方便。自己家门口建起剧院以后,全家人吃完午饭就会来这边散步,看完一场戏,回家刚好到做晚饭的时间。”阿姨是20世纪50年代生人,让她感动的是,在《又回清溪》中仿佛看到了自己青年时代生活的影子。当年,她家的房子也是被暴雨山洪冲垮,依靠政府的补贴和邻里朋友的帮扶重建家园,才有了现在的幸福生活。“自家门口的剧院,演自己家的故事,一点儿都不比外面的差!”
花鼓艺术是益阳的特色文化名片。在当地,花鼓戏有着庞大的群众基础,几乎人人都能哼唱几句。龚凯告诉我们,2022年清溪剧院创排了现代花鼓戏《山那边人家》,这部剧正是根据周立波先生的小说《山那面人家》改编而来。该剧不仅荣获第七届湖南艺术节最高奖项——田汉大奖,还在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上惊艳亮相。
剧院的建筑是静止的,但其所营造的文化氛围却是流动的。除了常规剧目演出外,乡亲们翘首以盼的“村晚”也在这里举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得到了极大丰富。在清溪剧院成功举办的两届清溪“村晚”中,村民从台下走到台前,成为舞台上当之无愧的主角。一些村民还会把村规民约融合到节目中,制作成快板、广场舞之类,这些节目在营造出喜庆祥和的浓厚节日氛围的同时,也充分展示了文学村庄的独特魅力。
清溪剧院不仅带动了益阳当地文化发展,更辐射到周边区域,与其他文艺院团、机构共同构筑起新的湖南文化版图。目前,清溪剧院已与湖南省木偶皮影艺术保护传承中心、湖南省儿童艺术剧院达成合作,以花鼓戏、木偶戏、皮影戏、儿童剧等为代表的多样演出在这里轮番上演。在这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以文化的形式翻开崭新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