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3月19日,由山东省委宣传部主办、山东出版集团承办的彭学明长篇小说《爹》出版座谈会在京举行。中国作协副主席陈彦、阎晶明出席并讲话。中国图书评论学会会长郭义强,中宣部文艺局理论文学处处长刘涛,山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程守田,以及20余位专家学者与会。
陈彦表示,《爹》是一部精神丰沛、情感饱满的优秀作品,小说在对爹与“我”的情感线的铺陈中,展开多条有关社会历史现实的经纬线,故事错综复杂,充满戏剧性。彭学明打破了虚构与非虚构之间的界限,把叙事和抒情两种表达方式很好地结合起来,在书写“我”怨恨爹、了解爹、认识爹、寻找爹的过程中,徐徐展开一部湘西的劳动史、抗战史、剿匪史、建设史。小说从抗日战争开始写起,一直写到改革开放,展示了湘西丰富深厚的人文历史,也展示了整个中国沧桑巨变的历史画卷,是对乡土中国的全面凝望与审视。
阎晶明谈到,小说中密集的故事情节,以及作者对复杂素材的流畅处理,使作品呈现出一种强大的文学性。“这是一部既有聚焦又有延展的作品,它既有明确的写作焦点,同时又以这个焦点为起点,进一步延伸与拓展,涵盖了人物、时代、地域等多个维度。聚焦与延展相互映衬、相得益彰,显示了彭学明独特的创作手法和高超的写作技巧。”在彭学明笔下,所有线索、故事、情节和人物都得到了平等对待,彼此间和谐共生、相互激荡,这也是作品的重要特点之一。
与会专家认为,小说通过若干感人至深的故事、鲜活生动的人物,由个人延展到群体、由个体辐射到时代,记录和重现宏阔的社会历史,重铸主人公的历史根脉和成长坐标,具有很强的感染力。“爹”不是一个个体形象,而是整个湘西父辈、中国父辈的象征,父辈们的跌宕人生与中国近现代以来民族国家的巨变相交织,使得作品大开大合、激荡人心。大家谈到,彭学明深厚的故土情结以及耳濡目染的生活积累,使他一直执着地在湘西这块优美神奇的土地上深耕,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湘西地域文学的样貌。
(罗建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