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纪实作品《太阳是一颗种子:寻找遗失的可可托海》是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和新疆人民出版社联合推出的一部非虚构文学作品。第七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作家丰收进行了大量的田野调查,采访了100多位亲历者,掌握了第一手珍贵史料。从收集、采访、整理到著录、重构、书写,他力求多层次、多角度的表达与呈现,再现了可可托海和伊犁河谷之间那些为祖国复兴梦而追逐、拼搏、奉献的人们罕为人知的激情岁月,揭开了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尘封的历史帷幕,唤醒了公众视野中沉寂已久的国家记忆。
毋庸置疑,崇高的历史是由千千万万人民群众共同谱写的悠扬乐章,他们绝非历史车轮无情碾过、扬起的尘土,而是凝聚、掀起历史壮举真正意义上的英雄人物。作家丰收长篇纪实作品《太阳是一颗种子:寻找遗失的可可托海》的第一要旨就是对这些人和事的再发掘。正如他在书的后记中提及的,“本著力求为有功于国家的平凡人生建造一座殿堂,珍藏那些可能被遗忘的激情、奋斗、爱情、愿望、失落和牺牲……”我们不难看出,书中不仅有着宏大叙事中深邃的历史感和历史的纵深感,更有着直面平凡的伟大那种身临其境的即视感。
作家丰收致力于用最真实的细节重构历史,聚焦重大历史事件中具体的人,书写模糊的历史横截面中那一个个鲜活的存在。羊蹄子踩出宝石,阿依果孜和阿图拜是矿石的发现者,他们以家族的姓氏为矿藏命名。阿依果孜是宝石和财富的象征可谓家喻户晓,却鲜有人知幸运是这个历经磨砺、坚韧不拔的家族最不值一提的光彩。新疆和平解放以后,肩负着时代重任和推进时代与历史发展的人民军队,他们平叛、剿匪、垦荒,在可可托海扎根、生产建设。自觉肩负起“屯垦戍边”历史使命的不仅有人民军队及其家属,还有响应国家号召、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的专家、工程师、各门类专业技术骨干以及刚离开学校的青年学子,他们一路向西奔赴大漠荒原、深山老林,从此扎根,开枝散叶,接下来便有一个个现代大型厂矿企业诞生于可可托海。书写草原传奇的阿肯和献了青春献生命、献了生命献子孙的老一辈兵团人共同造就了燃烧着激情的英雄的时代,“文化在流动生发的记忆里代代相传”。
作为国防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石,可可托海历史上大大小小的“会战”不计其数。正是由于每一个可可托海人高度自觉的国家荣誉感和历史责任感,他们才得以攻克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回望历经荆棘的奋斗史,他们克服酷暑严寒、缺衣短食、矿井粉尘、意外事故、自然灾害、十年动乱等种种困难,地质勘探、找矿选矿、稀有金属的自主提炼、可可托海水电站和水利工程建设、两弹一星的原料提供等。历经淬炼的稀有金属人才队伍为可可托海完成国家任务提供了条件和保障。沧海桑田,“可可托海有一群仰望星空、成就传奇的人”。他们是军人、工人、农民、医生、教师、学生、工程师、科学家,是千千万万的华夏儿女。
艾略特在《传统与个人才能》中肯定了“重评历史”的意义,因为历史中有“过去”的“过去性”,也有“过去”的“现存性”。程光炜认为这种“现存性”以“过去”的形态重现在今天并使今天的社会意识重建对它的认同感。作家丰收奋力打捞和抢救那些即将消逝的记忆。这部作品重新激活了人们脑海中蒙尘的历史记忆,丰满了遗落在时间长河中的种种细节,让它们重新回到了公众视野当中。对历史细节的重新描述,含有作家丰收重构历史的大胆想法,即在忠诚于事实本貌基础上整理、压缩或扩充口述实录,完善历史想象的叙述意图,呈现激情燃烧的岁月、浓烈的家国情怀和隽永的人性、人情美。
作家丰收为凡人立传的尝试是对被遮蔽的人和事的抢救性发掘,是对平民英雄的尊重、铭记与致敬。其中,那些奋不顾身流血牺牲的开拓者、殚精竭虑呕心沥血的建设者、勤勤恳恳孜孜不倦的劳动者们的身影和精神,使得我们在找寻失落的历史记忆的同时,拾起了信仰的火种。毫无疑问,人的精神存在着超越生命和时间的力量,它就像种子、像太阳,种下去就有生长和收获的希望。《太阳是一颗种子:寻找遗失的可可托海》保存了精神的火种。
(张凡系石河子大学文学艺术学院教授,张钰尧系石河子大学文学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