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影视

《时光音乐会》:

开辟音乐类慢综艺节目的创新路径

□任 洋

《时光音乐会》节目海报

《时光音乐会》剧照

随着媒介生态环境的深刻变化和观众审美的升级,传统音乐类综艺节目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创新压力。观众已不再满足于单一的娱乐体验,渴望在欣赏音乐的同时,获得精神上的疗愈、深层次的文化熏陶和情感共鸣。作为“音乐慢综”门类的首创节目,《时光音乐会》主创团队持续探索创新,以亲切温暖的氛围、从容闲适的慢节奏、回归音乐本真的纯粹表达、积极热烈的跨屏交互,力求带给观众新的体验,为音乐慢综艺节目开辟了一条全新的创作路径。

开启回归音乐本真的慢表达

早在上世纪40年代,德国社会学家、音乐理论家阿多诺和哲学家霍克海默就提出了“文化工业”概念,揭示了大众文化商品化、消费化的本质,即在资本主义文明中,文化产品被当成了商品,按照一定的程序,大规模、批量化地生产出来,呈现出商品化、标准化的特点。从2013年《我是歌手》风靡全国开始,国产音乐类综艺节目全面进入“竞演时代”,胜负博弈、紧张赛制、巅峰对决、梦想光环等元素几乎成为音乐类综艺节目的标配。综艺节目被动卷入“工业化”“商品化”的生产模式,吸引观众的是激烈的竞争,但随着人们对慢节奏生活的向往,这类竞争机制也逐渐失去吸引力,观众逐渐产生审美疲劳,竞演类综艺逐渐进入创作瓶颈期。

受到新媒体平台的快速发展、主流价值观的积极引导、大众审美趋势的转变提升等多重因素影响,更注重内容深度和情感体验,追求高品质制作和人文关怀的慢综艺节目开始备受青睐。《时光音乐会》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开启关于音乐慢表达的尝试。

与传统的快节奏的音乐综艺相比,慢综艺以松弛闲适的状态呈现节目内容,展现出更真实、更贴近生活的一面,强调情绪的自然流露和情感共鸣,会尽可能地关照参与者的内心反应,引发更深层次的共鸣和对彼此价值观的认同。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开始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渴望逃离封闭压抑的环境,到自然广阔的空间中寻找生命链接的价值。在这样的背景下,带着崭新音乐气质的慢综艺节目《时光音乐会》脱颖而出。在诸多种类并存的综艺市场上,它的突破和创新是值得探讨与研究的。

内容构建与形式呈现寻求新突破

形式创新,以极简模式构建观众与节目的全新连接。《时光音乐会》摆脱被市场绑架的生产模式,打破传统音综的竞演模式,首次将慢综艺元素与音乐节目相融合,没有复杂赛制、没有华丽的舞台和夸张的设计,成熟歌手摒除胜负欲,以乐会友,音乐寄情,给大众带来颇具疗愈力的陪伴。如《时光音乐会》前两季脱离录音棚与竞演舞台,舍弃喧嚣浮华,将场景置身于如诗如画的自然旷野中,大家自由围坐,营造出户外音乐会温暖、醇厚、静谧的沉浸氛围。没有激烈赛制带来的紧张和冲突感,歌手们可以彻底放下包袱,让这场音乐会在人物关系、情境营造和话题制造中自然生长,观众也不用担心自己喜爱的歌手被淘汰,歌手们通过歌声释放出一路走来的人生感悟,唤醒了大众的个体意识和时代记忆,直抵人心,历久难忘。

内容创新,以“故事+音乐”构筑慢综艺的全新视角。《时光音乐会》几乎囊括华语流行乐坛的代表性人物,如何激活歌手之间、歌手与歌曲之间、观众与节目之间的尘封记忆?能否穿越时空,搭建起一座“时代音乐桥”,并借助故事性元素,构建引人入胜的故事结构,是节目成败的关键。《时光音乐会》采用文学剧本的手法,以叙事和音乐的两条主线交叉并行,既让故事成为音乐的注脚,又通过音乐将故事的情感进一步升华,从而构筑起音乐慢综艺的全新视角。

写信读信,以文学的美感唤醒集体记忆。《时光音乐》中设置了“写信读信”的环节,以充满仪式感的方式让时光音乐人与自己对话。比如第一季中的节目开篇,节目组以第三视角,让每位歌手给过去的自己写一封信,展开一场直击灵魂的对话,并引出一系列和音乐相关的故事。谭咏麟选择写给1985年的自己,那一年他发布了电影《龙兄虎弟》的插曲《朋友》,时隔36年,当《朋友》这首歌在《时光音乐会》中再度唱响,上世纪80年代的青春记忆仍然真挚,让人唏嘘感慨。《时光音乐会》以文字为载体引出的悬念设计颇具仪式感,也更好地诠释出节目所要传递的理念和价值观,让这档音乐慢综艺节目充满文学的美感。

流行音乐经典引发跨越代际的情感共鸣

日常化叙事,以松弛的状态提供情绪价值。来赴《时光音乐会》之约的歌手,个个都有主角光环,在华语乐坛有着重要地位,但节目放弃以往音乐综艺节目惯用的激烈赛制和戏剧性冲突的设计,舍弃主持人机制,尽量打造出属于“时光家族”的场域,营造家庭朋友圈的聊天场景和氛围。“时光故事”正是这个场域的重头戏,在这样的“家族聚会”中,只有真实、不做作的倾听分享,做回普通人的轻松和坦荡,让观众在无形之中被带入节目的场景,带来层次分明的内容质感和观感体验。

如《时光音乐会》第二季中,从歌坛隐退全身心回归家庭的孙悦,又在知天命的年龄强势复出并依然保持充沛的生命力,让大家看到生命不同阶段的努力和精彩。而在听歌猜名游戏中,时光家族的人们全部变回孩童,抢答的、耍赖的、木讷的、干着急的,无论是欢乐喜悲,还是困境中的成长,《时光音乐会》都把它当成生命的常态,不回避,不掩饰,所呈现出的真诚和松弛感,构成《时光音乐会》珍贵的底色,将“慢”的魅力更加从容地释放出来。

回归音乐本身,以纯粹的热爱传递生命力量。回顾那些现象级节目,不难发现,无论节目形式如何变化,追求艺术本体的价值仍然是音乐类综艺节目坚守的初衷。《时光音乐会》执着于这份纯粹的坚守,将经典音乐融入时代记忆和歌手生命体验,成就不同年代歌手之间的音乐碰撞,凸显音乐原本的生命力和创造力,真正向观众传递慢综艺的治愈感。

如《时光音乐会·老友记》,以友情故事为基底,将音乐呈现进行全方位升级。深受“90后”“00后”欢迎的歌手张杰,挑战新一代“战歌”《孤勇者》,嗓音温暖磁性又高亢嘹亮,带来积极向上的能量;伴随芒果台综艺节目成长的邓紫棋呐喊“天空没有极限,我的未来无边”,那种用尽全力冲破阻碍、与命运搏斗的勇气,特别励志。相对于前两季,2023年推出的《时光音乐会·老友记》聚集了更多新生代的年轻音乐人,他们的演唱既照见当代青年人的生活态度和蓬勃风采,也创造了许多温暖朴素的音乐作品,被观众持续关注和期待,自是情理之中。

多元营销策略有效触达更多目标群体

传播创新,通过多元的新媒体营销扩大影响力。新媒体时代,如何综合运用新媒体端对节目进行营销,是慢综艺发展路径中的关键一环。以第一季为例,从2021年10月22日首播到2022年1月28日收官,《时光音乐会》14期节目连续获得三网同时段省级卫视收视第一、微博抖音综艺榜长期第一、电视新综艺网络影响力领先,宣推触达用户规模38.3亿,《时光音乐会》被业内认定为慢音综标杆。对于节目创制团队来说,这是一次带着冒险精神的重新出发,能收获如此广泛的影响力,与宣发的整体布局和互动性参与感的提升密不可分。

构建独有的传播体系,进行针对性内容投放。从《时光音乐会》的音乐品质、口碑建立、人物热度、观众交流通道、大事件引流等方面分头分批调研入手,建立明确的宣传目标,构建属于该节目独有的传播体系,并针对各块任务进行具体分解。除了传统的电视媒体和广播电台的营销途径,新媒体营销,尤其是热搜话题运营和短视频运营发挥巨大作用。如《时光音乐会》的微博内容运营,紧跟热点,并运用年轻化表达,锁定新锐青年,以“艺人+作品+创意表达”的模式引爆话题关注,成为长期霸屏微博热搜的秘籍;短视频渠道则以抖音平台为大本营,内容分发依据“先短后长”原则,紧跟微直播发布节奏,先发布歌曲最精彩部分(约30秒),再根据用户反馈发布纯享完整版,待节目播出后再发布直播版,一期直播趁热打铁可连续制造三波关注,《时光音乐会》因而成为抖音平台同季度粉丝量最高的新综艺节目;而B站、知乎、豆瓣等论坛贴吧平台,则以议题设置为先、通过引导UP主投稿评论以及与艺人的联合投稿,引流到对湖南卫视、芒果TV相关账号的关注。

创新多元的互动模式,与观众共创治愈系IP。《时光音乐会》创立了“艺人陪伴+观众参与+创作反哺”的互动模式,比如节目会通过微博发起投票,根据网友的投票结果决定最终的演唱曲目,充分体现了对《时光音乐会》忠实观众的尊重;其次,《时光音乐会》还开辟写信通道,前后有4000多位网友参与回信,分享了自己与音乐、与时光音乐人之间真实感人的碎片记忆,通过跨屏联动,更多网友的声音能被听到、被传播,这样的情感的累积,大大增强了观众与节目的黏性;艺人全程陪伴、观众体验式参与、创作者奔赴式回应,形成了良好的呼应,创新实现了《时光音乐会》这档治愈系IP的共创。

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以及快节奏的生活现状,使人们对于慢生活有着深刻的向往和期待。作为慢综艺节目的清流,《时光音乐会》不按机械化、工业化的模式生产,不盲目跟风,不鼓励输赢,不过分追求戏剧性冲突,不过度依赖歌手,而是追求音乐聆听的极致、视觉呈现的唯美,追求真挚的人文关怀、年轻态的互动方式和慢板的留白,以音乐的治愈能量,形成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景象。

随着慢综艺的发展,新一季《时光音乐会》如何避免同质化现象以及节目内容过于平淡等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和研究。随着媒体行业的不断变革,未来在商业运营和产业发展层面的拓展,也是一个潜在的研究方向。总之,《时光音乐会》通过三季节目的有益尝试,为音乐类慢综艺节目的发展提供了无限可能,必将孕育出更多值得关注和研究的新课题。

(作者系湖南卫视节目中心制片人)

2024-05-13 □任 洋 《时光音乐会》: 1 1 文艺报 content74563.html 1 开辟音乐类慢综艺节目的创新路径